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五月白糖搵粽子”嘞!寧波地道鹼水粽這樣出爐

“五元錢三隻,鹼水粽、豇豆粽……”

城區,菜場門口,一陣高過一陣的吆喝聲,一下把端午節的“氛圍感”拉到滿分。

和家裡的鮮肉粽、香菇粽、蛋黃粽“大眼瞪小眼”已經快一個星期了,楞是提不起“拆箱”的興致。

帶著被吆喝聲勾起的、久違的對“五月白糖搵粽子”的念想,出發去找地道的鹼水粽嘍!

“五月白糖搵粽子”嘞!寧波地道鹼水粽這樣出爐

老底子的鹼水粽,撒上白糖,不僅扛餓,還能吃出甜品的口感。記者 崔引 攝

6月12日,早上8點,東錢湖畔,風還帶著一絲涼意,習慣了早起的人們已經忙碌開了——

湖畔的小院裡,特地從山上撿來的箬殼早已浸泡在水裡。

寧波人習慣用箬殼包粽子。《說文》中說:“楚謂竹皮曰箬(ruo)”,說白了,箬殼就是毛筍在成長為竹的過程中層層脫落的竹皮,內面呈光滑的肉色,外面則是帶有絨毛的褐色。

包粽子用的箬殼,最好是找竹子嫩頭脫落的,寬10釐米左右。箬殼撿來後要先洗淨,最好是用刷子刷一遍,再曬乾;等到要用時,拿到水裡泡軟捋平。

對了,上點年紀的寧波人可能更習慣管箬殼叫“nie(聶)殼”,就像習慣管邱隘叫邱ga(噶)一樣。

“五月白糖搵粽子”嘞!寧波地道鹼水粽這樣出爐

用來包鹼水粽的箬殼,寧波人習慣叫“nie(聶)殼”。記者 崔引 攝

一旁的小方桌上,搪瓷臉盆裡,加了鹼水的糯米泛出微微的黃色。

很多吃過鹼水粽的人之所以會對鹼水粽“念念不忘”,多是因為它具有清爽、Q彈的口感。這得歸功於鹼水。鹼水在粽子裡發揮的主要作用就是吸收水分,產生良好的黏性和彈性。

看著好像挺簡單的?事實上,鹼水和糯米的配比,是鹼水粽成功的關鍵。鹼水若放多了,最後煮出來的粽子就會太過凝固;鹼水若放少了,粽子則會色淡味寡,如同一坨散沙。

鹼水是現成買來的。回到過去,若是真講究,包鹼水粽用的鹼水也是要自己動手做的。田間地頭俯拾即是的黃稻草,收拾起來洗淨、曬乾,然後燒成灰燼,倒在紗布上,再用滾燙的熱水衝下去,瀝下的汁水是最原始、自帶稻草清香味的鹼水了。

“五月白糖搵粽子”嘞!寧波地道鹼水粽這樣出爐

一張箬殼,一把加了鹼水的糯米,就是一枚簡簡單單的鹼水粽了。記者 崔引 攝

“五月白糖搵粽子”嘞!寧波地道鹼水粽這樣出爐

怎麼包粽子,並沒有太多秘訣,“唯手熟爾”。記者 崔引 攝

“五月白糖搵粽子”嘞!寧波地道鹼水粽這樣出爐

好吃的鹼水粽是要用大灶“燜”出來的。記者 崔引 攝

一個、兩個、三個……滿滿一臉盆粽子已經準備好,而一旁廚房裡的大灶還沒來得及“生火”。

別說城市,就算是在周邊地區,大灶,尤其是能用的大灶,都已經不多見了。要知道,這可是煮出好吃的鹼水粽的“秘密武器”,因為真正好吃的鹼水粽是“燜”出來的。

掐著時間,一般要等到下午才會開始燒火煮粽子:先用大火“攻”上半個小時;再改用小火“燉”上三四個小時;隨著夜色降臨,灶膛裡的火也慢慢熄滅,不要著急把粽子拿出來,而是要利用灶膛的餘溫把粽子“燜”上一夜。

等到第二天早上,剝開粽葉,咬上一口,就會有一種老人家口中“韌結結”、年輕人口中很“Q彈”的口感了。

別說粽子冷了不好吃,像這樣燒出來的鹼水粽,涼涼的,然後在吃之前撒上一小撮糖,或者直接蘸著糖吃,硬是能吃出清涼冷飲的感覺來。

記者 石承承

【來源:寧波晚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