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在紐約 - 貝果Bagel

貝果麵包最特別之處,是先燙後烤的製作方法 -

塑成環形的麵糰,先放入沸水中燙煮一下,再撈起來放入烤箱完成烘焙。

水煮法讓貝果變得柔軟,溼潤;

同時,因著「先煮後烤」這特別的做法,

麵糰的最外層先被燙熟定型了,烘烤時就不會再膨脹,

於是,貝果的內部組織紮實,嚼勁十足!

在紐約 - 貝果Bagel

「貝果」的環形圈圈樣貌,有超過幾百年曆史~~

最早期將貝果麵包帶到美國,且在紐約將貝果生意做得火紅的,

是從波蘭移民到美國的猶太人。

現在,貝果幾乎成了紐約的地道食品。

到了今天,貝果已經完全融入了歐美飲食文化,咖啡店早餐店輕食店都有貝果;

甚至近年在華人文化中,貝果也非常普及,不少城市連便利店都有包裝的貝果在賣。

在我家附近在大型超市中,也可以買到不同口味的急凍包裝貝果^^

貝果從波蘭的猶太人家鄉,漂洋過海到美國繁華大城,

非但沒有失傳,反而成了紐約特色之一。

貝果的故事,讓你想起什麼?

願我們都是柔韌的貝果麵包,適應轉變中的生命,散發自己的香氣

在紐約 - 貝果Bagel

貝果百吉餅

材料:(3個大貝果4個小貝果)

麵糰部份 -

高筋麵粉250 ……克

速發酵母…… 2。5克(約1茶匙)

水…… 180克

鹽…… 5克(1茶匙)

糖…… 12克(2。5茶匙)

油…… 10克(2茶匙)

燙麵團糖水 -

黃糖…… 45克(3湯匙)

水…… 625克(2。5杯)

*材料註解:

有些用鹽水來煮貝果,有些則用糖水煮(甚至焦糖水),

而且加鹽或加糖的多寡差異亦頗大,沒有特定的比例。

用鹽水煮過的麵糰,烤好後會變成表面微脆的貝果,有淡淡的鹹香;

而用糖水煮過的,烤好後有比較金黃的色澤,也有微微的香甜味道。

我這裡選擇了用淡糖水煮貝果,讓麵包表面有微微的淡金黃(如下圖)。

(用焦糖水煮的話,顏色會更加金黃)

另外,大家喜歡的話,還可以在麵糰表面沾裹芝麻或罌粟籽(Poppy Seeds)。

(就是加拿大人所說的「白百吉餅」和「黑百吉餅」了~~)

做法:

將麵粉,酵母,糖,鹽放入盆中,倒入水和油(圖一)。

用手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移到工作桌上,搓搓成一粗糙麵糰(圖二)。

抓住麵糰一角,將麵糰朝桌子上用力甩打出去(圖三),然後對摺(圖四)。

轉90度(圖五),拿起,再次用力甩打出去(圖六)。

重覆「甩打,對摺」的動作,直到麵糰變得十分光滑,且充滿彈性(拉伸出去又會縮回來)。

如果喜歡吃較有嚼勁的貝果,可以多搓揉5分鐘~~

在紐約 - 貝果Bagel

揉好的麵糰滾圓,收口朝下(圖一),放在薄薄抹上一層油的盤子中,蓋上保鮮紙(圖二),

放在室溫(溫暖潮溼的環境最佳)中靜置發酵2小時(圖三)。

可以用沾滿面粉的手指做測試:手指插進麵糰再抽出,洞口能保持,不回縮,就是發酵完成了(圖四)。

工作桌上薄薄撒上面粉,取出麵糰,將麵糰中的空氣用手輕輕壓擠出來(圖五)。

麵糰平分成3或4等份,每份滾圓(圖六),蓋上保鮮紙,鬆弛20分鐘。

不少傳統貝果以「酸種」發酵。延長髮酵時間(2小時)可以增添風味

在紐約 - 貝果Bagel

將小麵糰推壓成長扁形(圖一),由長的一邊緊密捲起(圖二),收口捏緊朝下放(圖三),

再將麵糰壓扁一次(圖四),再緊緊捲起(圖五),收口捏緊後用雙手搓成約30cm長條狀(圖六)。

壓扁,捲起,再壓扁,再捲起的步驟,讓麵糰更修長,亦讓組織更細緻,紮實!

在紐約 - 貝果Bagel

將長條麵糰的一端壓扁,拉闊(圖一),放上面團的另一端,頭尾接合成圈形(圖二),

用扁平的一端包裹好另一端,收口捏緊(圖三)。

蓋上保鮮紙,靜置1小時,進行第二次發酵,進麵糰變得蓬鬆(圖四)。

麵糰做長一點,圈圈中的空間才會大一點,發酵膨脹之後,就不會縮小不見了

發酵需要溫暖潮溼的環境,夏天可以放室溫中蓋好;

冬天則可以將麵糰放入不開火的烤箱,旁邊放杯暖水,保持溫度和溼度。

在紐約 - 貝果Bagel

黃糖和水放入鍋中,煮至砂糖融化(圖一)。

煮滾糖水,輕輕取起發酵好的麵糰,放入水中(圖二),

燙煮30秒後,輕輕翻面(圖三),再煮30秒。

用杓子取出麵糰,滴乾多餘水份,放入已鋪烘焙紙的烤盤中(忘了拍照)。

送進已預熱至190度C的焗爐中,烤15分鐘,或至表面微微金黃,取出放涼(圖四)。

發酵好的麵糰很柔軟,放入水中的時候要輕手。

建議每次只煮一個麵糰(除非鍋子真的很大),避免麵糰黏在一起。

如果想貝果麵包很有嚼勁,可以將麵糰每一面各煮1分鐘。

若想貝果麵包比較鬆軟,則可以縮短燙煮時間至每一面各煮15秒。

麵糰還有些水分不要緊,烘烤時會抽乾水份,但也不要一大灘水的。。。

在紐約 - 貝果Ba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