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花生味、核桃味、桂花味、鐵皮石斛味……餘姚這款美食在傳承中創新

每年的秋冬季節,又迎來了餘姚陸埠豆酥糖生產、製作的旺季。初冬的一天早上,記者來到位於陸埠鎮大街上的一家百年老作坊“永豐豆酥糖”。店面不大,生意卻好得火爆。一進店內,一股濃濃的香甜味撲鼻而來。

作坊經營者鄭鵬飛今年60歲,正忙著製作豆酥糖,只見他將熬製好的麥芽糖裹上一層黃豆粉,用擀麵杖擀薄、摺疊,再撒一層粉,擀薄……如此迴圈往復。最後,他將糖裹成柱狀,扯開,分別搓細,然後將糖用3根木棒夾齊,最後切塊。“現在天氣冷了,動作一定要快,不然熬製好的麥芽糖就會馬上冷卻,擀得不好就直接影響豆酥糖口感。”鄭鵬飛一邊說,一邊頭也不抬地忙著手裡的活兒。一旁,鄭鵬飛的妻子也手指翻飛,忙個不停。她熟練地鋪開一疊包裝紙,在一角刷上糨糊,接過切好的豆酥糖,放在包裝紙正中間快速地摺疊包裝。多年來的夫妻默契,讓整個生產包裝流程和諧而高效。

花生味、核桃味、桂花味、鐵皮石斛味……餘姚這款美食在傳承中創新

圖為鄭鵬飛和妻子正在店裡忙碌著

“我從10歲不到就跟著父親學做豆酥糖,我父親做豆酥糖做到80歲才‘退下來’。豆酥糖是我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老手藝,我是第五代傳承人。對我們來說,豆酥糖不僅是一種老底子的傳統美食,更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文化情結。”鄭鵬飛動情地說,他做豆酥糖已有30多年,他負責製作,妻子負責給豆酥糖包裝。幾十年來,鄭鵬飛一直延續著祖輩流傳下來的老手藝,每一個步驟、環節他都仔細把關,即使生意再好,他也從來不為了產量而降低質量。

“手工製作比較費時費力,生意好的時候,我一個人做做根本來不及。”多年來,鄭鵬飛始終堅持親自手作,僱來的夥計也只是讓他們負責包裝。每天早上5點多開始,鄭鵬飛就開始忙碌在製作臺上,一天能做150公斤左右的豆酥糖,但一直供不應求,來自我市及周邊地區的酒店、公司、單位、個人的訂單不斷,還有許多人從外地特地驅車過來購買。

為了使豆酥糖更符合當代人的口味,鄭鵬飛在傳統制作手法的基礎上,對豆酥糖的配方進行了改良。“過去原材料比現在的差,現在黃豆、芝麻等原材料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倡導低糖低鹽的健康飲食,所以我們在用料上減少了糖的用量,將甜度降低,增加黃豆粉的比例,其他都是按照老方法在做。”此外,鄭鵬飛還在口味上力求創新,除了傳統的原味和芝麻味,他還嘗試製作了花生、核桃、桂花、鐵皮石斛等口味的豆酥糖,讓食客們耳目一新。

花生味、核桃味、桂花味、鐵皮石斛味……餘姚這款美食在傳承中創新

圖為陸埠豆酥糖獲得的榮譽

陸埠豆酥糖2008年被列為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永豐豆酥糖”是非遺傳承基地。作為寧波級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鄭鵬飛經常到寧波和餘姚周邊鄉鎮參與非遺傳承活動,讓陸埠豆酥糖香飄更遠。前不久,鄭鵬飛還受邀參加寧波廣播電臺《消閒午間·寧波腔調》欄目採訪,訴說著陸埠豆酥糖的歷史、發展和創新。

據瞭解,目前,陸埠豆酥糖作坊有7家。近年來,為提升“陸埠豆酥糖”檔次,陸埠鎮與市樂眾傳統文化傳承體驗中心合作,打造“藍埠坊”新品牌、新包裝,讓產品更美觀、更精緻,在傳統口味的基礎上,改良研發出核桃味和花生味兩種新口味,使豆酥糖的口感更豐富,大力拓寬了陸埠豆酥糖的銷售範圍,成功進入酒店、超市銷售,使非遺產業化更上一個新臺階。(藍媒聯盟·餘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