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斷生”這個詞,頻繁地出現在各大菜譜,和我師父的口中。

漢語詞典裡,斷生意為“臨危難而求必生”,並不是斬斷生死的字面意思。

在烹飪中,斷生意為“食材無生性,接近熟的狀態”。即非生非熟的中間態。

做菜時,斷生常作為調味開始的訊號。

“炒制斷生,加鹽”或是“炒制斷生,烹醬油”這樣的話,是出場頻率最高的。

毫不誇張地說,一道菜味道的好壞,其實從斷生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準確判定斷生狀態,是味道烹飪的基礎。

這大概也是烹飪的秘密,那種師父絕不會說,只能靠自己悟出來的絕招。

那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保留招數之一。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說到對於味道的看法,不得不提一個概念。

對專業廚師來說,

味道伴隨著菜品一同形成,同樣要經過生到熟的轉化過程。

用西紅柿炒雞蛋這道最基礎的國民菜來舉例吧。

這道菜的“標準”口味,是鹹鮮小酸甜。

我們把視線分為兩路,一路是菜品的成熟過程,一路是味道的成熟過程。

忽略前期準備工作,從下鍋開炒開始。

鍋燒熱,油燒熱,蛋液下鍋,持續翻炒,蛋液凝固,再到金黃,蛋香味越來越濃。

雞蛋從液態到固態,再到表面金黃,一步步完全熟化。

雞蛋的味道會隨著食材的熟化,從微腥演化成濃郁的蛋香味。

這裡有個小技巧,炒雞蛋的時候,油適當多一點,油溫適當高一點。

等雞蛋炒熟以後盛出,鍋裡還有底油,我管這個油叫做蛋油。

有他在,蛋香味不會因為雞蛋的離開而消失。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補一點油,油熱下蔥花熗鍋,下西紅柿,持續翻炒至西紅柿變軟出水。

西紅柿熟化後出水,內部味道會隨著釋放。

很多人做這道菜不熗鍋,會造成香味後勁不足。

蛋香加蔥香的組合,是經過廚房裡幾千年推敲的,加上蔥香的支撐,整道菜的味道會在鮮味基礎上補足香味。

鮮味和香味在菜品中,屬於互相支撐的關係,二者缺一不可。

開始下調料,鹽,白糖,生抽。

西紅柿斷生後開始調味,鹽的作用不再過多贅述。

因為西紅柿本味帶酸,需要糖來中和,降低酸味的尖銳。

生抽一點點即可,為了增加整道菜味道的厚度,以吃不到醬油味為標準。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下入炒好的雞蛋,轉中小火翻炒或者蓋上蓋子燜煮。

雞蛋下入後,從食材的角度來說,菜品已經成熟。

但從味道的角度看來,還差最後一步。

雞蛋的鮮味,與西紅柿的鮮味需要進一步的融合,蛋香與蔥香也需要時間去碰撞。

雞蛋吐油,吸收西紅柿汁水。

同時鮮香味道,在時間的作用下充分形成。

烹飪其他菜品,也是同樣的道理。

味道的烹飪,就是把味道從食材內部取出來,調味料加進去,融合味道再形成的過程。

在食材成熟的同時,也要同時關注味道的成熟。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那麼問題來了,單說味道烹飪的話,斷生是處在哪個階段?

之於烹飪,我所秉承的觀點,是

尊重食材本味,做最簡單烹飪。

雞要有雞味,魚要有魚味。

食材的本味,才是菜品味道的主角

類似“用這個配方,滷鞋底都好吃”的觀點,我並不贊同。

在這樣的前提下,斷生,其實就是味道烹飪開始的訊號。

食材斷生,代表了活性的喪失,內部汁水會裹挾味道衝破束縛而出。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本味開始登場後,調味料再依次出場。

細節摳的再深一點,食材本味中的異味揮發後,才是味道烹飪真正的開始。

至於再之前的醃製碼味,其實都是前期的準備。

因為只有在溫度的催動下,食材本味,調料本味才會得到充分萃取,新的融合味才可形成。

以一個大家想不到的菜品為例吧,炸醬。

為了不湊字數,還是從關鍵步驟開始說起。

油熱下入切好的五花肉丁,中小火慢慢煸炒,炒到五花肉出油。

炒肉丁的過程,對鼻子是很不友好的。

因為肉丁斷生後,首先出來的是腥味,而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當把腥味炒走了以後,被壓抑的香味會報復性的撲面而來。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把握這個時機,扔一嘬蔥花,再把調好的黃豆醬跟甜麵醬(比例大概3:1)下鍋。

中小火慢炒,炒到油醬分離就完成了。

炒醬的時候,胳膊最難受,為了保持受熱均勻,所以要一刻不停的翻動,胳膊很容易酸,麒麟臂也沒用,該酸還是酸。

甚至鼻子都能聞到淡淡的酸味,這個酸味是醬料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自然酸味。

把酸味炒乾淨以後,醬香味融合肉香會越來越濃。

所以說呢,感冒的時候不能做這道菜。

炸醬這事兒,不僅考驗手藝,還廢鼻子,聞了腥味兒聞酸味兒。

異味兒聞完了,香味到頂峰,這道菜的味道烹飪就算完成了。

以這道菜為例,是因為這道菜的特殊性。

這裡兩次斷生,分別是肉和醬。

兩次斷生後異味釋放,腥味和酸味。

這道菜是以味道成熟為標準,當味道好了以後,烹飪才能終止。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既然斷生這麼重要,怎麼判斷是否斷生了呢?

我總結了三種方法,顏色,形態和味道判斷法。

顏色

,視覺上很明顯的變化。

例如洋蔥斷生,會變乳白色。

土豆斷生,顏色變淺,變透亮。

胡蘿蔔斷生,顏色變深,變透亮。

豆角斷生,顏色變深,更綠。

最為明顯的是肉類,斷生時,顏色都會變淺。

大多數的食材,斷生時顏色都會有深淺的變化,這是個死記硬背的事兒,多炒多記就好了。

形態

,視覺上更明顯的變化。

例如綠葉蔬菜焯水,出水變蔫。

雞蛋液由液態,變為固態。

香菇丁吃油吐油吐水,整體縮小一圈兒。

味道

,嗅覺上味道訊號。

從嗅覺上來說,也能確定斷生的訊號。

我們初次聞到某食材本味的時候,正是處在斷生的階段了。

像前面說的肉香味,蛋香味,蔥香味。

菜品味道的好壞,“斷生”那一刻是關鍵

食材各種各樣,本味也各不相同,有的味道容易獲得,有的相對難一些。

讓鍋裡食材和調味料本味的揮發,在同一個時間節點都處在各自頂峰狀態,其實才是味道烹飪的目的。

當然了,也是廚藝高低的差別。

下一篇,再深扒一下味道烹飪的哲學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