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湖南特色小吃的介紹,每一個小吃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1。龍脂豬血

湖南特色小吃的介紹,每一個小吃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長沙的豬血湯,俗呼之“麻油豬血”,書載以“龍脂豬血”最為出名。料雖簡單,搞得好卻是香香脆脆,辛辛辣辣,熱氣歡騰,正合長沙人的胃口;而豬血原本取自手工殺豬場那冒著熱氣的新鮮豬血,在家中攤主們早已將溫熱鹽水把它們凝固好了,下到鍋裡,紅紅潤潤,細嫩嫩軟似豆腐。有些文化的長沙人(長沙小吃重鎮火宮殿的“老八董”中就有個叫葉德輝的文化人)想象那龍肝鳳脂也不過這般,於是就給那豬血湯取了個好聽的名“龍脂豬血”。更何況“龍脂豬血”還要在熬成的肉骨頭鮮湯中打個轉身,真是人間美味啊!趕冬夜您在街頭偶爾遇上,得趁熱一口喝下去,周身暖和和,餘味無窮也;這樣的夏天的早晨喝它也不錯呢,爽爽口,開開胃,增進了食慾,在太陽的熱力還未發散時,一天的幹勁由此不覺又添幾分也。

龍脂豬血,是指加工後的豬血特別嫩滑,有如龍肝風脂一般美味。龍脂豬血用新鮮豬血味原料。制好的豬血輔以幹椒末、冬排菜和芝麻油,味微辣而香脆,爽滑鮮嫩,十分可口。特別是在冬天,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豬血,能使周身暖和,五腑受用。

2。芷江鴨

湖南特色小吃的介紹,每一個小吃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芷江鴨是風靡湘西的傳統名菜,不但“肥美”,而且在“炮製”工夫上具有獨特的傳統工藝。名師精製的成品,觀其色則紅黃藍白黑五色俱全;品其味是香甜五味俱全;其拌料更是五花八門,各有其美。拌以“廣荷”及“毛豆子”的鴨子菜是“侗家”農村待客的家常菜;拌以“板栗子”的“板栗鴨”則是席上的珍品了。

3。臭乾子

湖南特色小吃的介紹,每一個小吃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臭乾子,又名“臭豆腐”,是長沙的特色,聞著臭,吃著香”—— 這是長沙人對臭乾子的描述它是由豆腐,滷水,辣椒等原料經過一系列加工。“臭乾子”又名“臭豆腐”,是長沙的特色,脆脆的,嫩嫩的,好呷的不得了,“臭乾子”外面黑黑的,脆脆的,裡面白白的,嫩嫩的,所有的辣椒汁都藏在裡面了

4。缽子菜

湖南特色小吃的介紹,每一個小吃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缽子菜原本是常德民間極其普通的飲食方式,現在隨著常德廚師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受到人們的鐘愛。在當今鄉土菜流行的時候,城市裡到處可見“常德缽子菜”耀眼的招牌,不起眼的土菜被大賓館推上了席面,為廚者被高薪聘請者有之,外地大廚來常德學習者有之,上書見報者有之,著書立說者有之,一時間常德缽子菜火了。

“缽子菜”又稱“燉缽爐子菜”、“燉缽菜”、 “火鍋”,它和北方的涮鍋、四川火鍋、砂鍋同出一脈,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在陶器發明的新石器時期就早已出現,直到青銅時代,那時的炊器就是“鼎”,《韓詩外傳》中記敘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四周,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古代先民“烹於斯、食於斯”炊、食合一的鼎食文化的特徵。陶器發明的初期,對食物加熱的炊器往往也是人們的食具,這種狀況延續了很長時間,雖然後來炊、食器的功能慢慢分開,但有的還一直保留著二者皆備的功能,比如漢代出現的“五熟釜”就是現代多味火鍋的鼻袒,還有“燜缽”,南北朝時稱“缹”(fou),既是製作火工菜,上火燉、燜的炊具,又是可以下襯底盤上桌直接供食,保溫效能較好的餐具,也就相當於現代“砂鍋菜”、“煲仔菜”。而常德缽子菜是將事先初步烹製好的原料,用陶製的燉缽、砂鍋或金屬小鍋盛裝,隨小火爐上桌,由食者邊煮邊吃,這種方式更加完好地保留著古代先民“鼎食文化”的古樸遺風。

5。永州血鴨

湖南特色小吃的介紹,每一個小吃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永州血鴨是湖南永州的一款傳統名菜,具有美味、開胃涼血的特點。傳太平天國起義初期,太平軍首領洪秀全率眾將士攻打永州城,特命廚師長在天黑前把飯菜做好,好讓眾將士們吃飽喝足後英勇殺敵。廚師長在煮鴨時發現:由於時間緊迫鴨毛沒有拔乾淨,這樣肯定會影響大家的胃口,弄不好誤了軍機大事有砍頭的危險。為了顧大局,也為了保小命,廚師長急中生智,就把殺鴨時的鴨血全倒進了鍋裡。到了開宴時間,一碗碗拌有鴨血的鴨餚全部端上了桌。結果大家胃口大開,個個吃得肚如戰鼓,自然拂曉就大獲全勝。慶功宴,有人問廚師長昨晚做的什麼菜,老廚子結結巴巴答不上來。最後還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嬌說了句:就叫它“永州血鴨”吧。於是“永州血鴨”便由此而得名,並一直流傳至今。經過歷代永州廚界精英潛心鑽研、精心烹製,“永州血鴨”以其獨特的口味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