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酸奶江湖:營銷玩法大於技術壁壘

酸奶江湖:營銷玩法大於技術壁壘

近年來,受消費升級、選擇標準提高、品牌同質化嚴重等因素影響,乳製品行業高階化、差異化趨勢愈加明顯。在此之下,

市面上有不少酸奶品牌玩起了“零蔗糖、零新增劑、零代糖”概念,並定價高昂,欲走中高階路線。

但令人疑惑的是,新增的東西越少就能代表更好、更健康嗎?這些酸奶的價格與價值對等嗎?

高價等於高階?

經調查發現, 目前市面上的

一瓶普通酸奶的均價大概約為4元左右,而打著“無新增”、“零蔗糖”、“精準控糖”標籤的酸奶均價約為10元左右,有的甚至高達20元以上。

隨著酸奶價格的走勢趨高,惹得不少消費者直呼“何時才能實現酸奶自由?”

酸奶江湖:營銷玩法大於技術壁壘

具體來看,從淘寶平臺上了解到,光明乳業旗下“如實”酸奶系列,以“只有生牛乳和發酵菌,純淨至真”為賣點,135g/瓶的標價為11。65元;與其相似的“簡愛” 0%蔗糖酸奶,也以“生牛乳、乳酸菌,其他沒了”為賣點,135g/瓶的標價為11。5元。

這還不算最貴的,要知道主打“0蔗糖、0脂肪、高蛋白”的樂純135g/瓶的標價為23。17元;而主打“蛋白高達9g、0蔗糖、0脂、0食品新增劑”的卡氏自律生活版80g/瓶的標價為19。17元。

酸奶江湖:營銷玩法大於技術壁壘

此外,據多家媒體報道,線下酸奶品牌blueglass(阿秋拉尕酸奶)所售的“100%比利時黑巧植物椰子大麥若葉燕麥爆珠酸奶”、“100%比利時黑巧植物椰子膠原玻尿酸爆珠酸奶”,價格分別為42元和36元。

伴隨著人們的亞健康焦慮,這些走“極簡風”主打健康的高價酸奶逐漸風靡,即使它們相較於普通酸奶,價格翻了幾番。可問題是,

這些中高階酸奶的價值和價格對等嗎?

“在乳製品當中,除嬰幼兒奶粉外,酸奶的利潤是比較高的。酸奶的成本大致上由原料奶、菌種、糖料或其他新增物、包裝、加工、貯運、銷售和稅費這幾大項構成。拿250g傳統的發酵型普通酸奶來說,生鮮奶每千克售價為4至5元,1kg生牛乳就可以做4盒酸奶,菌種的成本可能就一兩毛錢,其他就是包裝、人工、水電等成本,

這些都加起來也不會超過3元錢/盒。

”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時曾表示。

但要知道單純的從配方上來看,這些高價酸奶的成分基本上只有生牛乳和各類菌種,而普通酸奶裡面卻含有生牛乳、白砂糖、明膠、凝縮乳清蛋白粉、稀奶油,以及各類菌種等。

那麼既然配料少了,品牌商的成本低了,為何終端零售價比普通的酸奶還要高?

就算高階酸奶比普通酸奶在原料選擇方面更好,但這部分的成本又能有多少呢?

酸奶江湖:營銷玩法大於技術壁壘

“東西少了,在生產工藝層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另外一位業內專家還指出。那既然如此,

這些定位中高階的酸奶,到底貴在了哪裡?對此,外界猜測可能源於營銷費用和渠道費用等。

一方面,在同質化嚴重的酸奶圈,大部分品牌會選擇邀請明顯代言,綜藝、電視劇、電影廣告植入,網紅KOL帶貨等方式進行

推廣宣傳,而這些成本可能都會分攤到酸奶的定價上;

另一方面,由於酸奶大多數是低溫製品,保質期偏短,這也讓渠道商承擔著較高的風險,所以

為了保證渠道的積極性,保持盈利成為運作的關鍵。

雖然酸奶的生產成本不高,但是營銷費用和渠道費用等環節成本卻不低,而這部分增加的成本則需要消費者來買單,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零新增、零糖真的更健康嗎?

隨著全民健康飲食意識的增強,“零蔗糖、零新增劑、零代糖”酸奶成為了乳企爭相搶奪的賽道。但同時大眾也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就是

成分越少就一定更好、更健康嗎?

針對此問題,其實早前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主任鍾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

“少量新增食品新增劑對人體並沒有壞處,所以這不能作為判斷一個食品好壞的標準。

在大多數情況下,反倒是那些打著“零新增”的食品更不太值得買,一方面是因為額外的溢價,另一方面從營養層面看又沒有太大意義。”

事實上,

食品新增劑並不是妖魔鬼怪,只要產品中的新增劑在標準範圍內就是安全的,

就好比防腐劑,它可以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減緩食品變質速度。目前在美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新增劑高達4000多種,而我國只有2000多種,其中包含1000多種香料。

而說到糖類,大多數人都將其當作洪水猛獸。但根據科普中國顯示:糖類其實是人體主要能量來源,包括單糖、雙糖和其他複雜碳水化合物等,幾乎所有食物裡都有碳水化合物。人們常說的糖應該是指新增糖,即在食品生產和製備過程中被新增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漿,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酸奶江湖:營銷玩法大於技術壁壘

誠然,過多的攝入新增糖類,會導致血甘油三酯升高、胰島素抵抗、尿酸升高的問題,損害身體健康,但是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淺嘗輒止才是真。

比如每天在25克以內,最多不超過 50 克,這時吃點真糖並不會帶來明顯的健康危害。另外,如果你一年半載才過量的吃一次甜食,那這點糖對你的身體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所以,

對新增糖類食品而言,關鍵是限量、減頻次。

相較於明示含糖的食品,

更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打著“0蔗糖”卻在背地裡新增代糖的食品,以及那些宣稱“低糖”的食品。

商家宣稱‘無蔗糖’,然後卻用麥芽糖、糖漿、濃縮果汁作為糖的來源,從法規角度說,這跟用其他的糖不矛盾,就是利用了許多消費者把‘蔗糖’等同於‘糖’的認知,對消費者形成誤導。”其中蒙牛冠益乳第二個就是麥芽糖醇液、再者還有甜菊糖苷;伊利AMX有麥芽糖醇、聚葡萄糖、赤蘚糖醇;光明的研簡第二位就是結晶果糖等等。

酸奶江湖:營銷玩法大於技術壁壘

此前,走“0蔗糖、低脂肪”路線的元氣森林翻車事件卻讓大家意識到,原來0蔗糖≠0糖,而後其又將包裝改為“低糖,低脂肪”。但根據GB 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如果食品標籤聲稱“無糖”、“0糖”,則每100克或100毫升的糖含量不能超過0。5克;如果食品標籤聲稱“低糖”,那麼每100克或100毫升的糖含量不能超過5克(包括各種單糖和雙糖)。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中指出:心理行為上的影響,你認為它“沒有熱量”“0卡”,喝下飲料時幾乎沒有負罪感,從而會比產生負罪感的情況吃更多東西。

綜上所述,含糖食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節制,

代糖或低糖食品則會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更多的東西,從而損害身體健康。

技術壁壘不高,只有生牛乳、乳酸菌的酸奶同質化加劇

從當下不少品牌都推出了“零蔗糖、零新增劑、零代糖”酸奶來看,

一方面是為了迎合大眾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極簡的背後,是普通酸奶同質化嚴重。

據瞭解,無論是常溫酸奶,還是低溫酸奶都面臨著產品同質化嚴重問題,特別是常溫酸奶領域由於市場高速增長,吸引了大批乳品企業加入。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生產常溫酸奶的企業有40~50 家,品牌多達上百種。

面對這一現狀,各大品牌都在找尋突破口,而在大健康趨勢下,“零蔗糖、零新增劑、零代糖”等概念被提出,一時之間甚囂塵上,成為各家打出差異化的主要手段。

或許也正是因為技術壁壘不夠高,導致市面上宣稱無新增、零新增劑、零代糖的酸奶產品接連出現,同質化日趨嚴重,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酸奶江湖:營銷玩法大於技術壁壘

就在今年4月,新京報報道稱:“零新增”酸奶價格戰已打響。該媒體記者線上下、線上渠道瞭解到:“簡愛0%蔗糖酸奶(135g)、父愛配方(100g)、原味高蛋白酸奶(100ml)折成單位售價接近或超過10元;北海牧場的“0蔗糖”濃酸奶(140克)、“0蔗糖”草莓流心芝士酸奶(140克)等產品單位售價也在10元左右。”

然而,在同月,該媒體記者在此走訪超市時發現,簡愛酸奶推出了6週年活動,其中0%蔗糖原味酸奶原價為9元/盒,促銷價為6。3元/盒、4%蔗糖“父愛配方”系列(100克×6袋)原價為52。8元,促銷價為36。9元;光明如實系列則推出“4杯減8元”活動。除此之外,伊利、簡潤等多個品牌也有不同程度上的促銷。

不難想象,隨著越來越多“無糖”、“無新增”的酸奶出現,在未來營銷也不再管用,行業將會再次進入紅海戰,在此時誰能率先跳出現有思維,讓酸奶價格實現與價值的對等,誰就能活到最後。

參考資料

《簡愛酸奶“無新增”遭質疑,業內稱更多為營銷噱頭》——-新京報

《「無糖食品」不適合什麼人?有哪些誤區?》——- 範志紅_原創營養資訊

《吃糖=吸毒?》——-科普中國,科學闢謠平臺

《無糖飲料,真的更健康嗎?》——-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