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哲學家蘇格拉底告訴孩子:成功逆襲的人生,從正確認識自己開始

一、古希臘石碑上寫著“認識你自己”

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負的青年尤蘇戴莫斯,和他進行了一次談話。

尤蘇戴莫斯本人很有野心,他想去競選城邦的領袖。於是蘇格拉底問他:“領袖必須有治國齊家的本領,那麼一個非正義的人,能掌握這種才能嗎?”

“當然不能。”尤蘇戴莫斯堅定地回答。

“那麼,什麼叫正義的行為,什麼叫非正義的行為?”蘇格拉底拿出羊皮紙,把“正義”和“非正義”分開寫在羊皮紙的兩邊,要尤蘇戴莫斯一一列舉。

尤蘇戴莫斯在“非正義”的一邊,寫下了虛偽、欺騙、奴役、偷竊、搶劫等等行為。

看到他寫的這些,蘇格拉底決定繼續追問。

“作戰時,我方派人潛入敵方軍營,偷作戰圖是非正義行為嗎?

為不讓朋友自殺,把他的刀偷走,難道不應該嗎?

孩子生病不肯吃藥,父親把藥當飯騙他吃,這種欺騙行為又應該放在哪一邊呢……”

一連串的問題,把尤蘇戴莫斯問得啞口無言。

在破除了對方的成見後,蘇格拉底對尤蘇戴莫斯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即他認為,什麼樣的知識對人來說最為重要——那就是“認識你自己”。

哲學家蘇格拉底告訴孩子:成功逆襲的人生,從正確認識自己開始

這個“認識你自己”,並不是蘇格拉底自己的原創。

在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德爾斐神殿裡,有一塊石碑,上面赫然寫著“認識你自己”。

作為有智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將其作為自己哲學原則的宣言,背後的深意不言而喻。

蘇格拉底曾說,自然哲學家們不去關心自身,而去關心自然,在對宇宙萬物本原的探討上,他們以感官物為依據,以自然物作原因,所以自以為是,眾說紛紜,讓人無所適從。

蘇格拉底認為,最好的關心自身,認識自己的原則,就是正確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除了向內修煉,還可以對外突破:與人溝通,見識世界,實際上,都是為了更好成就自己,追求理想人生。

所以古往今來,許許多多哲學家們都在反覆的思辨和問詢中,獲得智慧,成長成熟。

“為什麼?”這個問題不止哲學家們有疑惑,還有一個群體,有著同樣不少的話語權——那就是兒童。

孩子們是天生的哲學家。每一個新生兒都迫切地想認識這個世界。母親的懷抱就是他們接觸世界的開始。媽媽溫暖的臂彎和溫柔的聲音都讓孩子感到安穩。隨著孩子們逐漸成長,他們的世界從母親延伸到更廣闊的天地。孩子們開始認識周圍的萬事萬物,不斷接觸、試探和認識更多的事物。

怎樣在孩子對萬物好奇的階段,為他們正確引導價值觀,從而引領他們在人生的初級階段完善自身品質,成為一名向上的青年?

看書,為孩子講解書中智慧,是一個理想的辦法。由中信出版社打造的《為什麼?100位哲學家的哲思故事》就非常值得推薦給孩子。

這本書由知名哲學家主筆,中小學生兒童哲學專家撰寫,全書圖文並茂,有問有答,通俗有趣,適合零基礎的孩子閱讀和學習哲學。

《為什麼?100位哲學家的哲思故事》作者翁貝託·加林貝蒂,曾於威尼斯大學教授文化人類學、歷史哲學、普通心理學和動力心理學。

1985年起,翁貝託·加林貝蒂成為國際分析哲學學會成員,已出版《黑格爾與亞斯貝斯視角下的西方的黃昏(1975-1984)》,《給青年的話:與虛無主義一代人的對話》(2018),《心理學、心理分析、神經學新詞典》(2018)等多部著作。

在書裡,作者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為孩子介紹了100位哲學家核心哲學思想,並透過有趣的故事、貼近生活的事例,引導孩子進行哲學啟蒙,探索世界。

從米利都的泰勒斯、亞里士多德到盧梭、笛卡爾代表性哲理思想,這本《為什麼?100位哲學家的哲思故事》,為孩子集中展現古希臘、中世紀到今天的2000多年的哲學史和人類思想史程序,每一位哲學家還附有肖像裝飾畫,幫助提升孩子創意和想象力。

學習哲學,可以塑造積極陽光的性格,主動學習和掌握,還能增加生活技能,激發孩子面對未知,敢想敢為,尋找多種答案的思維方式。

曾經有一本《答案之書》風靡全網,哲學的學習,恰恰無法提供標準答案。因為它不是某種特定的知識,只在於啟智。

讓孩子學會如何思考,懂得用多種角度看待世界,進而自省,學會兼聽則明,這便是哲學最大的妙處所在。

哲學家蘇格拉底告訴孩子:成功逆襲的人生,從正確認識自己開始

二、哲學家們都做了什麼

在古希臘,有一種人自稱為“智者”,所謂智者,就是擁有智慧,無所不知的人。

這些人廣收學徒,以教授辯論術為業。

和這些成天宣揚自己博學的人不同,哲學家蘇格拉底逢人就說自己並不擁有知識。

成為蘇格拉底的弟子,並不能直接學習到什麼有用的知識。

相反,他們會經常被蘇格拉底問住。

蘇格拉底會不斷在對話中問對方,看對方是否能提出有效的論證支撐自己的觀點。

窮追不捨的問題壓力,讓被問的人往往招架不住,顧此失彼,最終暴露出自己的短處和說話矛盾所在。

道理越講越清,真理越辯越明。智慧其實就像水流一樣,流淌經過生活的各個地方。所以能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發現經驗和樂趣,以至生命價值的人,才真正算擁有智慧。

《為什麼?100位哲學家的哲思故事》介紹了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他是一位深受抑鬱症困擾的極度悲觀人士,也是一位分外清醒的理智人。

1818年出版《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時,面對首印500本的無人問津,叔本華便知道:“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

在封筆之作《人生的智慧》中,叔本華探討了關於“人生的智慧”這一宏大的主題:

生命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人到底自身擁有什麼,他人的評價、金錢、名譽、健康、閒暇,對人來說又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它們?

在叔本華看來,人生的智慧就是幸福生活的藝術。

“一個人所能得到的屬於他的快樂,從一開始就已經由這個人的個性規定了。一個人的精神能力的範圍尤其決定性地限定了他領略高階快樂的能力。”

諸如此類的智慧語錄,讓這本探討生命價值的智慧小書,自問世以來,好評無數,從托爾斯泰到卡夫卡,從尼采到弗洛伊德,無不深受其影響。

哲學到底是什麼?

它是我們認識世界和自我的利器。透過觀察,對話,我們逐漸擁有了認知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最終,鍛造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獨特價值觀。

哲學,實際上就是透過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從而推陳出新,活躍自己的思維。

這個世界上,有著任一成就的人,無不有著堅定內在自我。

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對社交場合和關注焦點,可以來去自如,在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閒暇獨處角落,他們也可以欣然受之,悠閒自得。

哲學家們的工作和一生成就,就體現在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和豐富的自我人生裡。

充實了信仰,便對一切淡然自持。

學到了哲學家們堅韌的自我核心,孩子才能在未來的人生中,放心大膽去外界馳騁,擁有無限可能。

哲學家蘇格拉底告訴孩子:成功逆襲的人生,從正確認識自己開始

三、孩子學哲學的意義

不少人認為,哲學是一門不知所云、晦澀難懂的學科。

但實際上,越早對哲學領域建立起基礎認識,越有利於培養孩子各類優秀品質,以及內在自我。

有一個少年,從16歲開始思考“如果我追逐一束光,結果將會怎樣?”

糾結了十年之後,狹義相對論橫空出世——這個少年,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之後的生活和工作裡,愛因斯坦又開始想:“在封閉房間裡自由落體,那麼我們是否能感知自己的重量?”

對這個問題進行充分思考後,廣義相對論也誕生了。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但更重要的,是活到老,思考到老。

只有學會自行思考,我們才能守住一方天地,在外界侵襲時堅定抵擋流言蜚語,沒那麼容易隨波逐流,最終去創造生活成就自我。

永遠好奇,永遠不停思考,我們才不會被無知耍弄,才能一直尋找更新真理。

有著35年童書經驗的接力出版社總編白冰認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裡,有兩種型別的書,容易被父母忽略不計,卻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之一就是哲學書,因為這類書事關孩子的價值體系建立,會影響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

當孩子用哲學家的視角審視這個世界時,大人別急著粗暴打斷,又或者是不耐煩直接給出答案。

慢下心來,細心呵護這一份好奇和求知慾,哲學對於孩子的心靈浸潤,將會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潛在力量,這力量將伴隨他們一生,去探尋去求證,最終長成理想的大人。

人生沒有現成劇本,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冒險嘗試。

希望這本《為什麼?100位哲學家的哲思故事》,能帶給孩子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拓展認知邊界,尋找更多可能。

掌握了思辨精神,知行合一,我們的孩子將在成長路上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