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末三國紀》:李郭禍亂長安,呂布逃歸袁紹

《漢末三國紀》:李郭禍亂長安,呂布逃歸袁紹

喋血長安

漢靈帝初平三年

(公元192年)

王允誤國

16。五月,以徵西將軍皇甫嵩為車騎將軍,又議悉罷其軍,或說王允曰:“涼州人素憚袁氏而畏關東,今若一旦解兵開關,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義真為將軍,就領其眾,因使留陝以安撫之。”王允曰:“不然。

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也

。今若距險屯陝,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不可也。”

呂布自殺董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時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董卓故將校遂轉相恐動,皆擁兵自守,更相謂曰:“

蔡伯喈但以董公親厚,尚從坐

,今既不赦我曹而欲使解兵,今日解兵,明日當復為魚肉矣!”

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典兵屯陝,聞董卓死,不能自安。常把闢兵符,以鈇鑕致其旁,欲以自強。見客,先使相者相之,知有反氣與不,又筮知吉凶,然後乃見之。中郎將董越來就牛輔,牛輔使筮之,得《兌》下《離》上,筮者曰:“火勝金,外謀內之卦也。”牛輔即時殺董越。

呂布使李肅至陝,以詔命誅牛輔,牛輔等逆與李肅戰,李肅敗,走弘農,呂布誅殺之。牛輔恇怯失守,會營兵有夜叛出者,營中驚,牛輔以為皆叛,乃取金寶,獨與素所厚攴胡赤兒等五六人相隨,逾城北渡河,赤兒等利其金寶,斬首送長安。

《漢末三國紀》:李郭禍亂長安,呂布逃歸袁紹

李郭攻長安

李傕、郭汜等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幷州人,幷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也。李傕等還,牛輔已死,無所依,遣使詣長安求赦。王允曰:“一歲不可再赦。”不許。

李傕等益懼,不知所為,欲各解散,間行歸鄉里,討虜校尉武威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

事濟,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後也。

裴松之《三國志注》曰:“傳稱‘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則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

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李傕等然之,乃相與結盟,率軍數千,晨夜西行。王允以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召使東,解釋之,

不假以溫顏

,謂曰:“關東鼠子,欲何為邪?卿往呼之!”於是二人往,實召兵而還。

李傕等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董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城,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郭汜在城北,呂布開城門,將兵就郭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郭汜、呂布乃獨共對戰,呂布以矛刺中郭汜,郭汜後騎遂前救郭汜,遂各兩罷。

六月,呂布軍有叟兵內反,戊午,引李傕眾入城,放兵虜掠。呂布與戰城中,不勝,

將數百騎以董卓頭繫馬鞍出走

,駐馬青瑣門外,謂王允曰:“公可以去。”王允曰:“安國家,吾之上願也,若不獲,則奉身以死。

朝廷幼主恃我而已,臨難苟免,吾不為也。

努力謝關東諸公,以國家為念。”太常種拂曰:“為國大臣,不能禁暴禦侮,使白刃向宮,去將安之!”遂戰而死。

李傕、郭汜屯南宮掖門,殺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李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吏民死者萬餘人。

王允扶帝上宣平門避兵,李傕等於城門下伏地叩頭,帝謂李傕等曰:“卿等放兵縱橫,欲何為乎?”李傕等曰:“董卓忠於陛下,而無故為呂布所殺,臣等為卓報仇,非敢為逆也。請事畢詣廷尉受罪。”李傕等圍門樓,共表請司徒王允出,問:“太師何罪?”王允窮蹙,乃下見之。

《漢末三國紀》:李郭禍亂長安,呂布逃歸袁紹

李郭殺大臣

己未,赦天下,葬董卓於郿,並收董氏所焚屍之灰,合斂一棺而葬之。大風暴雨震董卓墓,水流入藏,漂其棺槨。李傕自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皆為中郎將。李傕等收司隸校尉黃琬,下獄,殺之。

初,王允以同郡宋翼為左馮翊,王宏為右扶風,李傕等欲殺王允,恐二郡為患,乃先徵宋翼、王宏。王宏遣使謂宋翼曰:“郭汜、李傕以我二人在外,故未危王公。今日就徵,明日俱族,計將安出?”宋翼曰:“雖禍福難量,然王命,所不得避也!”王宏曰:“關東義兵鼎沸,欲誅董卓,今卓已死,其黨與易制耳。若舉兵共討傕等,與山東相應,此轉禍為福之計也。”宋翼不從,王宏不能獨立,遂俱就徵。

甲子,李傕收王允及宋翼、王宏,並殺之,王允妻子皆死。王允時年五十六,長子侍中王蓋、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餘人皆見誅害,唯兄子王晨、王凌得脫歸鄉里。天子感慟,百姓喪氣,長安城中男女大小莫不流涕。王宏素與司隸校尉胡種有隙,及王宏下獄,胡種遂迫促殺之。王宏臨命詬曰:“

宋翼豎儒,不足議大計!胡種樂人之禍,禍將及之。

李傕屍王允於市,莫敢收者,故吏平陵令京兆趙戩棄官收而葬之。始,王允自專討董卓之勞,士孫瑞歸功不侯,故得免於難。

華嶠《漢後書》曰:“夫士以正立,以謀濟,以義成,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分其權,伺其間而弊其罪。當此之時,天下之難解矣,本之皆主於忠義也,故推卓不為失正,分權不為不義,伺間不為狙詐,是以謀濟義成,而歸於正也。”

李傕等以賈詡為左馮翊,欲侯之。賈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又以為尚書僕射,賈詡曰:“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乃以為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李傕等親而憚之。

17。呂布將數百騎自武關奔南陽,袁術待之甚厚。呂布自以殺董卓為袁術報讎,欲以德之,恣兵鈔掠。袁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呂布不自安,去從張楊於河內。李傕等購求呂布急,呂布又逃歸袁紹。

18。丙子,以前將軍趙謙為司徒。

秋,七月,庚子,以太尉馬日磾為太傅,錄尚書事;八月,以車騎將軍皇甫嵩為太尉。詔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杖節鎮撫關東。

九月,李傕自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驃騎將軍,皆封侯。李傕、郭汜、樊稠筦朝政,張濟出屯弘農。

司徒趙謙罷。甲申,以司空淳于嘉為司徒,光祿大夫楊彪為司空,錄尚書事。

初,董卓入關,說韓遂、馬騰與共圖山東,韓遂、馬騰率眾詣長安,會董卓死,李傕等以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馬騰為徵西將軍,遣屯郿。

19。冬,十月,荊州刺史劉表遣使貢獻。以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

20。十二月,流星,太尉皇甫嵩免,以光祿大夫周忠為太尉,參錄尚書事。

曹操得青州兵

21。冬,曹操追黃巾至濟北,悉降之,得戎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青州兵。

曹操闢陳留毛玠為治中從事,毛玠言於曹操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曹操納其言,轉幕府功曹。曹操遣使詣河內太守張楊,欲假塗西至長安,張楊不聽。

初,董昭之弟董訪在張邈軍中,袁紹受讒將致罪於董昭。董昭欲詣帝,至河內,故為張楊所留。

董昭遂說張楊曰:“

袁、曹雖為一家,勢不久群。

曹今雖弱,然實天下之英雄也,當故結之。況今有緣,宜通其上事,並表薦之,若事有成,永為深分。”張楊是通曹操上事,仍表薦曹操。董昭為曹操作書與李傕、郭汜等,各隨輕重致殷勤。李傕、郭汜見曹操使,以為關東欲自立天子,今曹操雖有使命,非其誠實,議留曹操使。黃門侍郎鍾繇說李傕、郭汜曰:“方今英雄並起,各矯命專制,唯曹兗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將來之望也?”李傕、郭汜乃厚加報答,由是曹操使命遂得通。

22。徐州刺史陶謙與諸守相共奏記,推朱儁為太師,因移檄牧伯,欲以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會李傕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策,徵朱儁入朝,朱儁乃辭陶謙議而就徵,復為太僕。

劉備守高唐

23。公孫瓚使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以逼袁紹。曹操與袁紹會擊,皆破之,公孫瓚遂退幽州,不敢復出。

24。是年,盧植卒。盧植臨困,敕其子儉葬於土穴,不用棺槨,附體單帛而已。所著碑、誄、表、記凡六篇。

范曄《後漢書》曰:“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夫螽蠆起懷,雷霆駭耳,雖賁、育、荊、諸之倫,未有不冘豫奪常者也。當植抽白刃嚴合之下,追帝河津之閒,排戈刃,赴戕折,豈先計哉?君子之於忠義,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

注:《漢末三國紀》記事始184年,終於234年,整整50年;全書約39萬字,比陳壽《三國志》(約36萬字)、裴松之《三國志注》(約32萬字)還多。內容是《資治通鑑》三國部分的兩倍,是目前最完整的漢末三國編年史。由讀書廣記編纂,意在寫一本“正史版的《三國演義》”。本書以“無統論”歷史觀為依據,不稱黃巾、白波等農民起義為“賊”,三國君主各自稱為“魏主”、“漢主”和“吳主”,不揚善隱惡,一律秉筆直書。

《漢末三國紀》:李郭禍亂長安,呂布逃歸袁紹

編纂 |讀書廣記

《漢末三國紀》:李郭禍亂長安,呂布逃歸袁紹

《漢末三國紀》:李郭禍亂長安,呂布逃歸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