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師在課堂上,為何不講“田忌賽馬”後續?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慘重

我們都學過“田忌賽馬”的故事,當時從魏國逃出來的孫臏來到了田忌的府上,做起了田忌的幕僚,當時的齊國國君是齊威王,也是戰國時期的一代雄主,但是老師為什麼不講“田忌賽馬”之後的故事?你看下田忌的結局就知道了。

老師在課堂上,為何不講“田忌賽馬”後續?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慘重

田忌當時是齊國的將軍,作戰勇猛、身先士卒深得將士們的愛戴,齊威王很喜歡和田忌賽馬,由於齊威王是一國之君,所以擁有的馬匹自然要比田忌的馬要好,但是也沒有強太多,每一次比試賽馬之時,都是分上、中、下三等馬來比試,田忌是一個直率之人,並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每次都老老實實地將自己的馬的優劣分為上中下三等來和齊威王的馬來比試。

每一次比試的結果都是田忌輸了,但有一次是田忌贏了,因為孫臏的緣故,孫臏看出了田忌的馬雖然不如齊威王的,但是上等馬要比齊威王的二等馬快,二等馬要強於齊威王的三等馬,於是他讓田忌使了個計策,將三等馬扮作一等馬,捨棄掉第一局,贏下後兩局,這樣一來就是2比1,隨後田忌贏了。

老師在課堂上,為何不講“田忌賽馬”後續?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慘重

齊威王很是疑惑這次比賽的結果,於是田忌道出了實情。於是齊威王立馬約見了孫臏,他對孫臏的兵法韜略大為讚賞。公元前353年,魏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認為這是一個挫敗魏國的大好機會,於是他拜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讓他們率領10萬齊軍去解救趙國危機。

此戰田忌的意見是直接硬剛魏國,直撲趙國邯鄲,和魏軍決一死戰。這確實也符合田忌為人豪爽的性格,但是孫臏認為“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戟,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矣,”也就是說要找到問題的利害關鍵才能夠解除紛繁雜亂。

老師在課堂上,為何不講“田忌賽馬”後續?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慘重

這一戰也使為後世傳頌的經典戰役,齊軍派了一支小部隊前往趙國假裝解救,另一方面則派大部隊輕裝簡從前去魏國,正當魏將龐涓與趙國激戰正酣時,魏國都城大梁方面傳來急報,齊軍正在猛攻大梁,於是龐涓也顧不得邯鄲的戰況,馬上發兵回援,然後孫臏在其必經之地設伏,大敗魏軍,龐涓狼狽逃脫。這也就是“圍魏救趙”的由來。

公元前343年,魏國再次出兵攻打韓國,韓國又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再度啟用兩人,這一次孫臏故技重施,再次出兵攻打魏國都城,龐涓再次被牽著鼻子走,在其回援的時候,孫臏使出了減灶計,故意麻痺龐涓,龐涓果然上當,只帶了一些輕騎兵就孤軍去追齊軍,結果又中了孫臏埋伏,這一次就沒有那麼好運,直接被齊軍萬箭射殺。此戰齊軍不僅大破魏軍,而且還俘虜了魏國太子。

老師在課堂上,為何不講“田忌賽馬”後續?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慘重

兩次大戰的勝利,不僅挫敗了魏國,而且使得齊國隱隱成為了齊國之中實力最為強勁的國家,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功臣顯然是田忌,這樣一來齊國國相鄒忌就不答應了,於是他設計陷害田忌,而齊威王得知以後勃然大怒,然後田忌就逃到了楚國。直到齊宣王時期才被請回來。

其實齊威王這招借刀殺人用的並不高明,功高震主這件事只適用於庸主,齊威王是有心爭霸的,田忌一走,孫臏害怕禍及己身,於是也歸隱了,這樣一來雖然齊國稱霸了,但是齊國人的氣量也被天下人所看到了,所以後來齊國並沒有更進一步。雖然維護了王權,卻失掉了天下。

老師在課堂上,為何不講“田忌賽馬”後續?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慘重

反觀西邊的秦國,當時秦孝公釋出求賢令,許諾如果誰能夠令秦國富強的話就願意將秦國的一半分享給他,於是衛鞅這個治國大才就馬不停蹄地趕往了秦國,經過了衛鞅的20年變法,秦國開始變得富強起來,而且經受了山東六國的數次合縱攻伐,齊國到了齊閔王時期,被樂毅率領的合縱軍隊差點把齊國給滅了,所以說最終天下的歸屬還是給到了那個胸懷更加寬廣的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