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陳寅恪作為文藝學家、歷史家、古典學家,和王國維,梁啟超被人們尊敬的成為清華三巨頭。他和唐篔的愛情,是民國時期最令人注目的愛情,才子佳人,共築愛情曲譜。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一、剩男剩女初相遇

陳寅恪,是民國時期真正靜下心做學問的大師,傅斯年對他青睞有加,認為他是“三百年來第一人,他涉獵頗廣,歷史、哲學、古典、現代、當代文化無所不通。

在他的世界裡。只有知識文化才能使他沉醉其中,整日紮根研究室,求索與思考,才是他認為最有意義的事情。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但是作為他的父母和親人們,卻整日為他的婚姻大事費盡心血,他不願浪費寶貴的時間,去用於不重要的交際活動,因此身邊適合結婚的女性好友並不多。他在清華大學做教授的時候,年齡已經三十六歲。父親非常著急,找來了趙元任夫婦幫忙。透過介紹,唐篔走進了他的世界。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唐篔,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境優渥,在天津的北洋女師學校讀書,博覽群書,才思敏捷,作為時代的新女性傑出代表,酷愛琴棋書畫,藝術方面有所擅長。後來,留在母校做體育主人,勤奮刻苦的她,卻也耽擱了婚姻大事,成為了大齡剩女。在朋友的極力撮合下,她遇到了一生的知心愛人陳寅恪。

約了合適的地點見面後,中央公園,它是當時青年男女見面,瞭解彼此,相互交流的良好場所。兩人才華橫溢,惺惺相惜,越談越投機。一見鍾情後的他們,迅速結了婚。兩人在書海中遨遊了許多年,終於,遇到了合適的同伴。孤獨的心,團抱在一起相互取暖。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二、沉溺於幸福生活

唐篔,她才華橫溢,早有名聲在外,出眾的大學教師,走到哪裡都會引起人們的注目,在學習事業中,毫不遜色於男子,是時代傑出的女性代表。

但是夫妻雙方需要一個人在家裡,料理家庭的各種境況。唐篔決心放棄眼前的學術研究,專注照顧先生,處處以先生為主,在陳寅恪身後,作為他最強有力的支撐和後盾。

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國式賢妻良母。有人為她感到可惜,但是如果那個人是她心心念唸的陳寅恪先生,她願意安心做他背後的支撐。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家庭婚姻的美滿,使陳寅恪沒有後顧之憂,更加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之中。妻子是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女子,起初,並不會操持家務。是兩個人之間的愛情,使她肯吃苦學習,洗衣,做飯,打掃房子,帶孩子,處理鄰里關係瑣碎的小事,在她手中越來越得心應手。

婚姻生活的美滿,讓兩人體會到愛情的甜美。事實證明,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住兩個相愛的人。兩人遇到,也開啟幸福的婚姻之旅。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三、苦難之際不離不棄

就在兩人沉溺於幸福生活的時候,兩人的身體健康不斷出現問題。唐篔在生產第一個女兒的時候,氣血衰弱,險於難產喪生。從那之後,身體每況愈下,在生活方面,陳寅恪實在幫不上忙,顯示出驚人的愚鈍。

唐篔只能拖著病態的身體,一直照顧著丈夫。苦難還沒有停止。陳先生也遭遇了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每況愈下。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女兒回憶起,那段艱難的家庭光陰場景,說母親不僅僅需要失明的父親生活起居各項瑣碎的生活。由於父親的身體難以維持正常的學術研究,母親同時還要擔任書記官,紀錄父親想表達,想留下的學術記載。書信、詩歌、日常隨筆都要記錄並且整理成完整的文件。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夫妻兩人還共同度過了最困難的歲月,那時候,陳先生的所有文字都被作為他“罪惡”的證據,身體、精神雙重壓迫和摧毀之下,若不是唐篔,或許陳寅恪早就喪失了生活的勇氣。

夫妻兩人相互支撐,是彼此繼續存活的勇氣和動力。他們選擇不離不棄,共同走過這苦難的歲月。這份堅持,最終看見了光明,陳寅恪也被重新重視起來。

大齡剩男剩女的婚姻,一嘗愛情之美沉溺其中,生死不離不棄

1969年,陳寅恪深感自己時日無多,唯獨放不下摯愛的妻子。在先生去世後的幾天,唐篔也離開了這個冰冷的世界。在天堂,重敘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