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民族的驕傲!抗倭英雄與抗倭利器——御林軍刀

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以嘉靖年間的明朝抗倭戰爭為背景,塑造了以戚繼光為代表的抗倭民族英雄群像,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明末抗倭之戰取得最終的勝利有多方面的原因,戚家軍善於學習敵人之利,創制了傳奇的戚家刀及其刀術也是其中的關鍵點之一。

民族的驕傲!抗倭英雄與抗倭利器——御林軍刀

可以說,明朝正規軍隊在抗倭之戰的初期並不十分順利,而且直接表現為兵器不敵。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入浙抗倭不久的戚繼光率領軍隊與倭寇在龍山首次交鋒,史稱“龍山之戰”,這也是嘉靖朝官方抗倭的首戰。沒曾想明軍面對人數遠少於己方的敵人竟然立刻潰不成軍,完全不聽指揮。好在戚繼光臨危不亂,找到一處高地,施展精妙的射箭功夫,射殺了倭寇首領。但這一戰明軍的表現讓戚繼光大跌眼鏡,他陷入苦思:為何明軍如此懼怕倭寇?

民族的驕傲!抗倭英雄與抗倭利器——御林軍刀

倭寇當時所使武器是脫胎於中國唐大刀的武士刀,這是一種長柄長刃,具有一定弧度的利器。而當時明軍所用的兵器,是自宋代以來就已經程式化的手刀,民間俗稱“大刀片”,這種兵器刀身不如武士刀細,又比較短,在作戰時便不如武士刀的攻擊範圍大。更要命的是,武士刀鍛造工藝是唐朝以後就在中國漸漸失傳的包鋼技術,即刀身和刀芯分別採取含碳量不同的硬鋼和軟鋼,使得內韌外硬,其韌性遠勝於單純高碳量的大刀片。

民族的驕傲!抗倭英雄與抗倭利器——御林軍刀

兵器上明顯的差距,讓戚繼光不得不苦思破解武士刀的法門。迫在眉睫的戰事使得短期內難以迅速創制出一種特有的武器,最好的辦法就是“師倭長技以制倭”,在明軍的兵器上吸收和借鑑倭寇武士刀的優點,並結合自身的使用習慣。戚繼光最終創制出頗有武士刀特點的戚家刀。

民族的驕傲!抗倭英雄與抗倭利器——御林軍刀

問題隨之而來,自從宋代出現了製作方法和使用技巧都比較簡易的大刀片,自漢代一直流傳的雙手刀的刀術也漸漸失傳。新制出來的戚家刀也是長柄,作戰時還是以雙手握刀為主要方式。可是,當時早已沒有熟悉雙手刀法的人在了,這個難題又該怎麼解決呢?

民族的驕傲!抗倭英雄與抗倭利器——御林軍刀

此後,戚繼光根據這本秘籍並結合中國傳統的刀術,在同年創制出完美配合戚家刀特點的一套刀法,該年是辛酉年,因此這套刀法被稱為“辛酉刀法”。這套刀法充分利用刀柄的弧度,可單手執刀,亦可雙手握刀;充分發揮腰部力量,可如劍刺,可為刀劈,靈活無比。戚繼光所留下的戚家刀及配合使用的《辛酉刀法》,為明軍在萬曆朝聲震東亞的抗倭援朝之戰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戚繼光不僅作為一名愛國將領,也作為一名擅於吸收和發明的天才軍事家而名垂千古。

民族的驕傲!抗倭英雄與抗倭利器——御林軍刀

此類長刀早期有長刀、雙手刀、單刀等等多種稱謂,因其刀身修長,刀形與禾苗葉相似,後世武藝家為了將它與其他刀區別,民國時期定名為苗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