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現在主流的手機品牌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剩下的結果還是它們的子公司。

去年一加回歸綠廠,今年魅族又賣給車企,手機行業真難做。

曾經的某立、某視、某愛等一大堆叫得上號的品牌,甚至現在都只能做做百元「老頭樂」。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畢竟現在做手機,實力以及豐厚的家底是必須的。

三大運營商:你看我實力夠不夠?哦不對,家底夠不夠?

早在還是線下購買的功能機時代,運營商和手機品牌關係密切,大部分人也就是在充話費的營業廳購買。

運營商和手機廠商也就合作推出了不少

合約機

定製機

、還有著名的移動心機。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不過這到底只是貼個標,後來

全網通普及

、線下轉線上,大家對於線下機的需求越來越少,特別是加了運營商標的機子越來越難賣。

意想不到的是,在那麼多曾經的巨頭都垮了之後,運營商居然也開始做起了手機。

首先是電信,2020年推出了

天翼1號

雲手機,這個年更產品也就直接以年命名。

今年新機就是這個月剛剛釋出的天翼1號2022。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同時,曾經的

華為麥芒

現在也是電信的品牌,今年釋出了

電信麥芒11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聯通不像電信這麼強勢,只好自己在2021年單獨推出了一個品牌—

U-MAGIC (優暢享)

去年推出了優暢享20 、20 Plus、30e 幾款型號,今年又接著推出了優暢享50 Plus 以及前幾天剛出的優暢享50 。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移動和聯通差不多,緊跟其後推出了 NZONE 品牌,釋出了 S7 、S7 Pro、S7 Pro+ 三款手機。

今年的新機已經入網,但還未釋出。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電信天翼1號做的是雲手機,特色主要是在雲端第二臺手機、安全這些方面,針對的也是有這類需求的企業使用者。

天翼1號2022的配置也挺符合其定位:唐古拉T770、90Hz LCD、4800萬三攝、20W 5000mAh。

這 T770 效能也不弱。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麥芒、U-MAGIC 和 NZONE 則是所謂的「年輕品牌」,有點類似於當年動感地帶的感覺。

不知道為什麼,小A總覺得這些手機在哪見過。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不僅外觀如此,這些

華為智選

機型在系統方面也和華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基本可以看作是 EMUI 換個名字和版本號了。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配置方面就比較「樸實」了:

麥芒11:

天璣 700、720P 90Hz LCD、4800萬畫素雙攝、22。5W 6000mAh;

優暢享50 Plus:

高通驍龍 695、1080P 120Hz LCD、6400萬四攝、66W;

NZONE S7 Pro+:

天璣 720、1080P OLED、6400萬四攝、66W;

這配置按「青春版」來說好像還說得過去,但又覺得哪裡不對勁。

優暢享50 Plus、NZONE S7 Pro+ 已經是

超大杯

了!

大家覺得以上配置能值多少?

天翼1號2022 定價 1499元,價格不高,不過應該和普通使用者沒啥關係。

麥芒11、優暢享50 Plus、NZONE S7 Pro+ 的官方定價分別是

1799

2299

2599

元起。

家境貧寒的小A,緩緩地扣出了一個問號。

別急,官方價就是一個「指導價」,就跟顯示卡價格一樣,指導價可能啥也指導不了。

看看第三方店的價格,相差甚遠。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而實際上,這些機子也主要是以「0元購」合約機、以及線下渠道銷售。

線上定個看起來唬人的價格主要是想展示其活動的「優惠力度」。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

不管網購再怎麼發達,線下機以及合約機是不可能消亡的,當然目標使用者也不是我們。

這些手機對於其目標群體來說,效能其實已經十分夠用。

同時又是正經品牌,相比過去被忽悠辦合約拿個「山寨機」回家,現在好了不知道多少。

你說它貴,它笑你不會拉扯、不懂人情世故。

再換個角度來說,運營商自己來做這類機子,其他品牌有沒有可能慢慢就不會做一些沒有必要的機型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賺不虧。

三大運營商都在自己做手機,誰家更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