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雙減之下,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了:回家之後學生沒作業,因為課後延時服務階段,學生已經在學校完成了所有的作業。在學校期間,小學生的考試次數也縮減掉了很多。

現如今,學生減負已經貫徹落實到了實處。但是,雙減,減掉的是學生的負擔,而不是減掉家長的責任。現在的小學生沒作業不考試,如果家長演變為“佛系家長”,如果家庭教育“掛空檔滑行”,孩子在學習上就很容易“放飛自我”,最終成為學渣十有八九是妥妥的事情。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該為孩子提供怎樣的家庭教育規劃呢?我個人覺得,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㈠父母要當好孩子的“原件”。

雙親道德高尚。孩子品行端正。

一位外地的朋友告訴我,他孩子從大學畢業好幾年之後,性格非常古怪,這孩子現在已經到了結婚的年齡,但是談物件的時候是談一個崩一個,沒有一個談得來的。據我所知,這位外地的朋友,他自己的性格都存在一定的短板,比如他很喜歡在不知不覺間佔別人的便宜,為人霸道,就算自己做錯了事情也從來沒向他人承認過錯誤。如此囂張的性格“傳染”給孩子,孩子就很難和他人相處。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有人說,每一個家庭都是一部影印機,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影印件”,“原件”出問題,“影印件”也會出同樣的問題。我們知道,基因是會傳承的,如果父母的負面性格傳承給孩子,那麼孩子的性格之“怪”就自然會出現。雙減之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單單要求孩子學習成績要上得去,還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品行端正之人。想要讓孩子做到品行端正,那麼父母自己先要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而不是成為品行有問題的小人,否則孩子也會有樣學樣,依葫蘆畫瓢。

父母和睦相處,孩子與人為善。

在家庭教育中,和睦的家庭教育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保障。一對每天都在鬧離婚的父母,孩子在生活中永無寧日,自然就無心於學習。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別說性格上會不會存在什麼缺陷,就是學習上也很難迎頭趕上。父母和睦相處,相敬如賓,那麼孩子自然也能在班級中和其他同學友好相處,而不是如同刺蝟一般在班級中顯得特別孤僻自閉。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家長嚴愛並濟,孩子獨立自主。

以前舊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孩子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鼓勵的力量,更需要批評的力量。這兩股力量如同兩股風,在孩子成才的道路上提供助力。家長對孩子的愛,不能只提供千依百順的溺愛,也不能全是簡單粗暴地以“為你好”為藉口把孩子當成自己暴脾氣的“出氣筒”。

孩子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後,家長的陪伴不能缺席。在孩子剛開始處於起始階段,自律的孩子非常罕見,這就需要家長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督促孩子,以合理陪伴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時刻關注。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些孩子經常把作業或者學習用品落在家裡,睿智的家長就第一時間陪孩子把整理書包的“清單”列出來:書包中應該有哪些學習用品,有哪些作業和書本,家長都陪孩子列出一整套的“書包清單”,孩子去學校就不用再為缺少某一樣東西而發愁。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嚴管就是厚愛,家長的嚴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絕對不能缺位。孩子犯錯,比如孩子從學校體育室偷了個打氣筒回家,家長要做的事情不是因為孩子“佔到便宜”就稱讚孩子“聰明”,而是要當頭棒喝,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做法的錯誤之處,然後用各種懲戒辦法讓孩子杜絕再犯類似的錯誤,比如讓孩子透過做多少家務來懲戒自己,比如讓孩子寫不少於500字的檢討書來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做法等等。

家長要教育出性格成熟穩重的孩子,家庭氛圍一定要民主,別把孩子當“提線木偶”。當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之後,家長在一些家庭重要的事情上儘量要和孩子一起商量,讓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家中一些比較棘手的事情。雖然這個時候孩子不一定能拿出像樣的主意,但孩子的參與總會讓其承擔起家庭責任,這對孩子的情商和責任感的培養很有好處。

㈡家長必須讓孩子擁有自信。

鼓勵,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孩子考試成績98分,有些家長直接給孩子一巴掌,因為丟了兩分讓家長在別人面前沒了炫耀的資本;有些家長則是肯定了孩子在這次考試中的出色發揮,然後陪孩子反思這份卷子不該出現的地方,讓孩子對父母的教誨入心入腦。但是如果你是家長,你一定要記住: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你的鼓勵,如果你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只有打罵而沒有鼓勵,孩子與你之間的親子關係會很糟糕,孩子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可能會喪失勇氣。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在平時生活中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多鼓勵孩子努力的過程,多一些“你真努力”、“因為你比其他人花更多的時間學習,所以你這次的進步才這麼大”式的鼓勵,那麼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習態度會更積極,學習成績說不定會更好。

為孩子好,別打壓孩子信心。

以“愛孩子”、“為孩子好”為名打罵孩子的家長,並非“陽春白雪”,而是就在我們身邊的“下里巴人”。對孩子動手,在很多時候只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老師對學生體罰,學生有可能會懷恨在心;家長對孩子責打,孩子會對家長支援的某一件事產生不一樣的看法,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叛逆期”的前奏。為了孩子好,千萬別在言行上打壓孩子的自信心,別在孩子面前不停嘮叨,該閉嘴的時候家長就果斷“鎖住”自己的嘴巴。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溺愛會迅速摧毀孩子的自信。

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家長千萬不能“越俎代庖”。溺愛,可能也是一種愛,但這種“愛”如同“精神鴉片”一樣讓孩子產生依賴心,讓孩子的自信心迅速被摧毀。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做的事情,必先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生存,學會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㈢家長要儘可能讓孩子自律。

行為上學會管理和反思。

不少家長“愛子心切”,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會在孩子面前說一些陰陽怪氣的反語,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然後實施“降維打擊”。其實,家長自己本身在基因上就輸給其他人,你能奢望孩子能做到“壞竹出好筍”嗎?家長與其用橫向對比的方式讓孩子與其他人進行對比製造數之不盡的焦慮,還不如縱向把過去的孩子和現在的孩子進行比較,只有讓孩子經常與過去的自己作對比,才能讓孩子在行為上學會自我管理,在學習上學會自我反思。

學習上學會勤勉和自律。

自律和勤勉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透過思想覺悟上的提高以及後天透過行為上的不斷重複之後形成的“條件反射”。家長要讓孩子在學習上學會勤勉和自律,要先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意義,讓孩子在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中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什麼時候該學習哪一個科目的哪個方面,孩子的“生物鐘”調整好了之後,孩子的自律意識和學習上勤勉主動就會直接“抬頭”,學習效率也自然能拾級而上,學習成績“加大油門”也是妥妥的事情。

雙減之下,家長的家庭教育規劃可以這樣做

生活中學會低調和謙遜。

麥穗成熟之後,都會垂著頭,而不是昂首挺胸特別張揚。同樣的道理,一個真正懂事的孩子,從來不會在生活中太過囂張跋扈,而是相當低調又謙虛。當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當孩子覺得“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還有比自己牛很多倍的人物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學無止境,生活中低調又謙虛的人,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雙減之下,作為家長,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責任都推給老師,怪罪學校、埋怨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更多的麻煩,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