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康賓橋:美得短暫——無以倫比的昆蟲、稍縱即逝的螢翅

文章來源:地球村益友

美——

是人在利用上的一種發明

在不少優秀的古人的人文理念中

有不少對昆蟲的讚美

爾雅的釋蟲裡

無論是好看的還是不好看的昆蟲

都是古人眼裡有啟迪性的靈物

(可參見大戴禮·易本命)

甚至

就只需參考

歷代版本中的說文解字對蟲字的釋義

假設自己

沒有條件

看不到那些書

也可透過廣義上的人對蝴蝶的喜歡

人對蝴蝶的喜歡上

大多就並非真的天生就有

——人對蝴蝶的喜歡

大多是人對人的耳濡目染

是人的言傳身教的意識影響的結果

是人的一種先入為主

比如

人文在文學上

那著名的為了愛情的化蝶劇本

不同時期的劇本中的那蝴蝶的身形

(蝴蝶的種類或品種樣式)

就各有不同

無論蝴蝶的身形怎麼被演繹

蝴蝶的基本概念

始終不變

孤蝶小徘徊

翩翾粉翅開的意境不變

即便

在成書於東漢的蝴蝶秘籍一書中

就有了對人的蝴蝶迷之告誡

也沒能改變人對蝴蝶的普遍性待見

有研究者說

說那是受了莊老先生齊物論蝶夢的倫理影響

在此基礎上

假如

能涉獵同時期的外國文學

就能發現

莊老先生對蝴蝶的倫理性觀念

是對人性共情規律上的極富高度的概括

昆蟲的位置

在人類的所有文明程序中

實際位置並不低

也並非就只是對蝴蝶才那樣

廣泛的包括著

被近代人意識化了的所有野生動植物

即便就只看一些人物的傳記

比如——可參考泰戈爾在中國

林薇因陪同泰戈爾在京郊法源寺觀賞丁香花時的對話

(可參考吳先生的天壇史話)

大意就是泰戈爾說

林薇因對野生動植物的理解

頗具哲學思維

讚譽林薇因對野生動植物有博愛價值觀

泰戈爾因此還為林徽因留下過詩句

蔚藍的天空俯瞰

蒼翠的森林

他們中間吹過

一陣喟嘆的清風

也有另譯:

天空的蔚藍

愛上了大地的碧綠

他們之間的微風

嘆了聲“哎!"

泰戈爾

喜歡

含蓄

就只那一個“哎”字

引的泰戈爾到山西訪問見了閻錫山時

在招待泰戈爾的宴會飯桌上

倆人還借

著那

哎字的意境

哲學式的互探對方在昆蟲上的偏見

閻錫山的意思是你在北京寫那那詩句我知道

泰戈爾也明白閻錫山的本意不是他的詩句

起因

是泰戈爾來中國的行程計劃中

本就是接受了閻錫山的邀請訪問山西

一是探討哲學

再就是教育經濟和民風

泰戈爾探問晉祠種植的水稻

採取的是如何預防蟲子

那個時候

世界上的環境空氣是即看不起中國人

也瞧不起亞洲人

更看不起被殖民了的印度

就此打住就此打住

康賓橋:美得短暫——無以倫比的昆蟲、稍縱即逝的螢翅

閻錫山和泰戈爾在山西交流的共識就是

人對自然的態度

取決於人對自然的需要

無論是對野生鳥類還是普遍的對待昆蟲

都一樣

最容易出現和很難避免的是

會因人的需要製造出難以破解的問題

人類已知唯一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的成功例子

可能就只有都江堰了

人類在其他方面上的大多數上的成功

大多都留有後遺症

就以野生動植物而論

但凡是人們不大喜歡的野生動植物

祂們大多都還在地球上

人們越是喜歡的反而多數面臨著瀕危

蒼蠅蚊子在自然中就並沒真的減少

好看的和漂亮的野生動植物

越是漂亮和好看的

卻普遍瀕危

廣義上的第一影響農業種植的蚜蟲

越來越多

即使是在不種植農作物的城市裡

蚜蟲也成了城市裡的常客

拋開一切偏見

細究同時期的人的一些共性現象會發現

人們對好看的和漂亮的野生動植物上的追求

和蚜蟲的普遍增加是成正比

透過比較系統

有上下必然的因果性聯絡分析

會發現

是社會人的普遍的喜好性意識

影響和左右到了大自然中的野生動植物

特別是微小生物界的平衡

由微小生物界的影響

蔓延影響到了比微小生物界大一些的生物界

不只是碳的原因

碳的原因

只是已知的結果中的其中之一種

更多的直接因素

還是人的原因

舉個多數人知道的例子

霍金生前就曾警告過世人

說2050年之前

如果人類還不能實現移居到其它星球上生存

人類的歷史就徹底結束了

原因是地球人已無法繼續在地球上生存

不能在地球上生存的原因

就是幾十年後

地球已無法滿足人類的需要

即使人們想通了

不再向現在這樣無法滿足

地球上的資源

也無力支援

哪怕是現在的人類自覺的向後退三步

事實是

人類的政治自尊

讓人向後腿半步的勇氣也沒有

會極

不情願

人類早已對科學形成了機械式的信任

即便看到了螞蟻對蚜蟲的放牧

也不願意修改對螞蟻的概念性因襲觀念

何況

還有對社會

影響更廣也深遠

大的人文上的因襲意識

在流行

這人對自然的野生動植物的觀念和概念

又怎麼能得到改變?

人對好看的漂亮的野生鳥類的意識性偏愛

又怎麼能維持祂們的不被追逐尋蹤

人們廣泛的

普遍的對喜愛的植物的選擇性象徵性的種植

又怎麼會不打破

攪亂自然中的昆蟲對氣息的追逐尋味

人們不大注意到的自然中的微小生物界的混亂

包括著許多

遠非筆者這裡試舉出的一二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野生自然

已經被寫進了中國的最高議事中

可在社會有影響力的人文上

還停留在野生動植物的漂亮和好看上

痴迷在野生鳥類的好看漂亮上

野生鳥類

又怎麼會不成為社會人的被追逐和被尋蹤

成為被拍攝物件

成為人的可利用的經典“宣傳”物件

人們對昆蟲的概念和觀念

又怎麼能

從舊的流行的意識概念中

和觀念上

走出來

不走出來——

舊有的習慣性的意識上的積非成是

又怎麼能不再流行?

即使被譽為是先鋒的廣泛的藝術領域上

對野生鳥類——可有捨得放手?

康賓橋:美得短暫——無以倫比的昆蟲、稍縱即逝的螢翅

2022年5月19號下午3點零7分

(綠會融媒獲授權轉載)

(注: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爭鳴,對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