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興安崔家鄉:農業產業化 讓農業煥發振興魅力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興安崔家鄉:農業產業化 讓農業煥發振興魅力

“退果還糧”玉米豐收季。興安縣崔家鄉政府供圖

針對長期以來土地分散化、碎片化不利於現代農業發展的問題,廣西興安縣崔家鄉黨委政府就如何打破原有土地條田化限制,將分散的土地進行集中整合流轉、規模生產以增產增收進行了探索和嘗試。經過多方考察和論證,該鄉的農田“小塊並大塊”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所謂“小塊並大塊”,就是引導和幫助農戶將分散的責任田集中整合整理後,透過整理溝壑、田埂等新增耕地,實現以土地整理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利於機械作業、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在縣、鄉、村三級多方努力下,“小塊並大塊”土地平整專案順利推行。在崔家鄉高澤村委毛家坪村,全村340畝田參與整合的有214畝,由258塊小田地整合變成了49塊大田地,農田“小塊並大塊”在興安縣首次推廣成功,邁出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關鍵的一步。據瞭解,該鄉以高澤村為中心,在全鄉範圍內積極推行“小塊並大塊、分散變集中、零星變連片”,實現“全村一大塊”,其他村委主動商議“小塊並大塊”事宜,目前又有280畝田即將進行整合。

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既是實現“四化同步”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必然要求。當前,農民老齡化、年輕人不願種地、不會種地,外出務工導致土地撂荒現象嚴重,農業土地利用效益低、群眾增收困難大,導致種植戶不願種地、不敢種地,要解決這些問題,盤活土地是關鍵。“發展農業,尤其是水稻的利益空間不高。我不斷擴大種植面積,是低利潤空間下的自然選擇。但面對這麼大的種植面積,人力已經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機械化就成了‘剛需’。”興安縣全新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唐新全說。

“我們的田太小了,插秧機進不去,就算進去了,也沒辦法掉頭,最後還是要人工進去補漏,收割機也一樣。而且有田埂阻礙,部分機器從一塊田進入另一塊田還要靠人力,這樣的成本就太大了。”唐新全說。

“我們目前的機械化裝備足夠耕種5000畝土地,每年光是提供農機服務就能收益100多萬。農田“小塊並大塊”、土地整合後,我們‘火力全開’了,村民也繼續按原有耕地確定的股份進行分紅,達到提升農業效益和提高農民收入的目的。”唐新全說。

興安縣崔家鄉的農田“小塊並大塊”全新模式,讓農業煥發振興魅力。

深耕機、育秧機、播種機、植保機、收割機、烘乾機、打包機……在興安縣全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院內,整齊的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農機,陣勢蔚為壯觀。全新農機專業合作社位於興安縣崔家鄉,成立於2013年,設黨支部1個,現有6000平方米育秧工廠及曬場、倉庫設施,擁有7臺大型耕整機,6臺收割機,7臺插秧機,全自動催芽播種生產線一套,3臺植保無人飛機,4臺大型糧食烘乾機,日烘乾量54噸及各類農機裝置60臺,實現水稻生產育秧、耕田、插秧、飛防、收割、轉運、烘乾、加工全程機械化,助推全鄉耕種收綜合機械化超90%。近年來,合作社實施“支部引領+村社合作+村村抱團+群眾參與”的發展模式,聯合3個村民合作社發展富硒水稻、甜玉米、稻田養魚。並以“託管”或“半托管”形式為群眾提供“工廠化育秧-機耕-機插-機防-機收-機烘乾”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社會化服務範圍逐年發展壯大,聯農帶農,輻射帶動周邊富硒水稻種植達萬畝,成為了當地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讓鄉村實現了“共享農機”的願景,讓現代農業煥發振興新魅力。

下一步,崔家鄉全面建設生態宜居、富裕文明和諧新崔家,進一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促進產業融合,加快農業產業現代化建設,以產業振興為抓手,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唐泓)

興安崔家鄉:農業產業化 讓農業煥發振興魅力

崔家鄉的農田“小塊並大塊”專案現場。王國楚攝

興安崔家鄉:農業產業化 讓農業煥發振興魅力

崔家鄉豐收的田野。興安縣崔家鄉政府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