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為何說不能制衡姜維,他們為何水火不容?

在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關於這三罪,其中“內不能除去黃皓”和“進軍不能守護國土”這兩條還好理解,但他說的“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這天有點難以理解了。那麼,這個諸葛瞻與諸葛亮北伐方針堅定執行者的姜維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矛盾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為何說不能制衡姜維,他們為何水火不容?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在他的出生的時候,諸葛亮已經46歲了,典型的老來得子。這個諸葛瞻遺傳了諸葛亮的優良基因,從小就特別聰慧。但是對此,諸葛亮在兒子八歲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兒子成熟得太早,將來不能成大器。不久之後,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這一年,諸葛瞻剛剛八歲,諸葛亮還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好好培養,將自己的一身絕學交給諸葛瞻,就撒手人寰了。

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為何說不能制衡姜維,他們為何水火不容?

在諸葛亮死後,諸葛瞻襲爵武鄉侯。17歲的時候,他迎娶了公主,並被授為騎都尉,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由於他老爸諸葛亮的名聲在外,所謂虎父無犬子,再加上諸葛瞻記憶力強,並精通書法繪畫,因此百姓對這個諸葛瞻有著很高的期望。當時朝廷釋出的政令,即使不是諸葛瞻倡導的,但是百姓們普遍迷信這都是諸葛瞻的功勞。一時間,諸葛瞻美滿天下,實則有些名過其實。也就是這樣,讓諸葛瞻有點飄飄然了,以自己的父親諸葛亮作為榜樣,希望可以內安朝堂,外御強敵,成為說一不二的大佬。

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為何說不能制衡姜維,他們為何水火不容?

隨後,諸葛瞻一路升遷,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此時,諸葛瞻感覺距離父親的差距越來越小了,躊躇滿志。然而,夢想是美好了,現實是殘酷。雖然蜀國朝堂中的大臣基本都是當年諸葛亮提拔的,可以縱容他,慣著他,但是宦官黃皓和手握重兵的姜維都不鳥他,一時間諸葛瞻很有挫敗感,對黃皓和姜維很是不滿。

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為何說不能制衡姜維,他們為何水火不容?

宦官黃皓因為有劉禪撐腰,諸葛瞻拿他沒辦法。於是,他就將矛頭指向了姜維。262年,姜維北伐敗回,諸葛瞻上表給劉禪,削奪姜維的兵權,讓他去擔任益州刺史。再加上之前姜維請求將黃皓斬殺,劉禪不肯,這一下嚇得姜維不敢回成都,只得在沓中屯田。不久之後,263年冬,鄧艾奇襲陰平,諸葛瞻領兵出戰,阻擊鄧艾。諸葛瞻不懂軍事,還猶豫不決,不聽從黃崇迅速搶佔險要地勢的建議,致使鄧艾大軍進入平原,長驅直入,蜀軍的前鋒被打敗,諸葛瞻只得退守綿竹。此時,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隨後,蜀國最後一戰綿竹之戰爆發,諸葛瞻擺好陣勢,與鄧艾大軍決一死戰,最後的結果是諸葛瞻戰死,鄧艾進軍成都,劉禪開門投降,蜀國滅亡。

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為何說不能制衡姜維,他們為何水火不容?

關於諸葛瞻與姜維的矛盾,說白了就是兩人治國理念不同,諸葛瞻主張休養生息,而姜維堅持諸葛亮北伐的既定方針,但敗多勝少,這樣造成諸葛瞻認為姜維好戰無功,並致使國內疲弊,是個禍害。他想制衡姜維,但是自己能力不行,姜維根本就不鳥他。於是,他只能哀嘆自己無能呀!總之,諸葛瞻能力不行,就別學自己的老爸,否則就是害人害己,誤國誤民,最後還丟了卿卿性命。各位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