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三代真的不管飯

社會在發展,很多事物都在變化,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的變化當中。我們每一個人,如果往上數三代,就會發現,全部都是農民出身。

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三代真的不管飯

可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多人連農村的家門往哪裡開都不知道呢?這是有原因的,正所謂“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說起來讓人覺得有些心寒,但卻是不爭的事實。所謂的第一代,那就是我們的爺爺輩了,他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從來沒有出過鄉村,一輩子就生活在村莊裡。

而圍繞在他們身邊的,絕大多數也是跟他一樣的人,不出鄉村,從事農耕,有口飽飯吃就可以了。所以第一代農村人真的是親如一家人,親到了什麼程度,吃晚飯的時候,你端著飯碗到村裡隨便誰家走一圈,坐下就可以吃別人家的飯,拿起筷子就可以夾別人家的菜,吃完就可以走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而到了第二代農民,也就是我們的父母一輩的時候,情況又發生了變化。父母們不再是完全被束縛在土地上了,他們要讀書,他們會考到省城的學校,但是逢年過節會回來。

由於在農村的時間少了,同輩之間的人有的在這裡讀書,有的在那裡讀書,偶而放假的時候,還不一定能聚在一起。所以感情上會慢慢變淡,這就所謂的“二代淡”,感情雖淡,但是因為農民的身份沒有完全擺脫,所以還是能說上話的,只是不能像第一代農民那樣特別隨便了。

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三代真的不管飯

到了第三代,也就是我們這一代,基本上有本事的都考到外面去了,在外面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一年可能也難得回一次農村。時間一長,家裡的親戚都不認識了,而且在外面生活時間長了,家鄉話也不會說了。

這種隔閡會加劇彼此之間的距離,使得我們越來越不願意回家,從而導致出現三代不管飯的情況。也就是好不容易回一趟家,就像是完成任務一樣,現在交通也方便了,早上去,說會話,禮物放下,中午連飯都不吃,就可以坐車趕回來。這樣哪裡能夠和老家人建立起親情關係呢?

所以說,“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確實反映出了當代中國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特別是當網際網路興起後,我們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平臺把過去只能面對面做的事情全部做掉,就更加不願意去老家了。

可能到我們的孩子這一代,也就是第四代,他們連農村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在他們的眼裡,只有父母是親人,其他親戚皆不存在,甚至於親戚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也會慢慢淡忘掉。

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三代真的不管飯

不過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農村也在變,逐漸走向城鎮化,將來農村一定會慢慢消失掉。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會發生變化,我們不必過於憂慮。雖然少見面,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各種社交平臺去聯絡親戚,現在的問題就是你自己願不願意邁出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