愛伊米

四川愛樂樂團副團長、樂隊首席王小毛:見證交響樂團職業化發展 近百位頂級藝術家來川交流丨我這十年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雷遠東 攝影報道

古典音樂,是那股滋潤心田的甘泉,是那朵叩響心門的花朵。四川愛樂樂團副團長、樂隊首席王小毛則是那個徜徉在音樂海洋中的幸運勇士。

四川愛樂樂團副團長、樂隊首席王小毛:見證交響樂團職業化發展 近百位頂級藝術家來川交流丨我這十年

王小毛接收封面新聞記者專訪

過去十年間,他和樂團見證了四川交響樂季從無到有的誕生,也與近百位國際頂級的藝術家有深度交流,還欣喜迎來了四川大劇院、城市音樂廳等高水平的演出場所的建成。他的音樂視角中,四川文化藝術的交流發展,也如交響樂般節奏熱烈,奏響了最美樂章。

四川古典音樂市場的里程碑 

第一個職業音樂季從無到有

4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師從旅美小提琴家魏源先生,後跟隨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張季時、羅瑜教授學習多年,王小毛正處於演奏家的“黃金時代”。他不僅是舞臺上的中流砥柱,也是樂團創新發展的尖兵。

2011年,四川愛樂樂團成為省內第一個“公共服務購買制”試點單位,王小毛著手建立四川愛樂樂團音樂季。“按照國際慣例,職業音樂季是從當年9月到次年7月,提前規劃統籌演出安排。”王小毛介紹,按照公共服務購買制實施方案,由相關部門根據公共服務需要,向四川愛樂樂團下達公益性演出購買計劃,再綜合確定購買價格,並根據考核結果和購買價格支付資金,樂團的演出經費有了保障,可以提前制定曲目,也可以與客座、特邀的指揮、獨奏家等“大咖”提前簽訂合同。在樂團成員看來,“購買制”成了牽引器和槓桿,激發出樂團的自我發展意識。

四川愛樂樂團副團長、樂隊首席王小毛:見證交響樂團職業化發展 近百位頂級藝術家來川交流丨我這十年

2021年6月9日 四川愛樂樂團在城市音樂廳演出的《百首歌曲獻給黨》

“能夠提前安排演出,是個偉大的事情,這也是樂團的標誌!”王小毛說到此,很有成就感,職業音樂季的建立,是四川古典音樂市場的里程碑,完全跟國際市場接軌,演出更加主動,樂隊更有自信,樂迷更有規劃。

十年來,近百位國際頂級藝術家來川演出和交流。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長號首席 Toby Oft來了,洛杉磯愛樂的大提琴首席 Robert deMaine 來了,維也納愛樂的大管首席 Michael Werba也來了。“他們不僅僅是來演出,我們也進行了深入交流,這是值得驕傲的。”王小毛介紹,樂團於2018年2月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國立藝術大學的藝術家們合作上演了精彩的音樂會,四川愛樂樂團也是國內首家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文藝團體。自2012年9月建立起音樂季以來,每個樂季有近百場的公益性音樂會奉獻給國內外觀眾。

原汁原味呈現歌劇 

讓四川觀眾欣賞“皇冠上最亮的寶石”

如果說古典音樂是一枚肅穆的皇冠,那麼歌劇無疑是皇冠上那顆最亮的寶石。歌劇集藝術之大成,要體現文學、音樂、表演以及考究的舞美,是最頂級的藝術之一。

四川能不能上演歌劇?是呈現原汁原味版,還是簡化版?王小毛給出的答案是,能演,必須是原汁原味地演!從2015年開始,四川愛樂樂團在音樂季中開啟了歌劇周,每年上演2部歌劇,從《茶花女》到《原野》,讓樂迷大為震撼。

“實際上,能公開演出歌劇,對於四川的樂團來說,比較少見。因為最開始,四川省是不具備供歌劇演出的場所。歌劇,需要在專業設計的歌劇廳進行演出,要有樂池。比如現在的四川大劇院、城市音樂廳的歌劇廳就具備條件。”王小毛介紹,當時在沒有專業場地的情況下,為樂迷呈現的是音樂會版歌劇,即樂團在舞臺上,歌唱家在樂團前面演唱。但是,受條件所限會犧牲掉完整的佈景、道具和場景轉換。即便如此,歌劇周呈現的也是全套版本的歌劇,從不刪減、原汁原味,指揮也是邀請義大利和德國的指揮家。

四川愛樂樂團副團長、樂隊首席王小毛:見證交響樂團職業化發展 近百位頂級藝術家來川交流丨我這十年

2017年,樂團還創造了一個業界奇蹟,頭一天演出《圖蘭朵》,第二天演出《茶花女》,如此海量的排練,在行業裡很罕見。

“因為歌劇的排練量很大,歌唱家首先要跟鋼琴指導一起排練,樂團也要自己排練,之後合在一起合成。這個週期在樂隊和主角們非常成熟的情況下也需要一週。”王小毛回憶,由於《圖蘭朵》的歌曲相對比較現代,是19世紀的作品,而《茶花女》更加古典,是18世紀的作品。風格的差異,需要合唱分為兩支隊伍,同時排練兩部劇。而8位主唱也是連軸轉,每天排練14個小時,就這樣排練了兩週。

“排練時,中午休息的樂趣就是吃冰棒。所有的外國歌唱家一起蹲在路邊吃老冰棒兒,邊吃冰棒兒,邊默唸唱詞。”這幅場景讓王小毛印象很深。一部歌劇有幾十個唱段,獨唱、重唱,很容易記混,這對於指揮、合唱隊、演唱者挑戰很多。兩天演出兩部歌劇,對於四川的樂迷和觀眾來說,也是見證了很了不起的事情。

演出場館更專業 

讓觀眾能聽見聲部的交織與對話

十年時光,溫婉前行。演出場館的變化,也非常明顯。2018年12月,全國第三、西部最大的綜合類劇院——成都城市音樂廳開臺首演,成為成都打造國際音樂之都的“利器”。王小毛認為,專業的演出場館,讓一場音樂會的所有角色,都得到了正向的反饋。

四川愛樂樂團副團長、樂隊首席王小毛:見證交響樂團職業化發展 近百位頂級藝術家來川交流丨我這十年

四川愛樂樂團走進宜賓演出

“從演奏者本身來講,包括樂迷來說,好的演奏廳,對樂曲的表現是個多維度的提升。業內的觀點是,音樂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演奏的好壞,甚至直接體現著作品的好壞。”王小毛舉例,很多優秀的作品,並不適合在戶外演出。因為音樂廳實際是個很複雜的構造,不僅是有建築設計,還要有聲場設計,後者的重要性甚至高於前者。

“從實體角度上講,好的音樂廳要有特別強烈的多維度方向感。就是觀眾能聽出聲音是從哪個方向傳來的。這個也是現在的數碼產品、耳機一直在追求的效果。”王小毛解釋,在欣賞管絃樂演出的時候,觀眾有時候會看到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位置,會根據作品的演奏安排來設定和調整。這是因為,很多早期作品,會有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對話,尤其是在早期幾百年前的小教堂裡的演出場所,觀眾隔得比較近,就能很明顯地聽出來,第一次是從這裡出來的,而一模一樣的旋律,第二次又是從那裡出來的。

現在,好的音樂廳也一樣。聲場的設計會明確告訴觀眾,聲音是從哪裡來,這是一種方位感。

同時,也要有空間感。“大的音樂廳,空間能容納的聲音更多,比如90人的樂團和80人的合唱團,聲音是能容得下的。即便是樂隊在全強演奏時,觀眾也不會覺得聲音很雜很吵。如果聲音容量不理想,觀眾聽到的聲音很吵,而且是聽不到演奏的細節的。”王小毛解讀,之所以叫“交響樂”,就是樂器交織在發出音響。以170人的樂團和唱隊為例,就有3、40個聲部同時在發聲。如果音樂廳承載不下,那麼觀眾就聽到一片鬧哄哄的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樂隊在演出前需要過臺,就是從排練廳到演奏廳,樂手和指揮要根據聲場的改變而相應地調整。而對於樂手來說,好的音樂廳,能清晰地聽見自己在做什麼,別人在做什麼。聲部與聲部之間,是有對話與交流的。

十年荏苒,那些當初聆聽四川愛樂樂團惠民音樂會的小朋友,已經成長為20多歲的資深樂迷;四川愛樂樂團不僅頻繁在國際舞臺上亮相,也面向公眾舉辦專場公益演出、專題音樂會,還走進校園、社群,走向市州演出。古典音樂並不拘泥於陽春白雪,也以更接地氣的姿態,為更多人播撒音樂的種子。音符見證歷史,音符織就詩篇,音符也滋潤著四川的城市煙火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