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在《太平廣記》裡記載了一個故事:書生李章武到華州訪友期間,與一女子相愛,臨別時對方贈送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賦詩曰:

從古至今,戒指在愛情中都蘊含著一份承諾和心意。

而最近,一款戒指卻敗在“真愛”上。

01

你的真愛,用500塊就能銷燬?

號稱“一生只送一人”的網紅DR鑽戒翻車了。

還是栽在自己的口號上。

事情起因是某粉絲拿著自家愛豆的身份證號碼在網上瞎查,竟然發現對方已經和其他人買了DR鑽戒。

他順藤摸瓜查下去,還炸出了12位未婚偶像購買DR鑽戒的記錄。

(裡面居然包括一位女愛豆)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圖源:豆瓣)

如果只是偶像隱婚,只能算得上是娛樂新聞,但魔幻的是,後續的發展差點就上升到法治新聞了。

在涉事偶像紛紛站出來否認後,突然有個粉絲出來道歉,稱

自己透過黃牛非法獲取了藝人的身份證號,並冒名購買了鑽戒。

該粉絲在道歉信中坦言——

是我突發奇想,嘗試輸入該藝人的身份證號和自己的手機號購買鑽戒,本以為會再次驗證是否是本人,不會購買成功,沒想到卻直接下單成功。

據財經網報道,身份資訊能在未經權利人同意授權的前提下被公開查詢,這有可能涉及到因未盡個人資訊保護義務、而引發侵權行為。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網友在微博曬出手寫道歉信和購買記錄)

隨著事件的發酵,甚至有流言稱,。

DR鑽戒迅速作出反應,釋出宣告否認此事,甚至關閉了其“真愛驗證查詢系統”。

但關於冒用身份證的情況仍舊沒有答覆,不少網友嘲笑道——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DR鑽戒針對購買可被消除問題的宣告)

原本對於鑽戒購買者而言,購買記錄的查詢是一次情感的見證,但粉絲一次自私的行為,讓DR官方一直引以為傲的“真愛協議”像一張廢紙。

個人購買記錄如果輕易被其他人取代,那麼浪漫的承諾只會變成一場誤解,甚至是危機。

同時,這不由得引起不少網友好奇,

原來還有人會為

以DR為代表的真愛營銷買單

02

故事說得好,真愛跑不了

每個商場裡,但凡站在DR門店,都很難忽視那句slog:

“男士一生僅能定製一枚”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圖源:網路)

為了配合這句話,將儀式感拉滿,DR還設計出一份“真愛協議”——

1。購買者須年滿18歲;

2。男士須持本人有效身份證;

3。購買鑽石只能送給另一半,而非自己或親友;

4。您已考慮清楚受贈人是您的一生唯一真愛,將與她共度餘生;

5。將來無論任何原因,都不能再送第二人,且不能刪除購買記錄。

一對小情侶共同簽字後,將會生成兩人專屬的真愛編碼,並錄入“真愛驗證查詢系統”。

簡單來說,買它家的一個鑽戒,相當於昭告天下,自己有了唯一的ta。

也正因如此,粉絲見到自家愛豆買了DR會如此驚訝。

畢竟,在小年輕心中,“一生送一人”的DR,象徵著唯一的真愛,這是要談婚論嫁的節奏。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DR官網上顯示的真愛協議,連結婚證都不敢這樣寫)

在各大影片號裡,DR更打造出全網最敢拒絕客人的櫃姐人設。

買鑽戒猶豫不決?——對不起,DR不賣。

想買第二枚給另一個女人?——對不起,DR不賣。

給不起未來的男人?——對不起,DR不賣。

……

如此傲氣的櫃姐,時不時還對你進行“愛的教育”。

收了三枚戒指的女海王,在她面前都甘拜下風,承認錯誤。

她們比民政局的知心大姐大哥,更懂得愛情的難得。

打算離婚的夫妻,在聽完櫃姐的“你們當初是真愛啊”,當場復婚。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DR憑藉這一套營銷組合拳,一躍成為鑽戒定製品牌裡的網紅,成為萬千痴男怨女心中夢寐以求的求婚戒指。

在小紅書這個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上,有大批年輕女生在曬出DR鑽戒時,同時還要撒一把狗糧。

被DR狙擊的當然不僅是小女生,小男生也照樣受用“真愛營銷”。

此前有個輟學創業的00後,怕女友上大學後被搶了,當著眾人的面跪地送“DR鑽戒”,還拉起“這輩子歸我了”的橫幅。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果然,DR鑽戒故事講得好,真愛跑不了。

根據戴比爾斯資料顯示——

DR鑽戒的主要消費群體中,

年齡在34歲以下的人群貢獻了超過90%的收入,其中又以25-29歲的年輕人們佔比最高。

他們追求“唯一的愛”的精神,讓這家碰瓷大品牌Dior的中國本土珠寶品牌賺足了名聲和金錢。

2017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時間裡,DR自營門店的數量從130家猛增到375家,海外門店還開到了浪漫的巴黎盧浮宮附近。

DR的營收也在增速飛快。

去年,DR的母公司迪阿股份的營業收入為24。64億元,淨利潤5。63億元,但光今年上半年,迪阿股份的營業額就跳到了23。2億元,直逼去年一年的收入。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市界依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製作的迪阿股份業績圖)

雖然賺夠了錢,但DR更在乎自己的營銷品牌效果,而不是產品本身的打造和維護。

至今,DR都沒有自己的生產線,鑽戒都是外包生產,在黑貓投訴平臺更是聲名狼藉。

買他家的鑽戒,就像是抽盲盒一樣,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那枚鑽戒帶給你什麼樣“驚喜”。

03

當代年輕人的愛情,從為“承諾”買單開始

在知乎有個熱門話題

“買DR鑽戒的那些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從這個問題中,不難發現,大家都想找尋純粹忠貞的愛情故事。

就像是之前《漠河舞廳》張德全老人堅持三十年以獨舞的形式紀念去世的妻子的行為,讓全網破防一樣。

但負面情緒的情感類新聞層出不窮,離婚率居高不下,“月拋戀愛”“日拋戀愛”盛行的當下,人們如何快速甄別真愛?

在《瘋狂的石頭》裡,回答了這個問題:

“要浪漫,先浪費”。

既然真愛難尋,消費主義洗腦下,高消費付出成了“真愛”的點金石。

反正都是浪費金錢,但我選擇為你浪費,將愛情裡的“唯一性”和“排他性”發揮到極致。

而這大概也是鑽石營銷的本質吧。

畢竟,戴比爾斯的一句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將鑽石和“永恆”捆綁在一起,使之成為了忠貞愛情的象徵。

鑽石的溢價再也很難說清究竟是因為它能“保值”,還是為了那份不朽愛情的幻想買單。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這句話出現之前,你可以用鑽戒求婚,在這話出現之後,你只能用鑽戒求婚。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DR作為珠寶界的營銷天花板,更懂得將自己包裝成“真愛鑑定師”。

畢竟比起口頭承諾,當代年輕人更相信具有“社交性”的愛情見證。

於是產生了這麼一個段子:

“真愛系統”的存在相當於將愛情簽字畫押,日後即便反悔了,也能在社交平臺上“對簿公堂”。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但可惜的是,這場忠貞的愛情遊戲,需要兩個人都相信DR裁定才能成立。

就算男生願意送DR給自己,難保他未來不會送卡地亞、蒂芙尼、寶格麗等“超級真愛”產品給另一位“真愛”。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網友在某公號文章後的留言)

再則,這場愛情營銷只要再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錯漏百出。

DR這種沒有容錯率的戀愛觀,被網友戲稱DR鑽戒其實是“處男膜”,只把第一枚戒指受贈人當做真愛,第二枚戒指的主人就不算是“真愛”了嗎?

更重要是,強調男性是購買者,女性是受贈人,也恰恰在傳遞出女性對婚姻的安全感依舊要依賴男性承諾的訊號。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網友在某公號文章後的留言)

說到底,對於愛情,每個人都想要一個承諾。

只是現實生活中,人心難測,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一份感情總會面對重重考驗,就算是是王子與公主的故事,最終也有柴米油鹽的煩惱。

一枚戒指、一張協議帶來的承諾,只能說明當時有“永遠在一起”的決心,僅此而已。

如何讓感情穩定和長久,始終是兩個人一輩子需要完成的課題,裡面很複雜,但也足夠真實。

鑽石有價,愛情無價。

為愛情買單的,永遠不應該是金錢。

DR鑽戒成“真愛裁判”:愛情被物化後,剩下什麼?

(不堪重負的巴黎愛情橋,也在為愛情買單)

正如一位網友調侃道:在DR出現之前,世界從不缺少真愛;在DR出現之後,世界上的真愛並不會變多。

轉發這篇文章給身邊的ta,問一下:“還需要一枚DR鑽戒保障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