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近日,綜藝《典籍裡的中國》迎來第一季收官。節目講述了令人熱血沸騰的中國文化傳承故事,掀起了一股古籍熱潮。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粉絲們紛紛留言表示期待第二季節目,雖然現在第二季還沒被提上日程,但我們也可以先來一場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過過癮!今天,請大家跟隨張裕穿越千年的時空,體會古籍中的中國葡萄酒文化!

詩經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詩經》為我國古代詩歌開端,文墨典雅又資訊量十足。

《詩·豳風·七月》中記錄了古人以葡萄釀酒祝福長壽老人:“

六月食鬱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其中“薁”就是葡萄,這也是

中國最早的關於葡萄釀酒的文字記載。

史記

宛左右以蒲桃為酒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史學家司馬遷用一生成就這本“史家之絕唱”。

《史記·大宛列傳》中提到:“

宛左右以蒲桃為酒

,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年不敗”。這裡說的正是張騫從大宛引進葡萄的同時,還引進了釀酒技術。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 張騫出使西域

可見,漢武帝時期,

中國葡萄酒產業已經開始萌芽。

太平御覽

唐太宗參與葡萄酒釀製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太平御覽》是一部以百科知識為內容的大型類書,書中輯錄了大量宋代之前的文獻資料。假若沒有《太平御覽》存世,很多文獻恐怕早已失傳!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據《太平御覽》記載,唐太宗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釀酒法後,不僅

在皇宮御苑裡大種葡萄,還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釀成的葡萄酒色澤佳,味道也很好。由於帝王和大臣們都喜好葡萄酒,當時在

民間釀造和飲用葡萄酒也十分普遍。

北山酒經

蒲萄二斤半(浴過幹、去子皮)……入曲搜拌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北山酒經》是宋朝一本講述酒的書籍,是中國古代較早全面、完整地論述有關酒的著述,被視為研究酒文化之“內典”。

宋代葡萄酒的釀製方法多樣化。其中,《北山酒經》中就記載了葡萄與米混合加曲釀酒的方法:“酸米人甑,蒸汽上,用杏仁五兩(去皮尖)、

蒲萄二斤半(浴過幹、去子皮)

,與杏仁同於砂盆內一處,用熟漿三鬥,逐旋研盡為度,以生絹濾過,其三鬥熟漿,潑飯軟蓋,良久出飯攤於案上,依常法候溫,入曲搜拌”。

馬可·波羅遊記

出現成片的葡萄園和釀酒作坊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大約800年前,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此後在其著作《馬可·波羅遊記》中便洋溢著對中國難以掩飾的驚歎與讚美。《馬可·波羅遊記》在西方掀起了歷史上第一次“中國熱”。

《馬可·波羅遊記》說:“從太原府出發,一路南下,約三十里處,

出現成片的葡萄園和釀酒作坊。

”馬可·波羅在書中記載了元代的葡萄種植場景,當時在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種植葡萄非常常見,還提到元代皇帝飲葡萄酒使用金質酒具。

本草綱目

葡萄酒暖腰腎,駐顏色,耐寒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本草綱目》中提到,釀製的葡萄酒能“

暖腰腎,駐顏色,耐寒

”,葡萄燒酒則可“

調氣益中,耐飢強志,消炎破癖

”。

典籍裡的中國葡萄酒

浩如煙海的典籍,滋養了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傳承千年的先賢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們透過六本典籍中瞭解到中國悠久的葡萄酒歷史。願未來,源遠流長的中國葡萄酒文化能得以更好地傳承、發揚光大,讓越來越多人愛上中國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