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于謙再造大明王朝,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小編認為,對於旅行來說,我們所在乎的應當是對以往的改變,能夠看到不一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當我們背起行囊遠赴另一個城市時,為何不放下城市的喧囂,給自己一個放鬆身心的機會呢?讓生命多一點偶然,給我們是不一樣的感受。我是你們的小編,關注我帶各位領略不一樣的旅行方式。

于謙再造大明王朝,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我們說到了杭州,勢必會在腦海中關聯到西湖,那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在杭州的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

于謙再造大明王朝,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石灰吟

作者:于謙 (明)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我想沒有人會不知道吧。但對於其身世我想很少有人知道吧。

于謙再造大明王朝,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這首詩體現了于謙願以天下為己任,為了社稷蒼生不惜“粉身碎骨”的決心,當然不免暗含了其悲涼的結局。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瓦剌首領也先挾持被俘的明英宗,由新保安(今河北附近)、宣化和山西的大同出塞休整。九月在與明英宗一起被俘的太監喜寧的唆使下,欲以送還明英宗為名,趁勢進取北京。

于謙再造大明王朝,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于謙領命固守京師,土木堡之變的訊息傳到京師後,舉朝震動,城內人心惶惶。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當時的皇太子朱見深年僅兩歲, 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王直等大臣聯名奏明皇太后,最終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九月擁立朱祁鈺為帝,改元景泰,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人都贊同于謙,廷議乃決定固守北京。

于謙作為受稱將領首先,誅除宦黨,平息民憤。明廷將招致土木堡之變罪魁禍首王振抄家滅族。

按照明朝的體制,當時作為兵部尚書的于謙是不能直接指揮軍隊的。為此,明代宗專門下令,授予于謙“提督各營軍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營將領皆接受其節制。將士凡有違抗軍令者,于謙有先斬後奏之權。於是,于謙擔負起了全權指揮北京保衛戰的重任,在發動群眾方面,于謙將全城軍民都動員起來,備戰備荒。于謙還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和山西、河北等地民眾,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瓦剌軍隊,切斷其後路。

最終在於謙的帶領下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最後勝利!

于謙再造大明王朝,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于謙成功地領導了一場北京保衛戰,後來,大臣于謙抗敵,並與瓦剌議和,瓦剌首領也先眼見朱祁鎮已經無用,於是讓明英宗返回北京。

挽救了危難之中的大明王朝,為江山社稷立下了大功,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也是由於此次的勝利,為其埋下了悲涼的結局。

公元1457年,石亨、徐有貞等人發動政治叛亂,逼迫朱祁鈺退位,扶植被軟禁在南宮多年的明英宗重新登基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于謙再造大明王朝,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于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當時明朝,朝政腐敗,貪汙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朝中權貴。

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

《入京詩》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兩袖清風”。

于謙再造大明王朝,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清代大詩人袁枚曾說道

“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乾隆帝南巡之時,更為于謙祠題寫匾額“丹心抗節”。

不知各位,您有沒有來過於謙祠旅行?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你還想不想到杭州來看看愛國將領于謙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您的評論、點贊、收藏、轉發就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援,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