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我一勺三花淡奶”“全是科技與狠活啊哥們”

,相信只要我提到這兩句話,你們腦海出已經迴盪起這附有魔力的聲音。

在這個人人參與“海克斯”的年代,究竟何為真假與0新增。

今天我們就日常生活中最喜愛的火鍋伴侶肥牛捲來探討一下它是否真的是牛肉的產物。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肥牛的英文是 “beef in hot pot”,直譯為“放在熱鍋裡食用的牛肉”。

肥牛,只是商品的名稱,它是指在牛的身上,透過排酸處理,緊接著切薄的,肥瘦相間的,便於在火鍋裡涮食的牛肉片。

任何物品都有好壞之分,而現在價格似乎成為我們評判一個產品是否高質量的標準,肥牛也不例外。一頭500公斤的牛,經過宰殺、分割後,能做牛肉片/肥牛卷的牛肉不到三分之一。因此牛肉的價格高也就導致了真正意義上的肥牛價格高。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但是在這個商品化非常繁榮的時代,只是一個肥牛卷也能生產出多種多類的產品。

在這些產品的總歸類無非就兩種,分別為:原切和合成。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何為原切,字面意思就能完全解釋,直接從牛身上切下來,不同部位叫法也不同,

例如眼肉、腹肉肥牛、雪花肥牛等。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而合成就比較富含“科技與狠活”。當然不是說所有的合成肥肉都是貶義詞。

其實正規合成肥牛是把牛的純瘦肉和肥肉收集起來,用新增劑粘合、壓縮、冷凍,再切成卷。市面上大部分涮火鍋的肥牛卷,都是這類合成的肥牛卷。

合成肥牛卷的製作方法大同小異,有點類似灌香腸的原理,只不過合成牛肉卷還需要用切片機切成薄薄的厚片。在這個環節中,原料的使用與規範就是判定是否“海克斯”的最真實依據。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其實“海克斯”現象也提高了人們購物的選擇意識,會透過看配料表判斷產品是否安全放心。

就肥牛卷而言,很多產品的背後會標註其成分表。

不論是網購還是逛超市,肥牛類產品層出不窮。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怎麼選擇呢?

1、看產品名字

原切肥牛是很能表現產品質量最直接的證據,因此產品只要是符合原切標準,商家肯定會把原切這兩個字表明,

而那些不標準原切二字的,那肯定就不是高質量的原切肥牛。同時可以看一下生產標準,

加工標準:SB/T10379和SB/T 10482的是合成;GB/T 17238和GB 2707是原切。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2、配料表

作為肥牛的第一步肯定是牛肉,因此只有配料表第一位是牛肉的產品,才算是合格的合成牛肉。

同時可以判斷一下產品類別,用於菜餚製品的合成牛肉質量相對要高一些。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關於配料表後方的新增劑,那第一直覺肯定是越少越好,

但是也不要因為一些你不認識的新增劑而恐慌

,有些新增劑的新增本質是為了保持肉質鮮嫩或者能夠便於儲存,含量微乎其乎。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過了選擇那關,我們就要實踐看我們的肥牛們是否真的“肥”,畢竟試驗出真知。而我們的實踐方式就是透過涮煮要實地考驗肥牛是否合格。

肥牛下鍋後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它的肉質。如果肥瘦切割特別整齊,但是一下鍋就變得散松沒有韌勁,這種肥牛的肉質不過關。而下鍋後,肥牛整個皺皺巴巴縮在一起不散的,是真的牛肉。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去正規餐飲店去消費,一些街邊自助小火鍋用低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所有的產品我們都看不到任何的資訊,很難判斷即使是合成肥牛到底用的到底是不是牛肉。

海克斯科技下,火鍋界的肥牛到底牛不牛

總體來說,肥牛的價格和質量成正比,有條件的可以選擇價格較為高的產品,而如果就是普通老百姓也不必過於追求所謂的“0新增”產品。

海克斯只是一種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的督促手段,並不是說所有的新增劑都是對人體有害,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