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鄆城縣教育和體育局:資訊科技加持 賦能智慧教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超越 周佳 鄆城報道

當今世界,以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等為代表的資訊科技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如何滿足社會需求、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成為現階段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全新課題。

多年來,鄆城縣建強組織管理機制,夯實統籌發展基礎,推動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時期,數字時代全面到來,資訊化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益凸顯,教育資訊化面臨著重要歷史發展機遇,鄆城縣教育系統乘勢而上,主動作為,推動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了全縣教育公平發展。

鄆城縣教育和體育局:資訊科技加持 賦能智慧教育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加快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全覆蓋工作的通知》等檔案精神,根據菏澤市教育局的統一安排,2020年10月,鄆城縣正式開通使用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行“一級部署、兩級管理、三級應用”的市、縣、校三級服務“一張網”的總體框架,並且充分利用這一公共服務平臺的強大功能進行了豐富多彩的學校管理與教學活動。

平臺助力 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我們重點從單位門戶和空間建設兩個方面入手,有效開展學校數字校園和人人通學習空間的搭建。以‘網際網路+教育’的新模式,積極推進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全力推進網路學習空間全覆蓋、教師教學應用全覆蓋、適齡學生學習應用全覆蓋。”鄆城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濤說,截至目前,共累計開通教師實名制網路學習空間12602個,學生實名制網路學習空間154263個,實現了四個100%,即學校空間開通率100%,班級空間開通率100%,教師空間開通率為100%,學生空間開通率為100%。

鄆城縣教育和體育局:資訊科技加持 賦能智慧教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瞭解到,鄆城縣智慧教育平臺應用可以用“一條主線,五項應用”來概括。一條主線是以“培訓”為主線,以培促學,逐步提升教師的資訊化素養,五項應用是透過對“空間”“活動”“管理”“教學”“五育”等五項板塊的深度應用,推動區域平臺的建設和教師應用資訊化的能力提升。

“教師空間、學校門戶的建設能更好的助力教師教學,透過教師上傳、上報,經校教研組稽核,各學校逐步建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學校資源庫。如我縣的英才學校、東關小學等學校,他們都在2021年市網路學習空間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主動作用並獲得了較好榮譽。”鄆城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焦文省介紹。

據悉,透過這些網路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激發了廣大學生的創造性,促進教育資訊化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比如在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學案例展示活動中,教師將自己的授課影片、教學課件、教學設計上傳至平臺,進行交流展示。學生將自己的藝術作品進行網路展評、以及“預防溺水、珍愛生命”等網路活動的開展,均取得良好效果。

科技賦能 推進鄆城教育高質量發展

鄆城縣教體局利用公共服務平臺,結合“數字校園”開展多方面、多層次的“模組管理”。如鄆城縣英才學校將教師考勤、裝置保修、會議安排、通知通告、值班管理等分別進行了模組化管理,利用平臺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特別是“值班管理”模組,既能實現校領導隨機監督檢查的時效性,又能呈現出學校現代化管理的規範性。

鄆城縣教育和體育局:資訊科技加持 賦能智慧教育

透過平臺的“教學助手”為每位教師提供智慧化備授課模式,極大的提高了備課、上課和課後檢測的教學效率。鄆城縣東關小學在線上教學期間透過平臺實現了資源提供、教學實施,效果檢測(作業輔導)三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本學期各科教師共釋出導學1481份,學生完成提交25241份,釋出作業1667份,學生完成提交59121份,全部及時批閱反饋,真正做到了“停課不停教,學生在家不停學”的教學目標。

鄆城縣教育和體育局:資訊科技加持 賦能智慧教育

鄆城縣自啟動平臺試點應用以來,共匯聚資源17。8萬條,教師釋出導學2萬條,作業23。5萬條,線上檢測1。5萬次。其登入次數及教學應用活躍在全市排名第一。

透過一系列的試點工作開展,鄆城縣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績。2021年12月,鄆城縣英才學校被評為2021年度山東省網路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2022年9月被教育部列為2021年度網路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和優秀學校。

伴隨著空間建設、示範引領、一校一品等工作的開展,鄆城縣將繼續探索“網際網路+教育”平臺應用模式,把網路學習空間的建設與應用持續推向深入。鄆城縣教育資訊化必將迅速發展,數字校園建設和應用一定會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