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海錯圖筆記》:尋找古籍記載的海洋生物

《海錯圖筆記》:尋找古籍記載的海洋生物

聶璜,清朝康熙年間生卒年均不詳的一位畫家。網上有關他的資料僅僅是“熙三十七年嘗作海錯圖四冊藏石渠寶笈”一句。我想即使是當代從事國畫專業的畫師也未必會留意這位畫家。偏偏是一位博物學者最新出版的一本考證筆記,讓聶璜和他的《海錯圖》重新浮現到世人面前。這位博物學者是張辰亮,他的考據筆記名為《海錯圖筆記》,一本解讀《海錯圖》的書籍。

按照《海錯圖筆記》自序中有關《海錯圖》的介紹,這本圖冊裡繪製有300多種海洋生物,作者還在圖旁標有對所繪生物的詳細描述。由於生物並不都是作者親眼所見以及古人認知所限以及傳統的化生觀念的影響,讓這本《海錯圖》中難免存有失真荒誕的部分。可放到現代語境下仍是一本具有博物精神的書籍。

《海錯圖筆記》就是對海錯圖去蕪存菁的考證。作者透過嚴謹的考據和紮實的推理從帶有神話色彩的故紙堆中梳理出30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海洋生物。而幽默筆鋒也讓這些高冷知識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當然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背後依然是如何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這個一直存在的無奈話題。

筆記第一篇介紹的海和尚對應的是現實中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稜皮龜,古時即使被漁民捕獲也會從迷信的角度稱為神物而放生。但是敬畏自然最終還是抵不住龜肉的美味和利益的驅使。2016年12月8日,一隻重達415斤的稜皮龜在廣東湛江慘遭屠宰,眾多食客搶購一空。好久沒有在國內有記錄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露面就成了國人的腹中之物,想想很是無奈。

再比如黃花魚,曾經的四大海產之一。如今市面上很難見到野生,即使面市也是天價。要知道在上個世紀70年代黃花魚要多到扔到田裡漚肥料的地步。

三十篇的筆記文,翻看中恍如隔世,好多篇的結尾都有著一絲感傷。曾經司空見慣的生物,就在環境的汙染和人類的捕食下逐漸的稀少瀕臨滅絕。人們關注海洋,更多是關注海鮮究竟能吃多久。曾有一篇關於海洋的文章不無戲謔的評論。

我們希望讓古籍記載的生物找到真實的存在,但不希望真是的存在成為書本上冰冷的記載。正如作者張辰亮曾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言,希望大家能透過這本書,去了解到保護海洋和保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而不是一談到大海想到的就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