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墓誌銘」,窺見大佬

從「墓誌銘」,窺見大佬

封面圖 |《遺願清單》劇照

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最近,張朝陽和俞敏洪在直播節目《星空下的對話》中,進行了一場長達5小時的對話。倆人聊了很多,談宇宙、談焦慮、談創業、談退休,還聊到了墓誌銘。

張朝陽這樣設計自己的墓誌銘:「活在了中國從一個封閉走向改革開放、接觸世界的年代,學習足夠的好,成為了物理方面的一個學生。後來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成為早期把網際網路帶向中國的幾個人之一,創辦了一家不錯的公司,當然以後可能會更好。對物理的大眾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也熱愛運動、熱愛生活,還是一個不錯的人生。」

俞敏洪笑說這墓誌銘太長,給他精簡為一句話:「這裡埋葬著張朝陽,一個最有意思的靈魂。」至於自己的墓誌銘,俞敏洪說:「一個一生活得還算湊活,對得起自己的人。」

巧合的是,最近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也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中,提到了對自己墓誌銘的設想:「我希望上面寫的不是什麼中國最貴經濟學家之類的,而是這個人頂著壓力說過一些真話,為新基建、人口、生育等的改革、為民生髮過聲,也付出過代價,但不後悔,這人雖然毛病不少,但老任這人能處。」

墓誌銘代表著對一個人一生的回顧,是最濃縮的人生,也代表著一個人希望留給世界的最終印象以及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活著來聊這個話題,很微妙,但不少企業家大佬都曾設想過自己的「墓誌銘」。

01

企業家們並不避諱談到墓誌銘。墓誌銘這個不那麼吉利的話題,從某種程度上說,使企業家們誠實面對並總結自己的人生。

2006年,《中國企業家》雜誌曾策劃過一篇稿件《現在,說出你的墓誌銘》,徵集了一些企業家為自己設想的墓誌銘:

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昇說,他所設想的墓誌銘最好是「一塊光板」。時任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嚴介和則選了這樣一句話來做墓誌銘:「我們既是最優秀的,也是最苦難的;既是最可愛的,又是最可憐的。站著是一座山,倒下也是一座碑。」

時任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說,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最終只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就好。」不過,2019年,在與新浪高階副總裁鄧慶旭的訪談節目《至少一個小時》中,

王石提到,希望自己死後,墓碑正面就一個字——「靜」。

鄧慶旭問他為什麼寫靜字,他答說:「安靜的靜嘛,生命這個過程當中,歸於大自然,這裡就不要再有什麼其他的訴求了,死的人不要再來引起活人的關注。」

還有不少企業家,也在不同場合提到過關於自己墓誌銘的設想。

2016年,雷軍在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說:「我希望工匠精神可以變成我的墓誌銘,日本工業是索尼帶動的,韓國工業是三星帶動的,我希望未來小米可以帶動中國工業。」2017年,雷軍再次談到了墓誌銘:

「我對中國社會的貢獻,可能等我死了能印上墓誌銘——我改變了中國,至少改變了中國製造業。」

王小川給自己設想的墓誌銘則是:

「發明了搜狗輸入法,讓中國十億網民打字速度更快。」

2015年在接受採訪時,王小川說想在墓誌銘上再加上兩句,採訪者追問他加什麼,他回答說「先做出來再說吧」。2021年9月24日,搜狗正式併入騰訊,王小川卸任CEO。他在最後一封內部信中提到,他作為搜狗CEO長達4083天,搜狗在王小川職業生涯中所佔比重可見一斑。不知道離開了搜狗的王小川,將在墓誌銘上添上什麼。

有網友曾問羅永浩,會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什麼?羅永浩開玩笑地回答說,應該寫:「他的一生是無論從事任何行業,都會對其他行業造成不可挽回損失的一生。」誰知道,羅老師後來成了「行業冥燈」。

2017年,羅振宇採訪羅永浩時再次問到這個問題,羅永浩在思考了幾十秒後,嚴肅認真地回答:

「做了5年實業下來,如果刻一個墓碑的話……大概是,

他在一個貌似沒有機會做實業的地方長大,小時候有過很多這方面的夢想,但因為個人的努力,並且趕上時代的機遇,才一步步把事情做成。

在接受那次採訪時,羅永浩與錘子科技正處於質疑漩渦中,而那次訪談後一年,錘子科技資金鍊斷裂,羅永浩欠了6個億。在直播還債後,今年,羅永浩又埋頭創業去了。

一向我行我素的董明珠,在2021年接受採訪時,將墓誌銘的設想交給了後人:「留給後人評說,你想也沒有用,你是怎麼做的才最重要。不要把自己描繪得那麼完美,但是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追求完美的。」那時的董明珠已經帶著格力經歷了造手機、造車、造晶片,面對外界不斷的質疑,她依舊自信且強硬。

2019年,潘石屹與牟其中之間有過一場對談,也聊到了墓誌銘。潘石屹問牟其中墓誌銘會寫一句什麼話,牟其中說:

「我現在還很健康,也許我現在寫出來了還得去改,如果哪天我需要寫的時候再寫。」

牟其中曾為他母親寫過墓誌銘:「這裡通向世界。」他寫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將從牢獄開始,再次出發。潘石屹採訪牟其中時,他已經78歲,但覺得自己還可以幹一段時間,「二十年沒有問題」。潘石屹還問了他,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牟其中答:「我從不後悔,如果要自我評價,應該用郭沫若的一首詩描述,在這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個人,有這樣一個人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

02

透過墓誌銘可以窺見企業家的自我認知、人生狀態以及對剩餘人生的期許。

2007年,馬雲在央視《贏在中國》第二賽季做評委時,一位想做「殯儀服務連鎖企業」的參賽選手曾給他設計過葬禮,那位選手為馬雲設計了這樣一句悼詞:「一個網際網路神話的創始(造)者。」史玉柱在一旁補充:「應該是到另外一個空間去開發阿里巴巴。」當時,阿里巴巴已創立8年,馬雲與阿里巴巴同處於上升期,那檔節目是他從幕後走向臺前的伊始。

2015年,馬雲參加《開講啦》,說出了經典名言「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他說自己最快樂的時候,是一個月拿91塊錢、當老師的時候。現場有個年輕人提問:「我想用我的青春換取您的全部財富,您會換嗎?」馬雲說:「當然換,財富沒有可以再掙,青春過去就不會再回來。」在那時的話術中,馬雲開始弱化阿里巴巴在生命中的地位。

2017年,馬雲參加達沃斯論壇,在特別對話環節說道:「這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每一天都不確定,唯一能確定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會不會變獨裁,或者會變愚蠢,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我應該趁年輕的時候退休。我有很多事情想做,我想做慈善、想做老師、想做環保。世界如此美好,我為什麼總是要作為阿里巴巴集團CEO,我來到世界不是為了工作,而是來這個世界享受我的人生。

我不想死在辦公室裡,而想在陽光沙灘上。

那年底參加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時,他便聊到自己的墓誌銘:「其實我想過,以後在墓碑上寫什麼,就寫

‘杭州佬,喜歡太極拳,幹過很多事,順便還做了個企業’

。」他將創立阿里巴巴放在了墓誌銘的最後。沒多久,2018年9月10日9點10分,馬雲發出一封全員內部信,宣告2019年9月10日,他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

從張朝陽對自己墓誌銘的設想中,也能看出他的人生狀態與期許。他通過幾十個字,總結了自己的人生,也表達了對未來的期許,並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2017年,在央視《遇見大咖》中,主持人問張朝陽:「很多年以後,你希望別人如何評價張朝陽?」那時的張朝陽,經歷了抑鬱、閉關、重整旗鼓,他回答說:

「一個足夠聰明、少年得志、非常幸運、撞上了百年未遇的網際網路,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最早創業的人,一個good person、值得尊敬的人。」

這和他在《星空下的對話》中所說的墓誌銘有點相似,一部分是搜狐與時代,一部分是自我。

張朝陽的工作狀態分為三個階段:回國之初的7年,2004年至2017年,2017年往後。中間那幾年,他給自己打分很低,而2017年之後,他認為自己在努力把搜狐帶到好的狀態。2019年,他給自己打了80分,「開足馬力在工作」。他在自己設想的墓誌銘中,定義搜狐為一家「不錯的公司」,當然「以後可能會更好」,他對生活的熱情也依舊高漲,曾經登雪山、馬拉松、橫渡漢江,如今依然會繞著北京二環夜跑33公里。搜狐與自我是他的兩個座標,定義著他這個人。

03

從關於墓誌銘設想的更改中,也能窺見企業家在不同階段人生狀態的波動。

2017年,俞敏洪出了一本書《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俞敏洪寫給年輕人的8堂創業課》。他在書中寫道:「這個世界的未來永遠屬於年輕人,不管他們有多少缺點。

我希望等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的墓碑一定要刻上這句話:‘他一生與年輕人為伍。’

如果那一天只有一個人來看我,我希望這個人不是徐小平,而是一個年輕人。」

「一生與年輕人為伍」的俞敏洪,一直是正能量的代言人。過去這一年,新東方不算太好。去年7月,「雙減」政策下,新東方K9學科培訓全面關停。2022財年新東方總營收31。05億美元,同比減少27。4%;淨虧損11。88億美元,同比下降455。2%,由盈轉虧。俞敏洪在與張朝陽的直播對談中說:「我跟Charles(張朝陽)有個共同特點——我們的公司都遇到過巨大困難,也都不算業界最好的公司。」

如今,俞敏洪對自己墓誌銘的設想變成了:

「一個一生活得還算湊活,對得起自己的人。」

他依舊對生活表示滿足,其中包含了幾分自我消解。

李開復關於自己墓誌銘的設想也幾經更改。

李開復說自己曾有著「墓誌銘情結」。在《世界因你不同》這本書中他曾提到,從加入蘋果的那一天起,他為自己設想的墓誌銘就是:「科學家、企業家,他曾經歷多家頂尖高科技公司,把繁雜的技術轉換成為人人可用、人人獲益的產品。」

2009年,李開復回國創立了「創新工場」,找到了自己最愛的第二職業:幫助年輕人或學生更快地找到人生方向。他希望墓誌銘上不是說李開復是科學家或企業家,而是一個熱心教育者,「他在中國崛起的時代,透過寫作、演講、網站,幫助了中國青年學生,他們親切地叫他‘開復老師’」。這倒和巴菲特不謀而合,巴菲特曾說,希望「老師」這個詞可以寫在他的墓誌銘上。

2013年,在52歲生日來臨前,李開復得了淋巴癌,他在微博上說:「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他拍了紀錄片《向死而生》,討論死亡,與癌症為伍。2015年,李開復透過微博告訴大家,他已經康復。痊癒後的李開復開始關注愛與生活,並明白過來,原來自己看重的不僅是做了什麼、有什麼貢獻,墓誌銘其實讓自己陷入了「生前身後名」的枷鎖中。

打破了「墓誌銘情結」後,李開復覺得「身上的負擔不知不覺的輕多了」。

2022年4月,91歲的巴菲特接受了前CBS著名主持人查理·羅斯的專訪,羅斯在採訪的最後問巴菲特:「你實現了幾乎所有你想要的生活嗎?」巴菲特回答:「 嗯,是的,但我還是很期待明天。」羅斯問:「那麼遺憾呢?」巴菲特回答:「回頭看,總會有些犯傻的時候。但我回顧自己的一生,我會說,除了疾病與死亡,那些認為糟糕的事情,都是充滿了幸運。」

91歲的巴菲特,與經歷了生死的李開復,或許在關於墓誌銘的討論上,能夠達成一致。

從「墓誌銘」,窺見大佬

04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討論墓誌銘是企業家們思考將給世界留下什麼的一種方式。

曾經有許多網友為喬布斯擬設墓誌銘。喬布斯去世後,網上流傳著一張他的墓碑的照片:iPod形狀,名為「iGrave」,在「Steve Jobs」下刻著墓誌銘「Fatal Error Occurred」(發生了致命性錯誤)。但實際上,喬布斯是沒有墓碑的,更沒有墓誌銘,他的墓的具體位置,墓園是對外保密的。

有種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感覺。

《史蒂夫·喬布斯傳》的結尾令人印象深刻: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喬布斯感覺不太舒服,他坐在屋後的花園裡,思考死亡……「我願意認為,在一個人死後有些什麼東西依然存在。」他說,「如果你積累了所有這些經驗,可能還有一點兒智慧,然後這些就這麼消失了,會有些怪怪的。所以我真的願意相信,會有些什麼東西留存下來,也許你的意識會不朽。」他沉默了很長時間。「但是另一方面,也許就像個開關一樣。」他說,「啪!然後你就沒了。」

喬布斯的的確確想留下些什麼,但那些最終沒有刻在石頭上。

這也是一種態度。

參考資料:

[1]《現在,說出你的墓誌銘》,作者:劉建強,《中國企業家》

[2]《馬雲、雷軍、王小川、李開復都想好了自己的墓誌銘》,作者:劉佳玲,《中國企業家》

[3]《王小川:要是沒有尊嚴,賺那麼多錢幹嘛?》

[4]《對話董明珠:20年前就考慮接班人問題,我的墓誌銘留給後人評說》,作者:周春林,《中國企業家》

[5]《潘談攝影間》

[6]《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俞敏洪寫給年輕人的8堂創業課》,俞敏洪

[7]《李開復自己改寫墓誌銘:希望被稱

「開復老師」》

[8]《史蒂夫·喬布斯傳》, [美] 沃爾特·艾薩克森

從「墓誌銘」,窺見大佬

圖片來自網路

本篇作者 |

王十二

主編|

王滔

編審|

陳潤江

顧問|

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