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什麼意思?現在還能這樣說嗎?

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古人在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比如唐詩宋詞、國粹戲劇等,俗語也是其中一種。俗語比較簡練且形象,大多是由勞動人民口頭創造出來的,表達了人們的生活經驗和美好盼望。

比如我們常說的“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就是典型的俗語。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什麼意思?現在還能這樣說嗎?

此外,有些俗語和詩文名句和歷史典故等也有關聯。從格式和音韻上來看,俗語和詩歌十分相似,只是俗語更加直白,也更通俗易懂。

老祖宗的俗語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婚姻、風俗等,今天我們要說的俗語

“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

是關於烹飪的。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什麼意思?現在還能這樣說嗎?

“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還能這樣說嗎?

下面就為大家解讀一下這句俗語。

魚不蒜

“魚不蒜”意思是說, 在做魚的時候,最好不要放大蒜。我們都知道,活魚做出來口感比較鮮美。吃魚就是吃這個鮮美的味道。如果魚不夠新鮮,就會影響肉質,口感也沒有那麼鮮美,影響食慾、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什麼意思?現在還能這樣說嗎?

大蒜是我們做菜經常會用的佐料,可以提香。生蒜味道比較重,炒熟之後會有蒜香,蒜香聞起來會讓人很有食慾。

不過,蒜香和魚肉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的效果其實沒有那麼好,所以做魚的時候或是煲湯的時候,儘量不要放大蒜。

牛不韭

“牛不韭”的意思是在做牛肉的時候最好不要放韭菜,這和味道干擾沒關係,是從兩種食物的特性考慮的。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什麼意思?現在還能這樣說嗎?

如果不是吃牛排,牛肉更適合燉爛吃,幹炒容易發硬發乾。但是做牛肉的時候如果加上韭菜,容易引起上火。而且,韭菜比較容易熟,牛肉則要燉很長時間,硬要結合在一起,會破壞食物的口感。

此外,味道比較大的韭菜,也多少會影響牛肉的味道。

肉不姜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肉的時候不要放生薑。

此處說的肉一般是豬肉。生薑也是常用的調味佐料,做肉的時候也經常回訪。按理說,做肉的時候可以稍加一點生薑,不僅能調味,還能去去腥味。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什麼意思?現在還能這樣說嗎?

所以,“肉不姜”這一點還是有一點爭議的。

但是做菜的時候還是不應該放太多生薑,否則生薑的味道就會掩蓋肉本來的香味。而且,現在很多豬肉已經沒有那麼腥了。

以上就是“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老祖宗的話在今天依然適用,但也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無論如何,這樣的俗語現在看起來還是別具一格,很有意思。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什麼意思?現在還能這樣說嗎?

經過歷史的過濾,許多俗語中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也飽含前人的智慧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沒有言之無物的大道理,也不是空洞的心靈雞湯,俗語的一字一句都是來自生活,經歷了歷史長河和時間的洗禮,可以說是最純粹也最值得學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