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能在育兒路上進步那麼快,小白給了我很多想法

我能在育兒路上進步那麼快,小白給了我很多想法

文丨暄暄老師

8年來致力於繪本英語教學,只為讓孩子愛上學習。

曾經,我們覺得小白是一隻幸運的小狗,遇到了我們,它才有了一個家。但漸漸地,我們發現,真正幸運的是我們,因為小白的到來,彷彿是帶著使命而來,在這五年裡,它給我們的,比我們給它的更多。

我能在育兒路上進步那麼快,小白給了我很多想法

一、 不知從何開講的性教育,小白鋪墊了完美的開場白

小白來到我家的時候,女兒六歲了。

在此之前,我給她念過《小雞雞的故事》,她對男孩女孩身體構造的不同有簡單的瞭解,但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跟她說男女性器官在功能上有什麼不同。

因為女兒從來沒有問起,我覺得一廂情願地開講,不但效果不好,而且非常地尷尬。

一天,我做晚飯的時候,女兒帶著小白在小區裡玩。不一會兒,女兒牽著小白回來了。女兒哭著告訴我,小區裡一隻叫包包的小公狗不停地舔小白的屁股,還把爪子搭在小白背上,然後兩隻狗就連在一起怎麼拉也拉不開,好長時間才分開。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讓女兒跟我一起坐下來,我把手放在她的背上,問她:“嚇到了嗎?”

女兒點點頭。我對她說:“我們之前不是聽過一個故事,叫《一歲和七歲》嗎?故事說,小狗1歲就相當於小孩子7歲。其實這個說法不準確。人類7歲的時候還是小孩子,可是狗狗滿了1歲就是成年狗了,狗狗成年後就很想做一件事,就是交配。剛才你看到的,就是它們在交配。包包已經把很多小種子射到小白的身體裡了,所以如果小白成功懷孕,三個月後,它就要生小狗寶寶了。”

女兒問:“成年狗為什麼想交配?”

我說:“因為它們想有自己的孩子,這樣狗狗這種動物才能一直繁衍下去。”

女兒又問:“那為什麼狗狗不用結婚,人類要結婚呢?”

我說:“為了保護女人和小孩,法律規定人類必需要結婚之後才可以生孩子,而且結婚之後兩個人都有責任撫養孩子。如果男人和女人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特別是在女方不願意的情況下,男人仗著自己力氣大,強行和女方發生性行為,男人就犯了強姦罪,警察會來抓他的。如果女方還不滿14歲,不管她願意還是不願意,和她發生性行為的男人都是犯了強姦罪。所以女孩子要保護好自己,女孩子的身體,不可以隨便讓別人碰,特別是背心和內褲蓋著的部分,如果沒有爸爸媽媽的同意,連醫生也不可以看、不可以碰。”

女兒點點頭說:“如果我需要檢查身體,爸爸媽媽會帶我去醫院,那樣醫生才可以幫我檢查。”

我說:“是的,不光是女孩子,男孩子也是一樣,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能隨便讓別人摸自己。”

直到現在我還感到非常慶幸,給女兒開始性教育還不算太晚。謝謝小白。

好的性教育,不但是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認知、心理、身體能同步成長,使孩子有更加健康的人格。

二、 小狗向裡走,小孩向外走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隨著漸漸長大,小白越來越能明白主人的心意,也變得越來越聽話。

而女兒卻變得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喜歡跟我辯論,喜歡跟我談判,常常試探性地挑戰定好的規則。

於是我就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狗狗的成長方向是越來越聽主人的話,而小孩卻是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

有些資料說,狗是灰狼的一個亞種,而狗對主人的順從與忠誠起源於狼對頭狼的順從與忠誠。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不知道有沒有誰的家裡養出過一隻與主人PK得勝而成為首領的狗來?

我觀察到,再身強力壯的狗,即使它有足夠的力量打倒主人,可它依然非常順從主人。因為它的基因裡寫著“勝者為王,敗者為從。”在它還沒牙咬你的時候,你就要讓它知道誰是家裡的老大。這樣,狗狗一生都會尊重你的權威。

那麼孩子的基因裡寫著什麼呢?

首先,父母和孩子不是誰為王誰為從的關係,雖然在孩子的幼年時期,父母應當樹立權威,但父母樹立權威的目的不是為了永遠控制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安全地度過無知無畏的懵懂時期。隨著孩子理性與認知的增長,父母應當慢慢把自由歸還給孩子,並且引導他去順從更高的權威。從沒順從過權威的孩子,將來很可能會無視紀律、法規的約束。但如果孩子被管得失了志氣、唯命是從,一旦沒有人告訴他該怎麼做的時候,他得了自由的那一刻,他就成了斷了線的風箏。

《聖經》中有一句話說“人長大了要離開父母”。離開父母不是指孩子長大了可以不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而是他要成長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獨立行事、不再依賴父母的人。

這個“離開”,從孩子離開母腹時就開始了。

這是與母親的第一次分離:他的身體擁有一套完整的生命系統,不再依賴胎中的臍帶供應,他必須能夠自己吃喝拉撒,能自己呼吸。

第二次分離,是從孩子6個月開始,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意願。比如不滿6個月的嬰兒,當拿走他手裡的玩具時,他可能不會表示不滿,因為他還不太清楚發生了什麼事。而滿了6個月之後,如果你再拿走他握在手裡的玩具,他就會以哭來表示抗議。

第三次分離,是從3歲一直到成年,從思想,到情感,決策上,經濟上,各個層面逐漸分離,成為不再依賴父母的獨立個體。

養育孩子,是一個幫助孩子練就獨自遠行的本領的過程,是把責任一項一項地慢慢放在孩子肩頭的過程,也是把自由漸漸交到孩子自己手中的過程。

一個真正獨立的人,是受得了孤獨,擔得起責任,不濫用自由的人。

每一次的談判,每一次的辯論,如果孩子贏了,父母不必失落,你要為孩子的成長而快樂。做父母的也要謙虛,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智慧、眼光和判斷力可能早已在你之上,你若不肯放棄你的管理大權,仍以你的認知去束縛他,逼他順從,你是在試圖阻止時代的進步。

三、吃醋的親善大使

小白剛到我家的時候,我們也才剛住進這個小區幾個月。女兒每天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尋找玩伴。那時,她常說的一句話總是:“我可以跟你玩嗎?”或者是“我可以加入你們嗎?”

加入小群體容易,融入卻難。

有時因為不懂遊戲規則被小朋友說“耍賴”,有時因為和其中一人有衝突,大家偏幫熟悉的小朋友。初來乍到的她壓力山大,忽然之間她就成了“小區新來的愛哭包”。那時的她,不怎麼受歡迎。

是小白的來到,幫助她改變了這一切。

小白是同一小區的一個小男孩送給我們的,他的外婆嫌麻煩,讓小男孩把它送出去。

小白的到來激發了女兒對狗狗的好奇,她去圖書館借了很多關於狗的習性、狗的種類、狗狗心理學的書。

當女兒帶著小白出現在小區,總會有一群小朋友把她和小白圍住,請求允許摸一下可愛的小狗。女兒有時會跟他們講起她從書裡面看到的內容,有時會講關於小白有趣的事情。終於,小朋友們開始換一個視角來認識這個女孩。她們看到這個女孩常常標新立異的一面,漸漸也能接受遊戲時換一個新的規則,換一種新的玩法。

幾個星期之後,我發現女兒遛狗之後,要先把狗送回家,然後再出去玩。我知道,小白已經幫助小主人融入這個新環境了,功不可沒!

我能在育兒路上進步那麼快,小白給了我很多想法

我還發現,女兒原本不喜歡和大人打招呼,可是自從有了小白,她會非常自然地跟那些遛狗的大人們打招呼,無論是在小區,還是在附近的公園,她幾乎能叫出每一隻狗的名字。而且一定要上前去摸一摸抱一抱那些狗,和狗狗的主人聊上一會兒。小白則在一旁醋意盎然,對著被喜歡的狗大喊大叫。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呆在熟悉的環境裡。每當去到一個新的地方,找到適合自己的融入方式非常關鍵。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人才會更有幸福感,人生之路走得才更加順暢。

不怕去新的環境,才能見到更寬廣的世界。

四、 成長,是持續一生的修行

狗狗一生所擁有的技能,寫在基因裡的為生存所需;主人所教的,為主人所需。

而人類的教育不是這樣。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獨立,但如果我們自己不學習的話,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為孩子所做的是在幫助他學會獨立,還是在鼓勵他成為啃老的巨嬰。養育孩子的能力不在我們的基因裡,我們必需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節奏,提供他們不同成長階段身心所需。

當孩子真的獨立之後,放手,也是一個需要學習的功課。養育的每一天都是為了將來坦然放手的那一天。這也是我從小白那裡學到的。

在小狗寶寶出生的兩週之內,小白幾乎每天都寸步不離。小狗只要一哼嘰,小白就會發出嗚嗚的聲音迴應,像極了人類媽媽撫摸著嬰兒溫柔地說:“寶貝,媽媽在這裡。”

小狗出生十幾天之後,小白開始在寶寶睡著的時候起身在周圍踱步。它也非常樂意讓我帶著它出門慢跑幾分鐘。回家的時間由小白自己決定,只要它調頭往家走,我就陪它回家。每次在外面待的時間都在增加,從最初的3至5分鐘,到7至-10分鐘,到小狗差不多滿月的時候,小白在外面溜達的時間也接近產前的40分鐘左右了。這不正是在訓練小狗寶寶漸漸適應離開媽媽嗎?

到了小狗們二十多天後,小白開始減少給小狗哺乳,小狗往它肚皮底下鑽的時候,有時它會敏捷地一個轉身就躲開。所以餓急了的小狗就不得不試著去吃一些泡軟的狗糧。(當然是我準備的啦*-*)。拒絕哺乳的次數從一次到兩次,直到小狗滿月後,每次要求吃奶都被拒絕。

在訓練小狗斷奶的過程中,小白的態度非常堅定,不管小狗再怎麼哼嘰,它就是不讓步。儘管它的乳房脹得溜圓,乳汁滴個不停,也絕不讓小狗再吃一口。

小白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小狗寶寶被送出去之後,小白沒有焦慮,而是很快又開始原來的生活。至於它老了之後的生活怎麼樣,小白應該是沒有考慮過。

我能在育兒路上進步那麼快,小白給了我很多想法

人類在孩子要離開自己獨立生活的時候,可能比狗媽媽要焦慮得多。孩子已經在憧憬著外面的美好世界,父母卻還沒適應不再被依賴的失落。

不緊緊抓住孩子,是我們的成長。實際上,越是焦慮地想要抓緊孩子防老的人,越是容易因為太過依賴而提前衰老。

長不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災難。

這樣的父母,只有在被孩子需要的時候才能感受自身的價值。他不能接受孩子翅膀長硬遠走高飛。他們甚至不能容忍孩子有一點點主見,因為他們嗅到了孩子選擇自己人生方向的味道。孩子擇校、擇業、擇偶,凡事都要大操大辦,親手毀掉孩子的生活。一個無法照著內心需求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是何等的無奈,又是何等的壓抑,幸福又從何談起。

縱然一生都緊緊抓住孩子,也活得並不快樂。因為人的內心各自有各自的嚮往,你得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找對填補內心空白的材料。孩子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父母同樣也是。

快樂的人往往活得健康,你看那位96歲獨自去旅行的奶奶,再看那位102歲跳傘的奶奶,她們還需要從子女的陪伴中尋找安全感嗎?

當我們開始學習謙卑,放下家長的權威,不緊緊抓住孩子,我們才會有更寬的眼界,才能開始真正地為自己而活。

父母要做的不光是提供孩子身體成長所需,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陪伴孩子心智的成長,你是否也讓孩子明白終生學習是如何重要。敏感到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成長需要,唯有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

成長,乃是讓一個人有更寬廣的胸懷,有更大的格局,更加高瞻遠矚,成為光照亮人心,成為鹽調合各種關係,有更謙卑的心向萬事萬物學習。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

孩子長大後,我們的成長還將一直持續。

我能在育兒路上進步那麼快,小白給了我很多想法

喜歡文章可以點贊、在看、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