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我和男友相處的日常,常常“危機”四伏。

這種危機指的是,我們極容易因為很小的一件事發生爭吵,進而演化成冷戰。

大多數時間裡,我們誰都無法預料這場危機什麼時候會被觸發。

但我們都清楚,當我們都在等對方先開口說話的時候,危機便開始了。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上週末,我和男友開車去商場,他難得坐一回副駕,剛開始車內的氛圍還挺愉快的。

但車開到一半,我就開始後悔了。

儘管我重複跟他說了好幾遍,“你先睡會吧,到了叫你。”

但他還是緊張兮兮地抓著車窗上方的扶手,向左側過身45度,時不時提醒我:“前面有車,帶點剎車。”

實際上,在他提醒我之前,我已經在降低車速了。

明明我開得已經很好了,他還要囉嗦地教我怎麼開,我嘆了口氣,心想他要是再多說一遍就讓他閉嘴。

他倒也識趣,調正了身體,車內終於恢復了安靜。

進入商場的地下車庫以後,兜兜轉轉好幾圈,一個空位都沒看到。

好不容易看到一輛車準備駛離,結果我反應慢了幾秒,被對面的車搶先佔了。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他皺著眉,不耐煩地嘖了一聲。

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我很清楚他在嫌棄我的車技。

我越想越生氣,忍不住問他:“你什麼意思啊!”

結果他一臉無辜地回了句:“我什麼都沒說啊。”

我更加氣憤了:“你一路上一直在說,你煩到我了。”

他倒吸氣,張開嘴巴,剛想說什麼,又咽了回去,改口說了句讓人更來氣的話:

“我現在什麼都不說了,行了吧?”

通常這時候,我也懶得跟他繼續爭論。

於是,我們開始陷入沉默,在“不主動先說話”這件事上保持高度默契。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因為不擅長表達和溝通,在冷戰這件事上,我們深受其害。

尤其在交往的頭兩年,我對此更是深有體會。

那時候,我們冷戰的頻率,好一點,一週一次,壞一點,一天一次也是有的。

現在回想起來,已經記不起來當時整天都在因為什麼慪氣了。

但那種沒有發生激烈爭吵卻也耗得人精疲力盡的感覺還歷歷在目。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跟他吵了一架以後,我看著手機上的來電顯示,故意不接,心裡想的是,等他打第三遍的時候我就接。

結果,第二通未接來電以後,我盯著手機螢幕,他沒再打過來。

在真正的冷戰開始之前,我錯過了對方先低頭的“最佳和好期”,以至於後來,我們有接近半個月沒說過一句話。

在那段長達半個月的冷戰裡,我們都抱著“如果你不主動找我,就算我想跟你說話也不主動找你”的心態僵持著。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我們把冷戰看成了一場“木頭人”遊戲。

以為遊戲規則是,“主動說話”就意味著自己比對方更需要這段關係,而不主動說話堅持到最後就能勝出。

但後來我才意識到,越努力向對方證明自己的不在乎,其實越是想掩飾自己對這段關係的不安。

因為害怕自己主動以後得不到想要的迴應,害怕太沒有原則下次還會被隨意對待,害怕失去在這段關係裡的主動權。

於是企圖透過保持冷漠,等待對方先打破僵局的方式來獲得被在意和重視的快感。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而現在,我越來越發現,在一起的時間越久,我們越無法從冷戰這種無聊的遊戲裡獲得快感了。

換句話說,比起在冷戰中爭輸贏,我們越發覺得對方的感受才更加重要。

於是,我們懶得再冷戰。

有把握地說,就算冷戰,我們也相信很快就能和好。

這種把握,主要源自於經驗積累下來的對冷戰節奏的瞭如指掌。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說回那天,我們從車上下來以後,互相沒搭理對方,走到電梯裡,各站一個角落。

從電梯出來以後,他突然繞到我右手邊,把我手裡的包拽了過去,問了句:

“去冰三分甜?”

我點了點頭,他屁顛屁顛地跑向我們平時愛喝的那家奶茶店。

等他拎著兩杯奶茶回來的時候,我也已經買好了他愛吃的滷味。

沒錯,五分鐘之前我們還差點大吵一架,但那一瞬間,我們更願意把默契度投入在和好這件事上,而不是冷戰本身。

甚至可以說,在那五分鐘裡,與其說是發生了一場冷戰,不如說是在和好之前,我們經歷了一小段冷靜期。

冷靜下來之後,我們都覺得,與其讓冷戰毀掉那次出行,不如換個心情好好享受那個假期。

冷戰中就好像兩個人分別在兩端緊緊拉著一根橡皮筋。

我想,真正在意彼此的兩個人,需要培養的不是誰拽得更緊和誰松得更快的能力,而是一起溫柔鬆開橡皮筋的默契。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

下次冷戰的時候,比誰先主動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