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陳獨秀對中國教育的看法。陳獨秀對中國古典身體形象的批判,與康有為及王國維相比則要激進的多,其所使用的話語也正像自己在新文化運動當中所慣常的方式即現象學式的感悟與情感的激動,往往是直抒胸臆,而不是在概念、理論命題、邏輯推導上進行學院式的思考,這一切都表明了他的革命家的作風。他的思想是在體育與身體之美兩個角度展開的:第一,從體育思想來看,1904年,他在《安徽俗話報》第十四、十六期上,發表了兩篇文章,揭露了舊式教育的弊端,闡述了自己加強體育教育的觀點。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他說:“現在西洋的教育,分德育、體育、智育三項,德國、日本的教育,格外著重在體操。我中國的教育,自古以來,專門講德育,智育也還稍稍講究,惟有體育一門,從來沒人提倡(射御雖是體育,但也沒人說明),以至全國人斯文委弱,奄奄無生氣,這也是國促種弱的一種原因。”在對中國古代身體教化思想的積極評價上,他最為認同的是王陽明的思想,教學生唱歌的道理,不但歌裡的詞話,可以鼓動學生的志氣,而且兒童的活潑性子,可以藉此善成,兒童憂悶呆滯的光景,也可以藉此解脫。先生這樣的意思,正合西人引誘兒童快樂主義,是一鼻孔出氣了。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你看中國現在教書的先生,待學生如同閻王待小鬼一般,百方壓制,百方威嚇,終日拘在學屋裡咿咿唔唔,不許絲毫活動,弄得那柔弱的兒童,便合八十歲的老寡婦一般,剛強的一出學堂門,便合野馬一般,那裡還有一點優美活潑的少年氣象呢。以上所述,既透露出陳獨秀對中國古代身體教育思想的肯定與積極評價,也表達了對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的不滿,尤其是對近現代以來國人身體形象種種不堪之處的勾勒,更顯現出他對西方先進身體教育理念進行借鑑的渴望,以及重樹國人新身體意象的理想。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由於陳獨秀接受過西方近代教育,受到西方近代體育的薰陶,他把我國古代一些傳統運動專案、民間運動專案以及少數民族運動專案,歸納和直譯為“體育”一詞,以形成德、體、智三育兼備的近代教育思想體系,從進化論的觀點,闡明瞭體育與體操的層次關係以及體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內涵。無疑,這對我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第二,從身體意象之美來看,這是他在身體意象的審美教育中的最主要的理論貢獻。這對中國數千年以禮教、仁義等虛空地對待自己的身體所造成的積弱如病與積醜若病梅,無疑是投以匕首。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在對新的身體意象的教育理念中,陳獨秀提出了“獸性主義”之說,雄辯地宣稱:“強大之族,人性,獸性,同時發展。其他或僅保獸性,或獨尊人性,而獸性全失,是皆墮落衰弱之民也。”在這樣一種身體意象當中,堅實的質料感與力度美成為陳獨秀身體審美教育思想的核心,這與中國古典的身體意象相比,完全是革命性的。在對中國傳統身體意象的直接感悟之下,陳獨秀把這一身體意象的養成歸結於—中國傳統教育是一種片面的教育。在陳獨秀看來,在新文化的運動中,必須要對中國文化傳統與教育傳統的身體審美觀念進行清算。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對其中的修養內在化與內傾化,及其所導致的身體美之形式感、質料感與堅實感的虛化乃至弱化,要在新的教育中得到革命。在陳獨秀的“身體意象”的審美教育理念中,充滿了對西方優秀教育思想的膜拜,可以說,西方優秀的教育思想與日本的某些教育思想成為陳獨秀身體審美觀與身體教育觀的核心資源與參照物。他認為:“西洋教育,全身皆有訓練,不單獨注重腦部。既有體操發展全身的力量,又有圖畫和各種遊戲,練習耳目手腳的活動能力。所以他們無論男女老幼,做起事來,走起路來,莫不精神奪人,儀表堂堂。教他們眼裡如何看得起我們可厭的中國人呢?”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並且,陳獨秀把這一中西方在身體意象與身體的審美教育上的差異作為“中國教育不及西方近代教育”最主要的三個方面之一。可見,“身體”意象及其審美教育在陳獨秀教育思想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當然,陳獨秀對西方體育思想也並不是一概認同的,他看到在西方體育存在一些過於非理性的張揚身體運動極限的傾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他說:“體育應有三戒:(一)兵式體操,(二)拳術,(三)比賽的劇烈運動。這三件事在生理上都背了平均發達的原則,在心理上都助長惡思想。軍國民教育的時代過去了,什麼兵式的殺人思想,少輸入點到青年底腦筋裡罷。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庚子年‘神拳’底當,我們已經上夠了,現在馬師長底武藝我們也領教了,別再把孔夫子所不說的‘怪力亂神’來‘賊夫人之子’。比賽的劇烈運動,於身體不但無益而且有害,至於助長競爭心、忌妒心、虛榮心,更是他的特色。”因此,身體的教育與教化應以健康、益生、健美為基本準則,而不應該走向純粹的為競技而競技,並進而滋生虛榮、妒忌,這樣一些非理性的身體教化傾向只會讓身體變得更醜、更不健康。就以上幾位思想家的理論貢獻來說,由於陳獨秀把中國古典身體的意象與中國數千年的文化與文明聯絡起來,進行新與舊的繼承與揚棄。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在整體上並沒有對體育,進行系統規劃與實施

無疑代表了近代、現代中國身體意識、身體的審美意識及其審美教育中覺醒的最高境界。陳獨秀已經意識到,在封建社會以專制與對本能壓抑為其本體特徵的社會肌體裡,人自身身體的醜化、罪惡化與虛弱化是必然的,而且極為明顯地體現在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控制所要必然進行的身體教化上。總的來看,上述數位思想家,尤其是陳獨秀的身體審美教化的思想為進一步延伸身體意象在藝術領域及其教化活動奠定了哲學基礎,提供了在社會生活包括審美、藝術生活在內的整體上進行身體美復甦的理論武器。好了,今天小編就講到這裡了,下次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