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此人寫了一首山水詩,唐宋詩人爭相效仿,卻無一人能超越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山水詩是東晉詩人謝靈運所開創的一種詩歌題材,他透過在詩中呈現耳目所及的山水狀貌聲色之美,來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寄情于山水的志趣。山水詩是繼陶淵明田園詩後,詩歌史上的一次重大創新,它代表著一種獨特的自然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

自謝靈運獨創山水詩以來,後世詩人紛紛效仿,形成了山水詩派。南北朝和唐代、宋代是山水詩最繁盛的時期。其中,以唐代山水詩最為鼎盛。而在開創期的南北朝山水詩,雖然未顯成熟,但勝在自然清新,佳句疊出,很多佳句甚至遠勝盛唐詩句。

此人寫了一首山水詩,唐宋詩人爭相效仿,卻無一人能超越

比如南梁詩人王籍的這首《入若耶溪》,其中一個名句被讚譽為“文外獨絕”,引得唐宋詩人爭相效仿,卻無一人能夠超越。且來欣賞王籍的這首《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

南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若耶溪,本是江南一條無人關注的河流,即便晉室東遷、衣冠南渡後繁華的南朝,也沒人提及若耶溪。直到南梁詩人王籍遊歷至此,有感寫下這首《入若耶溪》,方才使得這條溪流人盡皆知,成為天下名水。

此人寫了一首山水詩,唐宋詩人爭相效仿,卻無一人能超越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詩人王籍泛舟若耶溪的所見之景,並暗含想要歸隱山林卻羈留仕途的惆悵。詩中前兩句“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切中一個“入”字點題,描繪詩人泛舟若耶溪上所見的溪水場景:水域寬闊清澈,天空高朗,白雲悠悠,水映朗空也是一片悠悠!天水一色,令詩人心生喜悅。

三四句“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開始具體描寫若耶溪的美景。遠處寫山,近處寫水,以雲霞襯群山,以日影照清水,極富層次感和色彩感,山水相映,境界奇美。尤其是一“生”一“逐”兩字,化靜為動,賦予景物擬人化,情趣頓生。

四五句轉而從聽覺襯托若耶溪的自然之美:“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寫山林的幽靜,不是以靜寫靜,而是以動寫靜。有了知了的鳴叫,山鳥的啼鳴山林到更加幽靜。詩人既寫了“遠岫”的遠景、“迴流”的近景,又從聽覺寫到立體的動靜,幽靜的環境與溪水之上的景觀和諧統一起來,境界更高一籌。

此人寫了一首山水詩,唐宋詩人爭相效仿,卻無一人能超越

結尾兩句詩人面對若耶溪如此美景,不禁長嘆抒情:“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若耶溪這樣美麗幽靜的環境,激起詩人回鄉隱居的情思,以致回想常年宦遊仕途,一直不得歸隱,頓時悲從中來。

景色宜人,卻使詩人引出悲緒,豈不是大煞風景?其實不然,宜人之景引起詩人之悲,恰恰是從反面襯托若耶溪美景給予詩人的喜愛和喜悅。如此抒情,愈發令人嚮往若耶溪的美麗幽靜之景了。

此人寫了一首山水詩,唐宋詩人爭相效仿,卻無一人能超越

自從謝靈運開創山水詩後,很多人效仿作山水詩,但都難以達到人與山水渾融的境界。直到王籍的《入若耶溪》橫空出世,深的山水靈韻,甚至遠超謝靈運。尤其是其中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更是經典,時人稱之為“文外獨絕”。

王籍這首《入若耶溪》更是對唐代山水詩影響巨大,孟浩然、王維等名家都曾從此詩中獲得教益。比如王維的《鳥鳴澗》“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便脫胎於王籍,王安石的“一鳥不鳴山更幽”更是直接隱括來暗寓朝廷小人攻擊。

此人寫了一首山水詩,唐宋詩人爭相效仿,卻無一人能超越

更誇張的是,原本籍籍無名的若耶溪因為王籍的這首詩而聲名大噪,文人墨客紛紛湧入若耶溪泛舟賞景,吟詩作賦。唐代至兩宋,描寫若耶溪的詩作更是層出不窮。崔顥的《入若耶溪》、孟浩然的《耶溪泛舟》、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王安石的《若耶溪歸興》、陸游的《若耶溪上》等等。還有李白、劉長卿、蘇東坡等等名人都曾慕名前往若耶溪泛舟題詩。

僅僅只有兩首詩傳世王籍,應該想不到原本廖無人煙的若耶溪經過他的詩句宣傳和如此多文人墨客留跡,最終會成為天下名勝。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