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傳統的晶片工藝要麼是外掛獨立的小晶片,要麼是整合SOC系統級晶片,除此之外的射頻、濾波器、基帶等零部件也能組成重要的終端執行裝置。

但是從整體的需求角度來看,整合SOC晶片的關注度是最高的。可是由於晶片效能的摩爾定律問題,工藝提升放緩,想要更進一步變得十分困難。

然而華為郭平公開透露,可以用晶片堆疊技術換效能。眼下華為海思正面臨複雜多變的環境,晶片堆疊究竟是怎樣的技術和理念呢?堆疊會成為趨勢嗎?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部門參與晶片研發設計十幾年了,自2014年成立以來即創下了多個自主化國產系列晶片產品,覆蓋華為各項業務,滿足龐大的需求。

可是華為海思目前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設計的晶片不能生產製造,另一個是晶片工藝提升面臨摩爾定律的放緩束縛。

第一個問題很好理解,具體情況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這需要靠全球化或者高度國產化產業鏈去解決。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而第二個問題也是其它廠商所遇見的,不只是製造工藝難以提升,晶片設計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難道就沒有其它辦法,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並且還能有不錯發展前景嗎?恐怕還真有。

在華為舉辦的2021年年報釋出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用面積換效能,用堆疊換效能,使不那麼先進的工藝持續讓華為未來的產品裡面,具備競爭力。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郭平這句話重點提到的是“堆疊”,其實在郭平作出這番表態之前,業內就有許多關於晶片堆疊話題的討論。

猶記得去年網上流傳出一份關於華為海思雙芯疊加的專利技術圖,便闡述了將兩顆晶片疊加在一起組合使用的概念。但因為技術和理論有些匪夷所思,便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甚至質疑這不過是浪費時間的舉措而已。

然而事實證明,這項技術的確是可行的。因為蘋果公司釋出的M1 Ultra就是將兩顆M1 MAX用組合疊加的方式,變成一顆擁有1140億顆電晶體的晶片。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具體實現的方式是運用先進的2。5D封裝技術,以矽中介層串聯起兩顆M1 MAX裸片,合二為一,創造出效能表現更強大的處理器。

華為海思的雙芯疊加技術專利,蘋果公司的M1 Ultra組合疊加,還有郭平的用堆疊換效能,這些種種跡象都足以表明,海思晶片已找到門路了。

或許在去年流傳出雙芯疊加技術專利的時候,海思就已經在對這一技術進行嘗試和探索了。由於晶片不能生產,所以外界並不知道這項技術是否得到應用,又將取得怎樣的表現。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晶片堆疊技術會成為趨勢嗎?

當然,可能還會有人提出問題,既然晶片不能生產,搞這項技術有用嗎?能解決華為海思面臨的兩個問題嗎?其實郭平還提到了一個關鍵資訊,那就是“不那麼先進的工藝”。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郭平並沒有指出這項技術會用在高階工藝產品中,而是“不那麼先進”的產品裡。而這種工藝程度,以國產晶片供應鏈的實力,努努力實現完全自主化量產並非不可能。

到時候先穩固部分成熟工藝晶片產品生產保障,再一步步攻克更先進,更高階的晶片堆疊方案,未必不可行。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如此一來,華為普通,成熟製程的晶片就有望重回舞臺,到了更深層的程度,就能像蘋果M1 Ultra晶片一樣,突破摩爾定律的極限,一舉解決兩個問題。

不過實現這一切都需要時間,沒有人可以給出準確答案,也許一兩年,也許更久,但只要能成功,這些都值得。回到技術本身,晶片堆疊技術會成為趨勢嗎?

目前蘋果,華為這兩大巨頭都在晶片堆疊技術領域有所探究,蘋果更是做出了成績,華為也要用晶片堆疊來換取效能。其實這項技術成為趨勢是非常可能的。因為不只是蘋果,華為,國外的英特爾,三星等公司聯合組建了UCIe聯盟。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這一聯盟是面向小晶片技術領域實現互聯互通,制定相關互聯標準。同樣也是踐行晶片堆疊的理念,用先進封裝工藝把不同工藝,廠商之間的小晶片組成效能更強勁的晶片系統。

而中國也有自己的小晶片聯盟,名為CCITA,業內透露有關標準即將釋出,最快年底實現運用。

國內外都開始瞄準晶片堆疊,這或許是後摩爾時代的一個優質選項,是不是最優解還不確定,但一定是可行的出路 。

華為董事長帶來“定心丸”!海思晶片有新門路了

寫在最後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公開透露,要將晶片堆疊來換取效能提升,這是國產晶片乃至全球半導體行業都會爭相競發的方向。成為趨勢意味著大有可為,而華為既然提出了這一技術理念,相信一定能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