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郭德綱評書閒白太多不專業?網友:這叫能耐

郭德綱評書閒白太多不專業?網友:這叫能耐

如果說近些年來最熱的藝人,我覺得其中必有郭德綱的名字。

從一個隻身進京闖蕩的毛頭小夥,到有了如今這樣的成就,無論喜不喜歡他,都不得不承認人家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說郭德綱成功的原因,其實也並不複雜,就好比武松為啥敢上景陽岡,為啥敢進快活林,魯智深為啥敢去找鎮關西。

說白了還是肚子裡有貨,藝高人膽大。

一個人窮困潦倒的時候,十有八九會無視,另外的能給你打打氣就算不錯了。可當你要成事了,那十有八九極有可能就會蹦出來,橫挑鼻子豎挑眼。

郭德綱成名之後,也同樣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比如說他的相聲這俗那俗,比如說他唱戲像梆子,再比如說他的評書不專業。

他們說郭德綱的評書不專業,理由由是歷史典故,傳聞,民俗民風以及為人處世的哲學等等這些閒白太多。

我們是來聽評書的,不是聽這些的。

那麼評書裡能不能加閒白呢?以郭德綱的評書門師兄弟老梁說,會影響故事的連貫性。

老梁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但他是從專業角度說的。

而如果站在一個觀眾的角度講,像三國水滸等等這些,其中的故事幾乎人人皆知了,那如果每個說書人說的都是一樣的內容,那比如您愛聽《三國演義》,抱著單田芳先生的聽就是了,也沒必要再去聽田連元先生的了。

評書加入了說書人的個人理解以及鮮為人知的內容後,會更加豐富精彩,會產生更大的吸引力。當然由於每個人的喜好不同,也會對這種說書的方式做出不一樣的判斷,再加上有的人他並不是真正的聽書人,他根本不管書說得好不好,而是看這個說書人順不順他的眼。

郭德綱的評書遭遇的其實就是這種狀況,喜歡的人對書中的閒白喜歡的不得了,而不喜歡他的人,則是一邊看,一邊橫挑鼻子豎挑眼。

郭德綱會的曲藝形式很多,而以他的話說,他最喜歡的一是評書,二是唱戲,三才是相聲。

他認為要把書說好,天文地理人間哲學,朝野傳說,名人軼事都需要有所儲備。

郭德綱的書講起來另有一番滋味,便是源自於他對評書的這種理解。而大多數人只不過是聽慣了收音機裡的評書,才覺得“閒白兒”太多的評書不夠正宗,事實上早年前在園子裡茶館裡的傳統評書還就是這麼講的。

郭德綱評書閒白太多不專業?網友:這叫能耐

要知道,我們可以講的傳統評書並不多,許多故事也是家喻戶曉,為什麼張先生講得有人愛聽,而李先生說的人們就不愛聽呢?這裡面除了評書的藝術技巧之外,就是因為還可以聽到與評書內容有關聯但又屬於“閒白兒”的東西。

評書中的“閒白兒”,說閒其實並不閒,說是“閒白兒”,聽的卻是說書人對世間萬物的理解,他的理解若是與您出現了交融,那滋味帶勁得很。

如果沒有這點特色,那就是用了評書的風格在背書,趣味性就會大大降低。況且對於民間藝人來說,一部評書幾十回,早早說完了,那人家靠什麼養家餬口呢?

郭德綱評書閒白太多不專業?網友:這叫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