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薩爾滸之戰:從實戰角度來說,你覺得後金部隊體力會有問題嗎?

八旗軍是在家門口打仗,武器裝備也很簡單,所以在後勤供應上,只要人吃飽了,馬餵飽了,箭囊沒有空,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努爾哈赤的戰術非常簡單,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而明軍四路進攻,這就需要八旗軍在奮力廝殺之外,還要高速機動,從理論上講,這對於他們的體力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但在實戰當中,體力的問題並沒有影響八旗軍的勝利,這其中的原因比較多。

第一是明軍本身的幾個致命的失誤。

薩爾滸之戰,明軍分為東西南北四路進軍,這裡我們不討論這個策略本身的得失,只看一看在執行當中的問題。

激戰主要發生在西路和北路。

西路的杜松在二月二十九日夜裡率先與八旗軍交戰,努爾哈赤集中全部兵力合圍,這路明軍在三月一日苦戰一天,終被擊潰。

薩爾滸之戰:從實戰角度來說,你覺得後金部隊體力會有問題嗎?

北路的馬林在進軍時犯了一個大錯,幾度改變進軍路線,延誤了時機,直到三月初二才匆匆趕到先前約定的三岔堡,再奔二道關。這正好給了努爾哈赤騰挪的時間,到了三月初三日,馬林一路被包圍。

西路和北路的進軍路線相距不遠,所以八旗軍不需要長途跋涉,就能從一個戰場轉移到另一個戰場,雖然辛苦一些,但應該還能夠應付。

明軍最大的問題出在南路,李如柏的進軍路線最短,但消極避戰,努爾哈赤也只派了幾百軍士在南路監視。

所以,杜松的輕率、馬林的低階錯誤、李如柏的可怕拖延,成就了八旗軍的奇蹟般的勝利。

第二是努爾哈赤的靈活排程。

努爾哈赤最高明的地方,是戰術策略上的正確選擇,首先消滅西路、北路,同時根據戰場上的形勢,不斷抽調力量馳援其他各路。

明軍東路的領軍是劉綎,進軍路線過於漫長,努爾哈赤也部署了一部分兵力進行截擊,從二月二十八日開始,沿途陸續有一些交戰。

努爾哈赤最先派出達爾漢侍衛率領一千兵馬馳援東部,第二天早晨再派阿敏率領兩千人馬隨後前往。

三月初三日的夜裡,西路和北路大局已定,這才讓大貝勒代善率領主力大軍匆匆趕回都城,代善對部下是這樣說的:“西來之二路兵,盡誅戮之。至於此來兵,我兵將往迎之。暫不能至,我待父汗之命,即往迎敵。”

這就說明,大戰之後,代善回到都城,等待努爾哈赤下一步命令,這中間正好可以休整部隊,最後迎擊東路的劉綎。

第三,努爾哈赤手下的這批八旗軍,跟隨他征戰多年,許多士兵本身都是射獵的高手,在嚴酷的環境中長大,身體強健,能夠吃苦耐勞。同時,他們在家門口打仗,身後就是家眷老幼,退無可退,所以不辭辛勞,拼死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