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第一版循證的兒童成長里程碑釋出,推薦每位家長收藏

Pearlcare

孩子多大能走路、說話算“正常”?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不容易。

站在兒科醫生的視角,我們臨床上看到一個孩子行為發育“有點慢”,或者“有點異常”,需要去判斷是否需要干預。站在家長的視角,也急切地想知道是否需要透過醫學手段或者行為訓練幫孩子趕上來。

這一切,首先都需要有個科學的參考標準。

然而,說來慚愧,當前兒科醫生所依賴的標準並沒有很強的循證依據。以美國兒科學會2004年釋出的《兒童發育里程碑》為例,其中的資料更多來自醫生們的臨床共識,而不是科學的統計資料,而且,一些關鍵性的里程碑在不同機構釋出的指南中也並不統一。

兒科學界多年來一直想出一版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的兒童發育里程碑,給到全球億萬家長更有價值的權威指引,但這個任務的工作量相當之大,需要各國兒科同行的配合相當之多。

直到今年,美國兒科學會終於牽頭完成了這個工作,

釋出了一份全新版本的0~5歲兒童里程碑。這也是第一個循證的兒童里程碑。

第一版循證的兒童成長里程碑釋出,推薦每位家長收藏

新版在舊版的基礎上做了徹底調整,清晰明瞭地展示了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可能出現的典型行為,在一些關鍵指標上也與時俱進調整了需要進行干預的標準。

對兒科醫生來說,此後我們可以更有底氣地基於循證的證據去給每位孩子做評估,對家長來說,以後也能更清晰、更安心地瞭解自家孩子的發育情況。

第一個循證兒童里程碑

相比舊版,新版兒童里程碑主要有以下兩大改變:

1

、將兒童的發育標準調整,並且將兒童能夠做到的標尺百

分比從50%提高到了75%。

比如舊版里程碑中,將物品從一隻手遞給另一隻手,是6月齡寶寶能夠做到的事情,而新版里程碑將這一項調整為9月齡。

年齡標準降低並不代表現在的兒童發育水平不如以前,改動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觀望,幫助家長重拾育兒信心。

舊版里程碑的標準較嚴格,能夠做到典型行為的兒童只有一半(50%)。如果自家寶寶沒有達到標準,大多數的家長認為可以“再等等,再觀望一下”,畢竟能夠做到的機率是50%,還有一半的小朋友達不到標準,也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

這樣的觀望態度導致了一些發育遲緩或障礙(DDs)兒童的延誤治療。

在兒保實踐中,由於舊版里程碑中的標準較為嚴格,需要“額外關注”的兒童比例較高,這就給兒保醫生和機構留下了更寬泛的主觀評價空間。不同醫學機構據此制定的內部指引也因此有了較大的區別,令家長無所適從。

新里程碑將發育標準放寬,同時將能夠做到的機率從“一半”提高為“大多數”,正好解決了上述問題,

能更好地幫助早期識別真正存在發展遲緩或障礙的兒童,降低延誤診斷或治療的可能性。

2、更加循證靠譜,是新里程碑的第二大改變。

美國兒科學會的專家組從文獻回顧產生的1027 篇文章中,選取了34 篇納入里程碑,其中24 篇包含規範性資料,10 篇包含已發表的關於≥1 個里程碑的臨床意見。

採用的證據中有58。3%描述了非英語國家的人群,更有普適性,不同社會、文化、民族背景的家庭都能使用。

同時,新版里程碑還增加了15月齡和30月齡的訪視清單,進一步完善2個月至5歲的系列檢查。

此外,新版里程碑剔除了很多類似“可能、可以和開始”模糊術語,改用更清晰易懂的“是、還沒有”來回答,減少了閱讀障礙。比如新版5歲里程碑就用“能夠做到單腳跳(Hops on one foot)”代替了舊版模糊的“單腳跳,可能可以蹦跳(Hops; may be able to skip)”。

新的兒童成長里程碑可以幫助家長對自家寶寶的發育進行初步監測和篩查,簡單評估寶寶是否處於正常的發育階段。家長也可以藉助里程碑和醫生溝通,透過監測和篩查被認為有發育障礙風險的兒童,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評估,確保出現問題及時干預,給早期識別和診斷提供了基礎。

兒童成長里程碑詳解

推薦寶爸寶媽收藏

第一版循證的兒童成長里程碑釋出,推薦每位家長收藏

資料顯示,對1/6的發育遲緩或障礙(DDs)患兒進行早期識別和干預可以得到改善,然而只有不到1/4的患兒在3歲前接受了早期干預服務。大多數存在情緒、行為和發育障礙的兒童,除了自閉症譜系障礙以外,在5歲前沒有接受干預治療。

對兒童發育缺乏關注、出現問題訊號後持有的觀望態度,導致了很多疾病的不可逆轉。

家長應該對兒童的發育提高關注,在家庭環境中可以利用成長里程碑進行初步發育監測,出現疑惑時多與醫生溝通,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診斷和干預治療。這裡有必要提醒一下家長們,成長里程碑是早期監測的重要手段,但不是診斷的標準,不能代替醫生進行診斷治療。

最後,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新版里程碑的全文翻譯,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私信回覆“里程碑”獲取全文。

本文作者

黃樹毅醫生

新版里程碑全文翻譯:

知貝預防保健科 黃樹毅醫生

科學稽核:

知貝兒內科 歐茜醫生

:陳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