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彩繪散樂圖浮雕,為何是 “古代女子十二樂坊”

彩繪散樂圖浮雕,為何是 “古代女子十二樂坊”

我們都知道,女子十二樂坊是中國的一個以流行音樂形式來演奏中國音樂的樂團,其表演形式有別於傳統民樂演奏方式,給予觀眾新鮮感,極盡視聽之娛。

彩繪散樂圖浮雕為啥能跟現代的“女子十二樂坊”聯絡起來?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比如:

1、彩繪散樂圖浮雕是一件什麼樣的文物?在哪裡出土?主人是誰?

2、五代時期的樂隊是吹奏表演的?

3、彩繪散樂圖浮雕為什麼被稱為“古代女子十二樂坊”?

接下來,筆者將為您逐一解答。

首先,我們來看看彩繪散樂圖浮雕是一件什麼樣的文物?有什麼特徵?文物價值又是什麼?

彩繪散樂圖浮雕全稱是“五代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畫面由15人組成,突出表現了五代時期樂隊吹奏表演的熱鬧場面。這件浮雕上承大唐之餘韻,下啟宋遼墓葬壁畫散樂影象之先聲。

中文名稱:五代白石彩繪散樂圖浮雕館藏地點:河北博物院所屬年代:五代出土地點:河北省曲陽縣出土年代:1995年型別:浮雕規格:長1。36米,高0。82米,厚0。17-0。23米

彩繪散樂圖浮雕,為何是 “古代女子十二樂坊”

這件彩繪散樂圖浮雕上的15個伎樂,面朝右方站立,分前後兩排,每人手持一件樂器,前排5人,畫中右邊的第一人為女性,著男裝,似乎是樂隊指揮。右下角兩個男性頭纏布帶,好似在表演或在隊前導引。

另外12名演奏者都是女子,分為前後兩排,所持樂器有箜篌、箏、琵琶、拍板、座鼓、笙、方響、篳(bì)篥(lì)、橫笛等。她們頭梳抱面高髻、椎髻、環髻、雙髻等不同髮式,插白色梳或鮮花,身穿紅色抹胸、白色衣裙,外穿褐、白、紅三色窄袖短襦,帔巾從胸部後搭於肩上,腰繫絛帶於身下,腳穿紅色高頭履。

彩繪散樂圖浮雕,為何是 “古代女子十二樂坊”

彩繪散樂圖浮雕,為何是 “古代女子十二樂坊”

彩繪散樂圖浮雕是南北朝以來世風喜好的真實反映,所謂“風帶舒還卷,簪花舉復低”,正是圖中人物的寫照。圖中樂器的刻畫十分地精細、逼真,為中國音樂史的研究提供了極其難得的形象資料。它堪稱國寶,展示了五代時期曲陽石雕的藝術風采,印證了曲陽雕刻藝術在唐代就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

價值如此高的一件文物,它的主人是誰?

彩繪散樂圖浮雕與一個叫王處直的古代人有關,這件文物是鑲嵌在王處直墓後室西壁的浮雕。

彩繪散樂圖浮雕,為何是 “古代女子十二樂坊”

王處直字允明,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生於863年,卒於923年。他是義武軍節度使王處存之從弟(一說為弟),五代十國初期北平國統治者。

公元900年,王處直繼任義武軍節度使,從而成為唐朝末期北方的一個割據者。909年,後梁太祖朱溫封王處直為北平王,後改歸附於晉王李存勖。921年底,其養子王都發動兵變,王處直被囚禁而死。

王處直墓位於河北省曲陽縣,是前後兩室的雙室墓。墓葬保留了大唐王朝的遺風,墓內由青石構築,由墓道、前室、東西耳室和後室六部分組成。 墓室全長12。5米。

近期熱文:

帶您參觀古代天文遺址:北京古觀象臺

祭山圖玉璋,生動再現商代的祭祀場面

青銅打擊樂器——句(gōu)鑃(diào)

殷商王朝的外交媒介——史人

相約西漢南越王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