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瞭解水體中這些溶氧“盲點”,你敢養魚嗎?

養魚池塘水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質好壞的主要指標。池塘養殖中水體缺氧可使魚蝦浮頭,嚴重時泛池窒息死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淡水中溶解氧飽和含量為8-10mg/L,主要來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還有空氣溶解。

一般養殖池塘水體中的溶解氧應保持在5~8mg/L,最低也要在3mg/L,低於此值就會發生魚蝦泛池死亡。溶解氧在0。6mg/L時鰱魚會大批死亡,魚類長期處於溶解氧在1~3mg/L時基本停止攝食,生長速度減慢,抗病能力下降,發生魚病和死亡。在養殖中,水質輕度缺氧雖不致魚蝦死亡,但也嚴重影響其生長速度,使餌料係數提高,生產成本增加,養殖效益下降。例如草魚要求溶解氧在5mg/L以上,飽和度70%以上,最低2mg/L開始浮頭,0。4mg/L為致死點,草魚在溶解氧2。72mg/L情況下其生長速度低於98%,餌料係數提高四倍,其他魚蝦大致一樣。

不瞭解水體中這些溶氧“盲點”,你敢養魚嗎?

水體中的溶氧“盲點”

盲點一:增氧重心

很多養殖戶認為,只要開著增氧機,塘中的水體就不會缺氧,殊不知,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大量的研究測試結果說明,要保持水體中較高的溶氧水平,更重要的是實現均衡增氧,維持一個優良的藻相,就像一個利用光能增氧的氧氣泵,只要合理利用增氧機的攪水功能,就能實現全塘無死角的增氧。在實際養殖研究中,透過對兩個塘的溶氧情況進行了測量,一個是倒藻過後增氧機24小時開啟的塘口,一個是藻色旺盛,停開增氧機6個小時的塘口。

盲點二:增氧機的作用

很多養殖戶單純地認為,增氧機的增氧原理就是加大空氣與水體的接觸面積,透過拍打水面使空氣更多地進入水體中來實現增氧。殊不知增氧機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促使水體交換,形成上下和水平之間的對流,而這一點才是實現養殖池塘均衡增氧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增氧機的合理佈局就顯得特別重要。

盲點三:底質不同造成的溶氧盲區

當以上兩點都做好以後,如果你認為塘中的溶氧就能達到均衡,那就錯了。蘇州通威技術部對一個池塘的溶氧情況進行了仔細排查,增氧機數量足夠的情況下,發現即使水色很好,池中的溶氧值也存在盲區。

而養殖戶平時在使用底改產品和高氧產品時就可以根據事先檢測到的溶氧盲區情況,針對性地進行底改和投放高氧,這樣既有較強的目的性,產品使用效果好,並在應急的情況下避免全塘使用某些動保產品,而是針對溶氧盲區使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養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