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獨行月球》:一個人,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一、永遠不要忽視內心的力量

影片中,月盾計劃失敗,領隊馬藍星命令所有人員緊急撤離,獨孤月因為沒有看到緊急撤離通知,被落在月球上。

小行星撞擊月球后,影響了地球上人們的生活,除了瀰漫著的混濁空氣,還有隨時可能再次發生的危險,人們不得已轉移到了地下生存。

地下的潮溼、擁擠、骯髒、混亂,甚至傳染病等一點也不比地上樂觀。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萬念俱灰,沒有活下去的理由和動力。

《獨行月球》:一個人,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這個時候,馬藍星帶領隊員直播獨孤月在月球的現狀,考慮到通訊還沒有完全恢復,就找人給他配音,,目的是要告訴大家:獨孤月一個人在月球都努力讓自己活下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放棄?

可獨孤月一個人在月球上,也是萬念俱灰,他用破罐子破摔的生活態度,尋求可以無痛苦地死去的辦法。

偶爾的一次聽不清楚的語音訊號,給了他要活下去、重返地球的信念。

他為重返地球所作的努力,鼓勵了地球上的人們,大家開始同甘苦,共患難,希望之火在每個人心中被點燃!

《獨行月球》:一個人,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泰戈爾: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信念是人生的火把,永遠不要忽視它、更不能熄滅它。

二、儘量多學幾種本事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可能的時間裡,儘量多學一種或多種本事,因為藝多不壓身。

獨孤月因為知道月球的光照時間,選擇了開著靠太陽能的車反向而馳。

因為知道訓練有素的袋鼠可以讓奔跑的時速提高到每小時30—40英里,製作了“袋鼠雪橇”。

因為在做維修工期間知道載人飛船的使用方法,他和袋鼠一起越過了“大峽谷”。

……

《獨行月球》:一個人,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這讓我想到了讀《歷史的溫度》時,讀到對楊靖宇死後的一段描寫:

“日本人不明白,在冰天雪地裡,飯都吃不飽的時候,隨時可能送命的環境裡,楊靖宇為什麼還要帶著一個口琴。”

對於這段話,一位網友的評論讓我深有感觸:

“不記得以前在哪本書裡讀到,軍校裡要求軍官必選繪畫和音樂課,我覺得奇怪,不明白這些藝術課程跟軍事有什麼關係?讀到楊靖宇時,我好像明白了一點。

身體負重的時候,純粹的藝術或許能讓我們的靈魂暫時得到釋放,而所有的休息,都是為了能走的更遠。”

《獨行月球》:一個人,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除了藝術,別的

任何技能和知識,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去學習,或許,學習這些,暫時看著沒用,也或許它們就一直沒用,但,說不定什麼時候,事出緊急的情況下,說不定那門才能就救了我們,就像維修工的經驗對獨孤月的實用。

也或許,在我們萬念俱灰之時,某個才能能拯救我們的靈魂,就像口琴對於楊靖宇的意義。

暑期期間,我和孩子儘量每天抽出1-2小時的時間學習繪畫,想著即使它不能救命,不能掙錢,但起碼可以在自己以後無聊的時間裡陶冶情操,讓靈魂不空虛。

《獨行月球》:一個人,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三、要心存善意卻不要傻

獨孤月費盡體力、拼盡精力趕到目的地,準備返回地球時,他發現袋鼠被落在半路了,他要是趕回去救袋鼠,太陽就落山了,他就回不來了。

不救袋鼠,他可以活下去,救了袋鼠,他和袋鼠在可能性上都得死。

他卻選擇了去救。

《獨行月球》:一個人,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在生死關頭,是對人性最大的考驗,心存善意的人,往往給人最震撼的溫暖和感動。

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不是傻和莽撞,影片中那個八級鉗工被獨孤月鼓足勇氣和幹勁後,莽莽撞撞地就走出了地下,準備去“大展拳腳”,可被雷劈了。

凡事都有度,我們要心存善意,卻不能讓善意被利用,要學會保護自己。

影外音

對於這部電影,有好評,有差評。

其中一個朋友把這部電影說得一無是處,逢人就說不好,還發朋友圈說明自己的見解。

看看,看個電影,本來主要就是奔著休息和娛樂的想法去的(除了影評家),到看完後,卻讓自己憋了一肚子氣和火,別的不說,多對不起自己那幾十元的門票和兩個小時的時間!

用這錢和時間乾點讓自己高興的事多好!

對於電影,我很少作好壞評論,能從裡面得到什麼,是我關心的。

《獨行月球》:一個人,如何才能走得更遠?

除了電影,做什麼事也一樣,讀書也是如此。

華杉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中寫道:

“我們讀書,或者給人討論問題,都有一個普遍的毛病,就是有勝心。不是專注於我有什麼體會,學到了啥,而是想勝過他。

他說得很好了,但我想方設法,非要另立一說以勝之,或者換個角度,跟他討論討論,總之要讓他站不住腳,顯我的本事,至少顯示我知道得多!”

關注點在哪裡,收穫留在哪裡!

關注於挑錯,不如關注於能學到什麼,“挑錯”的態度,於成長無益!

我是紅七六,我們一起學習、改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