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取經考古學者“三氣韻”

從1921年發現仰韶村遺址開始,中國現代考古學走過了百年風雨歷程,無數考古學者以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精神氣韻,擦亮文化底色,撥旺文明火種。青年黨員幹部應向考古學者的“三氣韻”取經,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練出真本領。

取經嚴謹求實的習氣,鍛防範小事意識。嚴謹求實是考古學者對歷史和文明莫大的敬意,從發掘工具到測量工具,從繪圖用品到防護用品,一個考古學者的工具包常是鼓鼓囊囊,探鏟、手鏟、全站儀,僅僅刨開一墾黃土,便要凝聚十分心血,面對蒙塵古物,更不能有一絲一毫分心。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鄉村振興工作環環相扣,青年黨員幹部要強化“基層無小事”的觀念,用嚴謹的思維面對基層中的問題,用求實的心態克服工作中難關,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對一些苗頭和隱患儘早發現,敢於“小題大做”,善於“小題做好”。

取經艱苦奮鬥的志氣,長踏實做事精神。“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考古不僅是實驗室裡智慧的創造,也是在野外奔走的體力勞動。在確定挖掘點前,長期的田野調查必不可少;在發現目標處後,風餐露宿、青燈黃卷更是常態。在鄉村振興舞臺上,青年黨員幹部既要“唱好戲”,也要“做實功”,保持艱苦奮鬥的韌勁,主動作為、忠於職守、踏實做事,不耍嘴皮子、不搞花架子、不做半吊子,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落實到田間地頭和家家戶戶,真正普惠農民、造福群眾。

取經敬業奉獻的心氣,強為民成事本領。考古工作是一門“良心活”,“修國史,寫續篇”是考古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從李濟、梁思永到夏鼐、蘇秉琦,幾代考古人秉承初心、篳路藍縷,透過對一個個重大文化遺存的發現和發掘,中華文明的歷史軸線不斷延伸,為民激發文化自知、增強文化自豪、提升文化自信。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的歷史事業,青年黨員幹部要奮馬疾蹄,立足崗位如飢似渴地學調研、學分析、學執行,俯身聆聽民之所需,仰頭牢抓國之政策,在千錘百煉中“上下而求索”,填補本領赤字,克服能力焦慮。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百年考古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考古學者的身影也在歷史長河的洗練中熠熠生輝,青年黨員幹部要向考古學者嚴謹求實的習氣、艱苦奮鬥的志氣、敬業奉獻的心氣取取經,在鄉村振興的鮮活實踐中迸發青春光彩。

取經考古學者“三氣韻”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