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師喜不喜歡我不重要,重要的是……

老師喜不喜歡我不重要,重要的是……

圖蟲創意

///

真正的成長不是幫孩子掃清障礙,而是孩子自己能夠讓那些不喜歡自己的老師最終變得喜歡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最適合的角色,就是潤滑劑的角色。

——黃導

師生關係,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底色,是影響教育的關鍵因素,師生關係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特質。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使老師的教學更加順利,還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極好的促進作用

近期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一個班級中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因為不喜歡某一老師,而討厭這個老師所教的科目,甚至有因為不喜歡老師而不去上學的孩子。這一現象也讓家長感到頭疼不已,不知道該怎樣處理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或者讓孩子不受影響努力學習。

老師與學生是兩個主體,當老師改變了對學生的態度,學生由此改變對老師和學習的態度,而態度決定了他們的發展。

但是,沒有人有為我們改變的責任和義務,我們也要求不了老師或者孩子的改變,所以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充當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潤滑劑,引導孩子處理和老師之間的關係。

老師喜不喜歡我不重要,重要的是……

師生之間產生矛盾怎麼辦?

有個家長說,家裡有一個六年級的孩子,性格有些倔。半個月前因為上課違反紀律,被老師批評,然後就和老師槓上了。

在課堂上,做小動作、看課外書,被老師沒收後,又借了同學的,於是被老師沒收一本,又借一本,最後老師批評她臉皮厚。從那以後,這個老師的課堂上從來不抬頭看老師,不聽講。

老師也和這位家長溝通,說明顯孩子不喜歡她,然後也不好好學習,想要家長和孩子溝通一下。但是,和孩子說了之後,孩子說是老師不喜歡他,總是找他的茬,所以不想聽老師講課。

就像很多父母一樣,這位家長是這樣對孩子說的:“老師怎麼會不喜歡你呢?每個老師都是愛自己的學生、關心學生的。”

結果孩子委屈地說:“老師總是找我的事,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罵我臉皮厚,這是喜歡我嗎?”

孩子的話讓她啞口無言,一瞬間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交流了!

其實,老師的做法可以理解,因為學生多次提醒都不悔改;孩子的委屈也可以理解,覺得老師讓自己丟了面子。

但是,家長在處理問題時,應該站在雙方的角度,不偏袒或者貶低任何一方,否則你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激化矛盾。

當然最差的一種方法是什麼?給孩子轉班、轉學校。

因為孩子從上學開始,會遇到無數個老師,我們不能保證每個老師都喜歡我們的孩子,也不能保證孩子喜歡所有的老師,所以,遇到問題給孩子換班、換學校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既然我們決定不了老師喜歡我們的孩子,那麼就要培養孩子能被老師喜歡的能力,或者即使不被老師喜歡也有不被影響、獨立自強的能力。

老師喜不喜歡我不重要,重要的是……

老師喜不喜歡我不重要,重要的是……

培養孩子的強者思維

什麼是強者思維?就是告訴自己,自己是這個社會上的一個強者,而不是弱者,做到自信、自立、自強。

在一次親子營之後,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己和兒子的對話:

她說:“如果你上課舉手,老師說你沒資格,你會怎麼想?”

兒子說:“不管他,不理!”

她問:“那你接下來會怎麼辦?”

兒子淡定的說:“大不了就不舉手,然後做好自己就行。”

她接著問:“怎麼做好自己?”

兒子說:“上課認真聽講,好好學習,老師只教我兩個學期,兩個學期之後,他就不教我了。

然後會換新老師教,但是每個老師對學生的態度都不一樣的。只要把這兩學期做好,新老師也會對你刮目相看的。就是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做我該做的。”

聽了兒子一番話,她特別驚訝,也特別欣慰!

不禁感嘆:王正松老師的《週末親子營》真的太厲害了!一次課程,就把強者思維、不受他人影響的思維注入到了兒子的心裡。

“不管老師如何對待我,我都做我該做的事!”

老師如何教導我們的孩子,是我們無法決定的,也很難改變老師,在這個時候,孩子作為師生關係的

主體之

一,他必須具備和不同老師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老師用好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那麼,家長在師生關係中要怎麼做呢?

老師喜不喜歡我不重要,重要的是……

老師喜不喜歡我不重要,重要的是……

成為師生關係的主導者

在師生關係中,家長在其中充當著潤滑劑的角色。

潤滑劑起到的是協調和潤滑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引導孩子處理和老師之間的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圓滑”。

第一,對孩子順勢引導、借勢教育。

孩子在家是不是經常會跟父母說起在學校發生的事,比如班裡誰和誰打架了,誰和誰談戀愛了等等,這個時候家長是不是會變得很緊張,急忙說:“你可不能這樣做啊!

這句話馬上就堵住了孩子溝通的慾望,孩子下次有事也不想跟你說,因為你根本不瞭解他,你的話只是在告誡孩子,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所以當孩子下次跟你說類似的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是要去評論孩子,也不是要去教導孩子,我們要引導性的話語,讓孩子自己領悟該怎麼做。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順勢引導、借勢教育。

第二,要傳遞積極和欣賞,而非否定和敵對。

當老師當著家長的面批評、指責孩子或者跟家長告狀時,家長要怎麼處理呢?

在老師那裡低頭哈腰,一直道歉?在孩子面前耀武揚威,批評指責?這無疑是在拉仇恨,讓孩子更加討厭老師。

其實,家長在轉達老師批評和評價時,應該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先別先說缺點,後說優點,放大優點,讓孩子有成就感。

比如孩子上課喜歡做小動作,你會說:“雖然你舉手很積極,也很用功上進,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總喜歡做小動作,如果能夠把這一點改掉的話,那兒子你就太棒了。”

老師喜不喜歡我不重要,重要的是……

這幾乎是中國大多數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模式。

那麼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說:“兒子,老師說你上課的小動作比以前少了,更重要的是你舉手特別積極,也很用功上進,媽媽為你的管理能力點贊,媽媽知道你會做得越來越好。”

所以同樣一個意思,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也許我們很累,也許我們很忙,可是你一個信任的眼神,一絲會心的微笑,一個肯定的動作,都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力量之源。

第三,要正確引導孩子和老師處理關係。

孩子被老師批評肯定會不開心、沮喪或者生氣,這時候我們不要試圖去否定他的情緒。比如說:你這麼點小事兒你有什麼好生氣的?這麼久了你還生氣?

相反我們可以這樣說:“雖然你現在不開心,但媽媽卻一點兒也不為你感到擔心。你不開心就證明你有上進心,因為你在乎你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你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別的孩子被老師批評之後,可能會生氣、賭氣和對著幹,不開心很久,但是你卻能夠很短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並且做出結果,讓別人刮目相看。”

當孩子自己具備了化解情緒的能力,而並需要家長來接納他的情緒時,他才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所以只有當孩子被正確地

引導,他自己就可以走上自主處理師生關係的道路,能夠主導自己和老師關係的能力,同時對自己學習和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師生關係問題是每個孩子在學校教育中都會遇到的,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好的師生關係,對孩子的一生都起著重要的正面導向作用,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搭建好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樑。透過這座橋樑,幫助孩子與老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讓孩子更加自尊、自信,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