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教孩子重視小事有多重要?從一位前海軍上將的“整理床鋪論”說起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功,我們也一直在苦惱,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能實現自身價值感以及對社會有用的人啊。

最近看到前海軍上將威廉·麥克雷文在德州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雖然已經是幾年之前的,但現在看來,依然具有時代意義,分享給大家。

麥克雷文上將在演講中主要強調了做好小事的重要性,他說要想成功不妨先從整理好自己的床鋪開始。

教孩子重視小事有多重要?從一位前海軍上將的“整理床鋪論”說起

演講中,麥克雷文回憶起自己在海豹突擊隊參加訓練的日子。他說,每天早上,他們都必須把床鋪整理得完美無缺,這對於他們來講似乎有些荒唐,但他卻無數次親身體會到這個簡單行為所蘊含的智慧。

“如果你每天早上都整理床鋪,那你就完成了每天的第一個任務。這會為你帶來些許的成就感,並激勵你去挑戰更多更多的任務。最後你會發現,你所完成的第一個任務,將促使你達成更多其他更多的任務。”麥克雷文說,“整理床鋪也進一步證明一個事實,生活中的小事至關重要。如果小事做不好,你永遠無法成就大事業。”

教孩子重視小事有多重要?從一位前海軍上將的“整理床鋪論”說起

我們不妨把麥克雷文對於整理床鋪的論述稱為“整理床鋪論”,整理床鋪論的核心,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

成功是一件件小事積累而成的

成功人士都非常注重小事。

大家應該都聽過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的一段話,他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對做事情的認真程度時這樣說過:

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箇中國人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

對此,張瑞敏先生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教孩子重視小事有多重要?從一位前海軍上將的“整理床鋪論”說起

春秋時,齊桓公幫助燕驅逐山戎。燕莊公對齊桓公非常感激,甚至還親自送齊桓公出燕,不知不覺就送到了齊國境內,桓公說:“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理於燕。”結果齊桓公就把燕莊公所到的齊地送給了燕國。

燕莊公只是嚴格遵守了一個小小的禮節,但卻打動了齊桓公,還意外得到了數十里土地。

無數個例子告訴我們,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做好一件件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視了小事的重要性。

細節也許決定不了成功,但細節一定會導致失敗

再來看一個英國查理三世的故事。

查理在將要與里奇蒙德決一死戰的前夕,讓一個人去給自己的戰馬釘馬掌。鐵匠在釘前三個馬掌的時候都非常仔細,但做到第四個馬掌時,卻發現差兩個釘,結果這個人想反正查理也不會發現,所以就偷偷地敷衍了事。

這次的偷懶導致了後來的悲劇,查理和對方的大戰中,那個少了兩個釘的馬掌掉了。查理被戰馬掀翻掉在了地上,查理被俘虜。一個龐大的王朝,就被一個人的一次小小的偷懶毀掉了。

教孩子重視小事有多重要?從一位前海軍上將的“整理床鋪論”說起

“少了兩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丟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的說法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

細節也許決定不了成功,但細節一定會導致失敗。哪怕只有1%的錯誤,也會導致100%的失敗。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一種病:只想做大事而不願意做小事,只看到現在的舒適,而看不到明天的危機。以至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時常忽略了做好小事的重要性。

孩子出生前幾年,正是習慣養成的時期。每天看似平凡的小事,都會對將來的人生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想讓孩子成功,就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做好小事的習慣

孩子年齡很小,他們的世界也很小,但在大人們看起來很小的一件事情,在他們的世界中都不是小事。

——培養好孩子的生活習慣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中國老祖宗流傳到幾千年後的今天的這句至理名言,一定要讓孩子在親身體會中真正明白它的道理。

比如能不能做到定時吃飯?玩具不玩了以後,能不能把玩具都收拾好?能不能整理好自己的房間?見到外人能不能主動問好?等等。

教孩子重視小事有多重要?從一位前海軍上將的“整理床鋪論”說起

——寫好字

為什麼把寫好字這項單獨拿出來?我們常說,字如人生。但現在能寫好字的人太少了。我們都發現了,生活中能寫好字的人,在其他方面一般都不會太差。

寫字是一件非常修養性情的事情,能耐下性子來寫好字,就為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成長中,最早、也最重要的老師。想要讓孩子注重細節,就要從嚴格要求自己做起。這種道理大家都懂,但能不能堅持做到就看你是不是真正想要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了。

——持之以恆

習慣其實是一種行為的養成,是一種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不管好的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在不斷重複才形成的。

而大腦控制著人們的思維以及行為習慣。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者認為,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

教孩子重視小事有多重要?從一位前海軍上將的“整理床鋪論”說起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將大腦的可塑性定義為“一種由經驗引發的、具有一定穩定性的結構的產生。這種結構足以對某些意識活動產生影響,但是不能對所有意識活動產生影響。這意味著可塑性必然伴隨著一種生物性結構的改變。”

這就意味著人的大腦會受到日常生活中某種行為習慣的影響,進而發生某種改變。一個人如果經常做某件事,就會在腦中形成不同的神經迴路,再反過來指導我們的行為。

比如說有些人必須每天都必須要刷兩次牙,不刷就難受;而有些人一星期不刷牙都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這就是行為習慣的養成。

幫助孩子養成某種習慣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你的每一次堅持,都是在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整理床鋪理論”雖然很簡單就能弄明白,但每天都能堅持好好整理床鋪卻非常不容易。

改變,不妨從讓孩子每天早上整理好自己的床鋪開始,每天只需要5分鐘,就是孩子成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