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調頭就走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調頭就走

我們平常人,不親眼見到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來環境的優越;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惜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魯濱遜漂流記》

近些年來,貝爾·格里爾斯的《荒野求生》類節目,備受觀眾們的喜愛。我們在驚歎于貝爾·格里爾斯的精湛的求生技巧的同時,也或多或少會幻想自己被一個人拋棄在荒島的時候,能不能爆發出貝爾·格里爾斯那樣的求生能力呢?而在民國政府時期,一位中國的小夥,憑藉強大的毅力和嫻熟的技能,在海上上演了一波真實的“荒野求生”,最後成功獲救,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見識一下。

這個故事,開始於一場意外的海難。1942年,反法西斯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此時英國商船“貝洛蒙”號響應軍方徵召,接到了運送海上貨物的任務。對於“貝洛蒙”號船上的五十多名船員而言,這只是一次簡單的運輸任務。然而意外卻悄然發生了。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調頭就走

商船“貝洛蒙”號一如往常一樣,駛過風平浪靜的南美洲亞馬遜河口,然而在河口以東750英里處,兩顆魚雷毫無徵兆地怒吼著朝“貝洛蒙”號全速衝了過來。不知所措的“貝洛蒙”號就這樣,被魚雷命中。受到魚雷攻擊的“貝洛蒙”號隨著一聲響徹雲霄的爆炸聲,沉入海底。而“貝洛蒙”號上的五十多名船員基本全部葬身海底。除了我們的主人公僥倖活了下來。

本文的主人公不像受過專業求生訓練的貝爾·格里爾斯等人一樣,而是一個最普通的名叫潘濂的二等侍應生水手。潘濂的童年是隨著父親四處遊蕩,收徒授藝中度過的。身為武士的潘濂父親帶著潘濂漂泊四海,居無定所。潘濂也就這樣在風雨中迎來了自己的十八歲。成年之後的潘濂沒有一個正當的謀生手段。而潘濂的父親也不想他的兒子像自己一樣,一生漂泊。

然而,那個時候,日本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滿足於侵佔中國的東三省的軍國主義,正在秘密謀劃著,全面入侵中國的邪惡計劃。在這種環境下,偏居一隅的中國香港在那個時候,相比內地更加安全。於是在朋友的的建議下,父親決定送潘濂去香港闖一闖。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調頭就走

而初到香港的潘濂走在香港街頭,眼裡充滿了迷茫。在這個時候,正巧遇到香港的船務公司需要水手,正在招聘人員。潘濂想著可以進去試一試。這樣一來二去,潘濂便成為了“坦達”號輪船上的一名普通的學徒。

天資聰穎的潘濂在“坦達”號輪船上工作了三年,深受船員們的喜愛。三年後,潘濂十分順利地成為了一名正式的水手,並在“貝洛蒙”號商船上擔任二等侍應生。

在魚雷擊中“貝洛蒙”號商船前,生性敏銳的潘濂發現了水中的異樣。他迅速拿上救生衣,並準備通知船員,然而爆炸卻在瞬間發生了。已經沒有時間提醒船員們的他,一頭跳進了茫茫的大海。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調頭就走

就像《魯濱遜漂流記》裡寫的那樣,潘濂也產生了和魯濱遜一樣的疑問:在大海上四處漂泊,生死未卜的他與那些已經葬身大海的船員們相比,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呢?畢竟在那個時候,四面楚歌的潘濂也不相信自己能夠逃脫死亡的魔爪。

伴隨著爆炸聲跳下來的潘濂抓住了一塊破木板和“貝洛蒙”號商船被炸碎後殘存的碎片。潘濂就這樣漂泊著海面,上不知所措地望著空蕩蕩的海面。然而命運在此時第一次眷顧了這位寵兒。漂浮在海面上的潘濂發現了一艘救生艇。在這艘救命的救生艇上,還有一些食物手電筒,可以飲用的淡水等等生存必須品。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調頭就走

但是食品和淡水畢竟是每天都需要消耗的東西,很快救生艇上的食品和淡水就被潘濂用盡了,潘濂又陷入了生存的困境裡。面對淡水的危機,潘濂想出來了一個辦法。潘濂將救生艇上的瓶瓶罐罐都搬了出來,在下雨的時候,用這些器皿把雨水都收集起來。所幸潘濂遭遇海難的地方是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多雨的氣候也讓潘濂暫時解除了缺水的危機。

然而擺在他面前更嚴重的問題是食物的匱乏。看過求生類節目的朋友們一提到海洋中求生,就會想到捕魚。這對於可是什麼工具都沒有的潘濂而言,可謂是那比登天了。正在為捕魚這件事一籌莫展的潘濂不經意間看到救生艇底部有些個頭很小的魚跟在自己救生艇後面,捕食依附在救生艇底的甲殼類生物。

潘濂眼前一亮,抓來一些停靠在救生艇上的昆蟲和依附在救生艇邊上的甲殼類動物,用它們做誘餌,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在多次的嘗試後抓到了一條小魚。潘濂就這樣,靠著吃魚肉,喝雨水在這片茫茫大海中艱難求生。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調頭就走

在長達一百三十三天的漂泊裡,潘濂曾有兩次獲救的機會。

曾經,德國的商船與潘濂擦肩而過,潘濂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奮力地朝德國的商船高聲呼喊。德國船員也注意到這個像野人一樣的漂流者,於是將船向潘濂靠攏過來。然而,走近的德國船員發現,這竟然是一箇中國人,對潘濂不屑一顧的德國船員當即起錨,拋下潘濂揚長而去,給潘濂留下了又一次的絕望。

第二次,美國的飛機飛過大西洋的時候,發現了漂泊在大海上的潘濂,這次美國決定出手相助。美國的飛機向潘濂空投下了一個標記,準備回國之後派人前來救援。不幸的是,潘濂在等待救援的時候,海面上掀起了大風巨浪,吹丟了這救命的標記。

中國小夥海上漂流133天,餓到瀕死,船隻見其是中國人,調頭就走

經歷過兩次被錯失的救援之後,潘濂沒有放棄希望。終於經歷一百三十三天的艱難求生,潘濂漂泊到海岸線附近,被沿海的居民救了下來,結束了漂泊,重回大陸。

潘濂的經歷展現了面對大自然的困境時的不服輸的鬥志和勇氣。其實對於現在久居城市的很多年輕人而言,看《荒野求生》之類的節目只不過是在平靜如水的生活中,增加了幾滴刺激的味道。我們真正應該學到了是像潘濂身上體現的那種積極求生的智慧和永不放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