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了才明白,再好的親情之間也要少說這些話,以免晚景淒涼

老了才明白,再好的親情之間也要少說這些話,以免晚景淒涼

歲月如水,光陰似箭,轉瞬間我們走到了老年,閒賦在家的時光裡,不論親情之間的關係如何好,我們做老人的要明白一個道理:

“不立是非之地,不理是非之人,不管是非之事,不欠是非之情。”

世間事,凡閒事大多跟是非有關,我們要遠離,更不要去訴說閒事,給自己徒惹是非。別人的事,讓人家自己處理,

我們到了一定年歲,安靜地過自己的日子就好。

有人說,都是自家親人,彼此間不必太客氣疏遠,有話直說,還是最好。可再親近的人,我們也要把控好分寸,界限,否則僭越了,對誰都不好。

年輕人會覺得你是倚老賣老的說教,同輩人會覺得你是仗著點年歲,太過隨意,會與你漸行漸遠,甚至還會給自己拉仇恨。

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個人的修養和能力。面對不同的人,我們要學會適可而止地說話,尤其是自己的親人,更要斟酌著說,不

要因為親情就肆無忌憚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老了才明白,再好的親情之間也要少說這些話,以免晚景淒涼

面對子女,不該說的不要說,以免自己被“孤立”

人老了,面對已經成家立業的子女,我們要學會“適可而止”地說話,不要覺得自己是長輩,是老人,就可以“口無遮攔”的隨意說話。

生活裡,

有太多的中老年人的悲苦,皆來自自己的“嘴巴”

,說了太多不該說的話,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會給自己與子女之間帶來仇怨。

社群裡78歲的張奶奶,逢人就會拉著人家的說訴說半天,無外乎她的兒女不孝。最初的時候,大家還非常同情張奶奶,覺得她養的都是些什麼孩子。

隨著張奶奶說的次數多了,大家都知道她家那點事,明事理的人都明白是張奶奶自己“嘴碎”,不是說自家兒媳不好,就是說女婿不知好歹,整的子女的小家戰火不斷。

等到子女明白了是張奶奶的“挑撥離間”後,子女們都對張奶奶有意見,不僅自己不回家看望她,兒媳女婿也是遠遠地避開她。

老了才明白,再好的親情之間也要少說這些話,以免晚景淒涼

有人說,

要想家庭不和,只需要到處“挑撥離間”就好。

由於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不相信的時間久了也會起疑惑,而直接就相信的,家裡肯定會亂成一鍋粥。

很多人覺得挑撥家庭矛盾的應該是外人,其實,大多數的時候,

習慣挑撥離間折騰矛盾的,要麼是自家人,要麼是彼此的親戚。

有些人,對家人沒有感情,甚至還會產生嫉妒怨恨,也就會挑撥離間,還有跟你親近的親戚,是希望你過得好,但不能過得比他好,所以他們有了嫉妒也會挑撥離間。這就是人性裡的“惡”。

如今張奶奶家就她一個人居住生活,兒子兒媳幾乎不再來看望她,只有女兒偶爾回家,給她收拾一下,可每次也會遭到張奶奶的各種“辱罵”,說他們都是不孝子女,不得好報。

人老了,要學會“裝聾作啞”,尤其是子女家的事情,你說了自家抱怨的話,或者對子女小家的挑撥離間,對誰有好處呢?不過是給別人留下些笑料而已,

不僅讓自家不睦,還會影響自己未來的晚景。

老了才明白,再好的親情之間也要少說這些話,以免晚景淒涼

面對親戚之間的“利益”,儘量不要隨意說話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生活裡,我們見多了父子之間為了金錢利益反目的,手足間為了利益錢財殘害的,還有最親近的親戚因為利益錢財老死不相往來的。

說到底,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是最能看出人性,不論是什麼關係,只有牽涉到利益金錢的關係裡,都不會有好結果。

利益金錢直接映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而感情的深淺也或多或少因利益多少而厚此薄彼。人老了,要學會在親戚之間的“利益”裡,少說話,或者不說話。

老了才明白,再好的親情之間也要少說這些話,以免晚景淒涼

因為我們年歲老了,需要親情的慰籍,若我們說了不該說的話,那麼必會遭人嫌棄,甚至讓親戚拉黑了你,不跟你來往是小事,晚景悲涼是大事。

沒有人會嫌棄金錢利益,一定有人會厭煩感情。

這話說得難聽,卻是赤裸裸的現實。利益來往的現實,親戚之間也是一樣,雖然在血緣上有點聯絡,但若我們總是一廂情願地說話辦事,很容易讓自己得罪人。

所以說,人老了要明白,不論跟親戚之間感情多好,面對親戚之間的“利益”事情,儘量不要隨意開口說話,

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

老了才明白,再好的親情之間也要少說這些話,以免晚景淒涼

面對親情方面的“閒事”,不要隨意多說

生活裡,我們經常會遇到老年夫妻間的矛盾時,總一方認為對方對自己管得太多,總是對自己的事情指手畫腳。

在我們的觀念思想裡,覺得

做了幾十年夫妻,我們應該可以隨便干預老伴的閒事,可這卻是引起老夫妻間矛盾的根源。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間,有些事兒,我們就不要管太多了。

有些人,覺得自己在家族裡有些名望,也就有了底氣,總會對親戚或者家人“多管閒事”,不論是別人求他的事情,還是他認為自己該管的事情,

管得多,說的多,必然就會招來“費力不討好”的時候,再生氣抱怨,也只能怪自己的嘴巴“多事”。

老了才明白,再好的親情之間也要少說這些話,以免晚景淒涼

人老了,走在逐漸衰老的路上,我們要學會“不痴不聾做家翁”,遇事少管,少說,該掏錢的時候出些錢,該出力的時候盡點力,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

有些話,我們即使

說出來,也不見得能解決什麼問題,反而會激發矛盾。這,就有點得不償失,徒增煩惱。

人老了,

要懂得“裝聾”,不該聽的話,不聽。適當的時候該“裝糊塗”就裝,不該說的話,一句都不說,安守自己的本分,少說挑事兒的話,守口如瓶,那我們的晚年才會安穩舒心。

作者:華貴禪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