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晚熟的人》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歲那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而這一年,距離他開始寫作已經過了整整31年。

輝煌來得雖遲,但終究是來了。

獲獎之後,許多讀者比莫言還著急,希望他儘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長達8年的時間。

8年之後,他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

他說:“八年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

拋卻外界的繁華浮躁,閉關潛心創作,用8年時間精雕細琢,打磨出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

一向不著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經歷印證了一個至簡至深的真理:

這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雲梯。

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輝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點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實積累的結果。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01

讀書,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

如今的社會提倡人人平等,可事實上真正的平等總還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

並非每個人的命一開始就很好,有的人出身富貴,生來就不必為生計擔憂;有的人卻截然相反,生活中處處都得看他人眼色。

起跑線低的人要養成優秀的習慣,學會一項本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過越好。

而喜歡讀書正是最低成本的一項本領。

前段時間衝上熱搜的旅遊博主房琪,她本是黑龍江的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畢業大學也只是三本。

但在艱辛的北漂生活中,她總會在空餘時間讀書,充實自己,最後順利當選了央視的主持人。

近期她又因在節目《為歌而贊》中給張含韻的誇讚而被大眾熟知。

《晚熟的人》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一句“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讓許多網友都表示她是夸人界的天花板。

很多人在聽了她的文案之後都覺得得到了治癒,影片中她溫柔的語言也讓人清晰地感受到讀書的妙處。

熱播劇《人世間》中有一句話: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時,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

讀書,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

《人世間》中相同出生的三兄妹,就是因為對讀書的態度不同而有著截然相反的人生。

周家兩口子生活辛苦,收入也不高,妻子更是沒有上過學讀過書。

日夜勞作的艱辛,風餐露宿的不易,遠在他鄉的孤獨,讓周父的雙鬢比同齡人更早花白。

他不願自己的三個孩子重複這樣悲慘的命運,常常囑咐他們好好讀書。

讓人欣慰的是,大兒子周秉義和二女兒周蓉在父母的支援下都相繼考上了北京大學。

大學畢業後,周秉義娶了副省長的女兒,從文化廳主任升到了省級幹部的位置。

周蓉則回到家鄉的省重點大學任教,成為了該校最年輕的副教授。

而三兒子周秉昆卻因為對讀書提不起興趣未能考上大學,最後只能做工廠的基層工人。

他得不到分房的機會,只能和父母擠在貧民窟,連街坊鄰居在背地裡也稱他為“最沒出息的老疙瘩”。

周家兒女的不同境遇,也給我們揭示了一個最樸素的道理:

一個普通人想要改變命運越過越好,讀書不是唯一的方式,卻是最好的方式。

02

常自省才能常進步

作者劉同說:“如果你覺得生活對你做了惡作劇,也許這是你停下來反省自己的最好時機”。

在困難和麻煩面前,指責和抱怨毫無意義,只有自我反省,反思不足,才能收穫進步。

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往往能夠找到問題本質原因,一想就通。

而習慣從別人身上找問題的的人,往往多是指責和抱怨,一想就瘋。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位青年農夫,他的工作是透過划船向另一個村子運送自家的農產品。

《晚熟的人》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他心急火燎地希望能夠快點送到,好在天黑之前趕回家。

而這時他突然發現對面一支速度極快的小船順流而下,向自己駛來。

眼看就要撞上了,另一支船卻絲毫沒有避讓的意思。

“快躲開!快躲開!你這個瘋子!”農夫不停地向對面大聲吼叫:“再不躲開,你就要撞上我了!”

但農夫的吼叫沒有讓小船有絲毫改變,雖然他手忙腳亂地企圖讓開對方,但那隻船還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

農夫勃然大怒,他厲聲斥責對方道:“你眼睛瞎了麼,如此寬的河面,你竟然不知道避讓就這樣撞到我的船!”

可是任憑農夫如何吼叫,對面都毫無迴應,他仔細一看,小船上竟然空無一人。

讓他憤怒不已、厲聲斥罵的只是一隻掙脫繩索、順流而下的無人空船而已。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被我們責罵和抱怨的聽眾和這隻空船別無二致。

行有不得時,更應反求諸己。

常常自省,向內歸因,格局也就越開闊,福報也會越深厚。

03

放下執念才能成為生活的智者

人生是一場只有向前而無法返回的單向旅途,錯過的風景即使再執著也要學會放下。

生命的旅途中,你的執念若是愈多愈重,行走起來也就越艱難。

要明白,放下執念,才能迴歸安寧,也才能尋求更好。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位酷愛陶壺的高僧,不論路途多遠,價錢多高,他總會想辦法鑑賞收藏。

龍頭壺是他收集的所有茶壺中最中意、最喜歡的一隻。

一日,一個十年未見的好友前來他的門上問道,他拿出這隻龍頭壺泡茶招待。

朋友十分喜歡這隻龍頭壺的造型,觀賞把玩時卻一不小心將它落到地上摔碎了。

朋友連忙致歉,卻見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這些碎片,然後拿出另一隻壺繼續泡茶、說笑,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朋友問他:“這是你最鍾愛的一隻茶壺,被我打破了,難道你不難過,不覺得惋惜嗎?”

高僧說:“茶壺已經碎了,對碎壺留戀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尋找,也許能找到更好的呢?”

放下,其實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更是人生一種最快樂的活法。

物慾隨心,愛恨情仇,煩惱皆由心生。

強扭的瓜不甜,強求的人和事往往只有痛苦。

既然如此,何不放開心胸,順其自然。

柏拉圖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放下,雖然很難,但若是不能放下,卻會有更多的痛苦和煩惱。

真正的生活智者,他們忠於自己的內心,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所以活得更通透,更明白。

荀子說: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急天。

一個人的命數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被自己的一個又一個選擇,一點又一點努力改變的。

堅持讀書,常思常省,學會放下,相信我,你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晚熟的人》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眾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諾獎分量不小,莫言能夠獲得,足以說明實力。但實力是要靠作品說話的,我們普通人大可以買他的作品來見證一下。但在我看來,莫言確切是個大師,比如說,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證。

《晚熟的人》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大家信我的話,不妨讀讀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這比他之前的小說更經典,裡頭描寫的人性更深邃。因為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說,當中寫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後的種種經歷,比如說表弟的妒忌打擊與迫害啦,在村裡大肆傳播他的謠言啦,莫言傷痛地接收這一切,卻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

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莫言的另一本著作《生死疲勞》,書名來自佛經中的一句話:“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佛教認為人之所以生也疲勞,死也疲勞,皆因貪慾起。因此,莫言首先認為唯有放下仇恨和貪慾,才能輕鬆地生活,找到做為“人”的樂趣。

其次,在《生死疲勞》中,莫言筆下不滅的熱情與希望更是讓人讀來痛快!他透過對六世輪迴的想象跨越了生與死, 告訴了我們在歷史長河中一個變幻無常的命運裡,那些人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一種強勁生命力,成為那片苦難深重土地上可貴的人。

《晚熟的人》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他們愛就愛到底,恨就恨到底,犟就犟到底,幹就幹到底。這些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對於未來的想象力,哪怕生活再苦,哪怕日子再難,也有著最初的堅守,永不屈服。讀來讓人內心生出一種力量,無論面對何種艱難困苦,都要咬牙挺過去。活著就永遠有希望。

莫言這麼說道:“最好的生活,就是在痛苦的時候,笑著面對。”當生活讓你倍感疲勞,不妨看看這本《生死疲勞》吧。

有需要的朋友點選下方即可購買:

《晚熟的人》一個女人命越來越好的3個特徵

AXM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