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先擢: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曹先擢:怎樣學習古代漢語(一)

曹先擢: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怎樣學好古代漢語這門課程?這裡談一些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正確認識古與今的關係這裡要講兩個問題,學習的目的和學習的內容。

(一)按照教學計劃的規定,這門課的目的旨在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有的同志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我並不從事語文、歷史等方面的教學或研究工作,很少接觸古書,學這門課有什麼意義?

1、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具有閱讀古書的能力,是一名文科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條件。

2、其次,要認識到古今是有聯絡的,學習古代漢語課有助於提高我們現代漢語水平,提高我們的語文修養。一個古漢語水平很低的人,他的語文修養也不可能高。

3、我曾看到報紙上有這樣的文句: “朔冷的北風”。作者如果知道朔方、朔方郡是什麼意思,是不會出這種笑話的。

4、成語有“綠草如茵”,但有人偏要改作“綠茵如毯”。“茵”古指席子,引申指毯子, “綠茵如毯”就不成話了。學習古代漢語,可以使我們少發生類似的錯誤,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和表達力。

5、《苟子》有篇著名的《勸學》, “勸”,古代指“鼓勵”。天津有個“勸業場”, “勸業”者,鼓勵實業之謂也。

6、“失”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非常活躍的詞素,可構成失禮、失陪、失盜、失笑、失戀、失言、尖手、失察、失敬、失迷、失身、失時失迎、失約、失調、失態等片語。“失”是什麼意思? 《說文解字》注為: “縱也。”縱,意即跑了, 引申指丟掉。既然是“跑了”、“丟掉”,就不屑主觀上願意這麼做的。所以“失禮” “失陪” “失迎”,分別指(有一定客觀原因造成的)禮上有不周到之處,未能按禮陪客人,未能按禮迎接客人。“失盜”指由於主觀上的疏忽而被盜。都有一個“非主觀之願望”的意思在裡面。

7、現代漢語裡的詞素,在古代常常是可以獨立運用的詞。詞素義不容易分析,而詞義就具體一些,較容易分析。我們瞭解了古漢語的詞義,再來看現代漢語的詞素義,就容易得多。這就是說今中有古,學古可以知今。古漢語課是一門有實用價值的課。我們對這門課的目的和意義應當有全面的理解。

(二)學習古代漢語要學古代的典範作品,講古漢語的字義詞義,古漢語的語法等,我們要在這個“古”字上下功夫。

1、例如上古漢語判斷句中沒有系詞,如“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在這裡是代詞,作主語,不是系詞。

2、孔子說:“再,斯可矣。”再,指兩次,不能理解為重複一次。

(三)我們閱讀古書,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

1、增加“字義量”。掌握的義項愈多,閱讀中詞義障礙就愈少。

2、要劃清古今字義間的區別。例如同一個“稍”字,古代指漸漸,現代指稍檬。蘇軾《范增論》: “項羽疑范增有私,稍奪其權。”稍奪即逐漸奪取,理解為“稍徵”就不對了。這個問題不解決,必然會以今義附會古義,發生誤解。

3、但是我們又要看到古今漢語又有相聯絡的一面。現代漢語是由古代漢語發展來的,語言有繼承性和穩定性。因此,古漢語的成分,往往在現代漢語中保留著。例如《左傳·鄭伯克段於鄙》: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這裡的城,掉牆,國都的牆。現代漢語中“城”單獨用,不表示“牆”的意思,但是“金城湯池”這個成語, “城”就是指牆。“長城”,就是綿延萬里的牆。4、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又要善於聯絡現代漢語中的古漢語成份,以今證古,古為今用。這會增加我們學習的興趣,收到更大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