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六一兒童節特別節目】言語落後或者孤獨的孩子可能是孤獨症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承載著家庭的期盼和祖國的未來,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家長最大的心願,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家長傷透腦筋,比如,我的孩子言語比其他孩子差了很多,怎麼教他,他都學不會,言語進步很慢;又比如,我的孩子總是動個不停,喜歡亂跑,不聽管教;明天是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的節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到來之際,我們就來聊一聊社會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兒童健康話題,如果孩子言語落後或多動,家長需要怎麼辦呢。本期節目我們請來了河南中醫藥大學兒童腦病診療康復中心的2名醫生做客演播廳,一位是邱霞醫師,兒科主治醫師,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碩士;另一位是張晰醫師,主治醫師,中醫兒科碩士,為大家答疑解惑,介紹兒童言語落後或多動的背後,家長容易忽視的問題。

本期要點:

【六一兒童節特別節目】言語落後或者孤獨的孩子可能是孤獨症

問題一:感謝邱醫生、張醫生的到來,邱醫生,兒童言語落後是社會上非常關心的話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會說:我家孩子言語落後,這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吧,孩子爸爸、爺爺也是很晚才說話的,現在也都挺好的,孩子自己長大就好了。中國古代也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貴人語遲”。那言語落後的孩子,真是“貴人語遲”嗎,這樣任其發展的做法對嗎?今天請邱醫生從醫學角度給我們分析一下兒童言語落後的問題吧。

■邱霞:

好的主持人。首先說一下“貴人語遲”,意思是說言語落後的孩子沒有太大的問題,以後還可能會很聰明,不用去重視“言語落後”的問題。如果家長朋友們都這樣認為,那很可能會耽誤孩子,錯過最佳治療時期。言語落後在很多時候是其他疾病的一個表現,如孤獨症的孩子也有言語落後的表現,除了言語落後之外,還有社會交往、交流的障礙,伴有狹窄的興趣,或重複的、無意義的刻板行為;智力發育障礙的孩子也伴隨言語落後的症狀,除了言語落後,還會伴認知、理解能力的低下及社會適應能欠缺的表現;所以,孤獨症、智力發育障礙的孩子很可能會被誤診言語落後。

問題二:嗯,也就是說言語落後不等於只是言語落後,如果孩子有言語落後的症狀,還要結合孩子的社交、認知能力等去綜合判斷。

邱霞:

嗯,是的,如果家長覺得孩子言語比同齡兒童落後,要請專業的醫生看一看,家長朋友不是醫生,不要盲目下診斷。

問題三:好,邱醫生,剛才您提到專業的醫生,這個專業指的是什麼?一般的醫生不能區分孩子是孤獨症,還是言語落後嗎?

■邱霞:

是的,主持人,專業的醫生是指受過孤獨症評估診斷系統培訓的兒童康復科、兒保科、兒童精神科醫生。我們都知道,孤獨症診斷採取量表評估、症狀判定及專家經驗相結合的模式。沒有經歷孤獨症專業知識培訓的醫生,是很難將孤獨症從其他發育障礙的疾病中鑑別出來。根據疾病的症狀表現,孤獨症臨床分為輕中重三級,輕度孤獨症預後良好,但因症狀不典型存在早發現、早診斷的困難,臨床上經常見到一些因“言語落後”就診的孤獨症兒童,被反覆誤診為“言語發育遲緩”,家長被告知不用治療,回家多教教,孩子就好了。輾轉多家醫院後,才被確診,無形中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治療時間。單純的言語發育遲緩的孩子,沒有社交方面及認知方面的問題,經短時間的干預就能追趕上正常兒童。但孤獨症兒童的干預模式和單純言語發育遲緩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樣黨的,需要使用特殊的干預方法,才能有明顯的效果。

問題四:原來是這樣呀,邱醫生,言語落後不僅要引起重視,還要去專業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去就診,這樣才能避免誤診。那孤獨症是怎麼的疾病?它的特點是什麼?

■邱霞:

孤獨症,它的醫學全稱是孤獨症譜系障礙,是一種發生於兒童早期的、極具代表性的嚴重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孤獨症以社會交往、交流障礙、興趣狹窄、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臨床特徵,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孤獨症以前被認為是罕見病,其診治在國內未受到足夠重視,近年來孤獨症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最新報道顯示美國兒童孤獨症發病率達到1/59,我國平均發病率約為1%並呈上升趨勢,按此推算,我國目前有超過1000萬孤獨症患病人群。

孤獨症常見的臨床症狀有2個方面:

第一:社會交往、交流障礙

在各種情景下,持續存在的社會交往和社會交流缺陷,不能用一般的發育遲緩解釋,比如會有社會情感互動缺陷,會表現出不能和他人進行來回的對話,不會分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不會表達自己主觀的情緒感受,甚至不能和他人發起任何交流;在社交活動中,非言語交流行為缺失,在和他人目光接觸和用肢體語言溝通時存在不當、理解不到位的情況,甚至在交流時完全沒有面部表情和手勢語;他們還會在與同伴建立或維持人際關係時存在缺陷(撫養者關係除外),會表現出不能很好的適應不同的社交場合,不知道如何跟別人交朋友,在和小朋友們玩想象性遊戲時很懵懂,甚至對他人不感興趣。

第二興趣狹窄、重複刻板行為,

孤獨症兒童的日常行為有很多異常表現,會不斷的重複一些沒有意義的動作或想法,如沉迷轉圈、喜歡看光亮的物體;過分堅持某些儀式性行為,如吃飯、睡覺度抱著某些特定的物品,強行拿走,孩子會出現情緒失控;有的孩子對於物品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規則性,甚至只穿一個顏色或一個款式的衣服;對周圍環境感知能力差,好像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

除此之外,孤獨症兒童往往會伴隨其他病症,如言語障礙、智慧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睡眠障礙、癲癇等。

問題五:感謝邱醫生的講解,這樣看來,言語落後真是孤獨症的一個表現,所以家長朋友們,要注意了,發現孩子言語落後,要儘快到專業的醫院找專家就診,排除孩子是否為孤獨症,如果不是孤獨症,是單純的言語發育落後,治療就會相對輕鬆一些,講了這麼多,邱醫生先休息一下;剛才在邱醫生的介紹中,提到孤獨症會伴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裡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指多動症嗎?多動和孤獨症有關係嗎? 接下來,我們請張醫生為我們分析、講解。

張晰:

好的,主持人。其實多動只是一個臨床症狀,可以見於多種疾病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這個疾病,也就是社會上常說的“多動症”,它主要表現為多動、衝動、注意力不集中三大核心症狀,往往不伴有社交障礙和興趣狹窄、刻板行為等方面的問題。孤獨症孩子往往也會合並出現一些多動的症狀,這些多動的症狀容易掩蓋孤獨症的一些症狀,所以說多動症、孤獨症合併出現的話很容易被誤診,這兩種疾病合併出現的機率大概在60-70%,所以應該得到臨床醫生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問題六:聽了張醫生的分析,我知道為什麼多動的孩子可能是孤獨症了。多動和言語落後一樣,都是孤獨症的部分症狀,那張醫生,為什麼有的被誤診為言語落後,有的被誤以為是多動呢?

張晰:

孤獨症的臨床表現多樣,每個ASD兒童症狀出現的時間、表現形式、嚴重程度差異較大,加大了臨床的診斷難度。對於年齡比較小,以言語落後為突變表現的孩子,他們與家長往往會有簡單的社交或互動能力,能聽懂簡單的指令,但社交、聽指令能力比同齡兒童明顯落後,這種孩子,容易被家長誤認為只是單純的言語落後,而延緩就診;對於具備言語表達能力,但存在多動、社交困難的孩子,家長更容易忽略多動和社交問題,另外在幼兒園階段,老師對孩子的秩序性要求比較低,等到6-7歲上小學後,老師反映孩子不能安坐,影響課堂秩序,被老師要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的時候,才會引起家長的注意,才來醫院就診。所以年齡小的,言語能力差的孤獨症孩子容易被誤診為“言語落後”;年齡大的,言語能力好,有多動行為的孤獨症孩子,容易被誤診為多動。但如果找到專業的醫生,經醫生仔細的臨床觀察和綜合評估後,可以發現這些孩子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邱醫生剛才提到的,孤獨症2大核心症狀:社會交往、交流障礙,興趣狹窄/重複刻板行為。

問題七:張醫生的解析很精彩,真是為這些誤診的孩子捏一把冷汗。那如果誤診,會有什麼後果?早診斷和晚診斷,有什麼區別嗎,張醫生?

張晰:

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不找醫生就診,也不治療,很多家長認為“言語落後”和“多動”不是疾病,等孩子長大了懂事了,自己就會說話,就能安靜下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孩子還是不會說話,還是多動,很難管理,家長才到醫院,這就延遲了診斷的時間。研究表明孤獨症的確診年齡是2。6~5歲,確診是治療的第一步。孩子的時間很寶貴,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療效就會大打折扣,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追趕。因為人的大腦發育是有時間段的,正常情況下,3歲兒童的大腦發育水平接近成人的75%,到6歲時接近成人的85-90%,如果想花費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的進步,就要在兒童大腦沒有發育完善之前進行早期干預及治療,這個階段大腦神經的可塑性最大,孩子的社交、言語、認知、行為控制能力的改善也會比較快,從而達到讓孩子儘早的融入學校,融入社會的目的。

基於對孤獨症神經發育學角度的研究顯示孤獨症患兒存在療效的“黃金期”和“關鍵期”。3歲之前被認為是治療“黃金期”,此年齡階段患兒如果能夠獲得規範的早期篩查及診治,約有70%-80%的孩子能夠迴歸社會;3-6歲被認為是治療的“關鍵期”,此年齡階段患兒經過正規康復治療,約45%-57%能夠實現社會適應能力較大提高,部分患兒實現生活自理;而6歲以上患兒,即使採取同樣強度的康復訓練,其迴歸社會的可能性不足三成。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的,這樣才能提高療效、節約花費、減少疾病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不良影響。

問題八:感謝張大夫的解釋,讓家長朋友明白了誤診會導致晚確診,希望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言語落後或多動,還是要儘早找專業醫生就醫,以免影響孩子的遠期預後。那麼邱醫生,如何才能早期識別孤獨症呢,除了言語落後和多動外,家長還需要關注什麼症狀或表現呢?

■邱霞:

主持人問的這個問題非常實用。其實孤獨症兒童的異常是從嬰兒階段就開始了,也就是1歲以前,對於這個階段,一般家長只要求孩子能吃、能睡就行,對於其他方面關注的比較少,所以“早期識別”是很有難度的。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請關注孩子是否有孤獨症的可能:1。眼神方面:母親餵奶時需要觀察孩子會不會看母親的臉,如果母親主動看孩子,孩子會不會有迴避對視的情況;3-4個月以後仍沒有眼神的巡視及共同關注能力;2。對父母的講話聲音不感興趣,不會注意聽和看;3。對抱的反應異常:當別人伸手抱他時,孩子不會伸手或抬身應答;父母抱他時,沒有高興感;陌生人抱的時候,也不會拒絕或哭鬧;4。對父母的讚美或親吻沒有反應;5。 6個月以後仍不會玩“躲貓貓”遊戲;6。父母指東西給孩子看時,孩子漠不關心,也不會透過食指指物表示自己喜歡或者想要;7。少有用“啊”、“哦”、“嗚”、“嗷”等聲音和音節來應答母親;8。10個月或12個月大時,對叫名字仍沒有反應;9。 經常有看手、玩手的行為;10。對一件玩具特別感興趣,玩具如果被拿走則會出現激烈的哭鬧。

問題九:感謝邱醫生的詳細介紹,讓我感受到了專業的力量,原來這些孤獨症孩子在1歲以前已經有這麼多臨床表現了,在您的介紹裡提到了眼神的巡視和共同關注能力,這兩個名詞怎麼理解呢?

■邱霞:

眼神的巡視,是指孩子用眼睛觀察周圍人和事物的方法。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可以透過眼神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其實3-4個月的孩子能看到3-4米遠的距離,具備了豎頭的能力,同時也具備眼神巡視的能力。比如,一個母親抱一個發育正常的嬰兒跟3-4人講話,母親朝向誰,孩子會跟著看向誰,會根據大人的語速、聲調、表情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友善,是作出微笑表情還是出現哭鬧。孤獨症兒童很少會這樣觀察人物面部的細節變化,他們更多的是關注物品,很少用正確的表情來回應周圍的人。接下來,是共同關注能力,是指兒童具備社交能力的第一步,例如,一個正常兒童來到超市,看到他喜歡的小汽車,他的第一反應是,用手指的手勢或語言“媽媽,你看”,來引起家長的注意,表示自己喜歡它;這個時候孩子和媽媽都會共同關注小汽車,孩子、媽媽、小汽車三者形成了的三角關係,孩子的這種引起家長注意小汽車的能力,就是共同關注能力,而孤獨症兒童一般是沒有任何表示,直接伸手去拿,缺乏引起家長關注第三方事物的能力。

問題十:此時家長朋友可以對自己的孩子做個簡單的試驗,看看您的孩子是否缺少“眼神的巡視”和“共同關注能力”,如果缺少這兩種行為,要引起注意,請及時找到專業的醫生就診。那邱醫生,1歲以上的孤獨症兒童有哪些異常的表現需要家長關注的呢?

■邱霞:

1歲以後正常兒童慢慢開始開口說話啦,孤獨症兒童缺乏對語言的反應能力,對指令和呼叫沒有反應,常被父母懷疑為耳聾;3歲以前,兒童對母親都很依戀,孤獨症兒童對母親的依戀度較低,很少追隨母親到處走;故意迴避同齡兒童,缺乏與同齡兒一起玩的興趣;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夥伴關係;因為缺乏社交技巧,被同齡兒童孤立;上幼兒園的孤獨症孩子,不會向父母講述幼兒園的事情;因為言語落後,不會表達,常以哭鬧和尖叫表示自己的要求;想要物品時,通常是拉著他人的手放在物品上,而不是透過指物來表達;不會使用用表情或點頭、搖頭等肢體語言表示自己的意願;甚至有些孩子出現言語的倒退,以前會說家人的稱呼或簡單的詞語,隨著年齡的增長,都不會說了;對某些物品有特殊興趣,如繩子、轉動的物品;不斷的重複特殊的刻板動作:轉圈、蹦跳、看手、聞手等。

問題十一:聽了邱醫生以上的講解,相信家長識別孤獨症的技能也提高不少,家長根據上述的臨床表現,懷疑孩子可能是孤獨症,找到專業的醫生就診後,如果確診為孤獨症,那需要怎麼治療呢?下面,請張醫生為家長朋友們解答。

張晰:

好的,主持人。孤獨症的治療主要採用醫教結合、中西結合、醫院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從症狀表現上看,孤獨症存在社會交流、交往問題,需要採用教育療法進行干預,比如心理治療的應用行為分析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BA,它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孤獨症最有效的方法。ABA採用行為主義原理,以正性強化、負性強化、消退、泛化訓練、懲罰等技術為主,矯正孤獨症患兒的各類異常行為,同時促進患兒各項能力的發展。經典ABA的核心是行為回合訓練法(DTT),有方法具體、實用性強的優點,還有早期丹佛干預、人際關係發展干預(RDI)、地板時光、圖片交換交流系統、共同注意訓練等。

從孤獨症疾病本質上來說,孤獨症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神經發育障礙疾病,所以要從醫療的層面去解決疾病問題,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發揮中醫針灸、推拿、辨證論治優勢,綜合物理治療等等方法,促進神經發育,治療共患病,配合教育康復才能提高康復療效。大年齡階段的孤獨症兒童可能合併心理問題,還需要配合心理治療,比如沙盤遊戲治療等等。

問題十二:孤獨症的治療方法還是很豐富的,所以一旦您的孩子被確診為孤獨症,也不要灰心,要給孩子進行積極的治療。那張醫生,孤獨症兒童的康復治療有哪些原則?治療目標又是什麼?

張晰:

對於孤獨症的康復原則:首先是早期長程治療:應當早期診斷、早期干預、長期治療,強調每日干預;對於可疑的孤獨症兒童也應當及時進行教育干預,而不是等待孩子沒有進步甚至倒退時才來就診;然後是科學系統的治療:應當使用明確有效的方法進行系統的教育干預,既包括針對孤獨症核心症狀的干預訓練,也包括促進身體發育、防治疾病、提高智慧、促進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另外要注重個體化訓練:針對孤獨症兒童在言語、智力、行為等方面的問題,在評估的基礎上開展有計劃的個體訓練。對於重度孤獨症兒童,早期訓練時的師生比例應當為1:1。小組訓練時也應當根據孩子發育水平和行為特徵進行分組。不容忽視的是家庭的參與:應當給予患兒家庭全方位的支援和教育,提高家庭參與程度,指導家庭選擇科學的訓練方法。家庭經濟狀況、父母心態、環境和社會支援均會影響患兒的預後。父母要接受事實,妥善處理患兒教育干預與生活、工作的關係。

說完治療的原則,再說說孤獨症兒童的治療目標。這些孩子的治療目標是:在改善核心症狀的同時,促進智力提高,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力爭使部分患兒在成年後具有獨立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問題十三:感謝張醫生、邱醫生的耐心講解和詳細介紹,希望家長面對孩子的“言語落後”和“多動”,不要再掉以輕心,而是積極就診,做早期孤獨症的排除,如果確診,就早期治療、干預,相信孤獨症兒童經過這些系統的治療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那在節目的最後,請邱醫生給家長總結一下孤獨症的早期識別及的診治。

■邱霞:

好的主持人。孤獨症目前在中國的平均患病率為1%,每100個孩子就有1個可能是孤獨症。如果您的孩子有言語落後或多動,請找專業的醫生就診;如果您的孩子有5不行為,不(少)看,不(少)應,不(少)指,不(少)語,和不當行為,也就是興趣狹窄、重複刻板行為,請儘早就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家庭康復對孤獨症的預後影響很大。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腦病診療康復中心,兒科三區、七區不僅有名醫專家團隊,還有經驗豐富的評估團隊,為孤獨症的診斷及治療保駕護航。我們的宗旨是科學評估、精準診斷、規範康復,讓每個孤獨症兒童接受及時、科學、全面的康復治療,為迴歸校園和社會打基礎。如果家長髮現異常,請儘早來醫院診查,我的門診時間地點是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人民路19號院區2號樓8診室,每週六下午,歡迎各位家長前來諮詢。

透過兩位的精彩講解,我們對孤獨症的孩子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瞭解了它們的一些發病機制,有利於我們家長更好的去愛護我們的孩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六一兒童節特別節目】言語落後或者孤獨的孩子可能是孤獨症

邱霞 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專業,畢業於佳木斯大學,師從於黑龍江省小兒腦癱防治療育中心的姜志梅教授。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康復分會兒童康復學組委員。擅長孤獨症譜系障礙、言語發育遲緩、抽動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智力發育障礙、小兒腦損傷、腦性癱瘓的診斷及治療。

【六一兒童節特別節目】言語落後或者孤獨的孩子可能是孤獨症

張晰,醫學碩士,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腦病診療康復中心主治醫師,擅長兒童孤獨症、語言發育遲緩、智力發育遲緩、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障礙、腦性癱瘓、腦損傷等疾病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