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廈門翔安區:打通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建設的橋樑

本文轉自:人民網

廈門市翔安區探索打造數字化誰執法誰普法動態智慧管理模式,推進數字化普法理論、平臺及指標創新,成為可複製可推廣的專案。2021年8月,已被納入福建省“八五”普法規劃。

創立智治共治普法新理念

廈門翔安區:打通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建設的橋樑

運用動態智慧管理平臺開展“捂好錢袋子”普法專項督導

充分運用大資料時代以及資訊化發展成果,創造性地提出智治共治普法理念。“智治”提升精準維度:即運用科技賦能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並借鑑網約車智慧管理的思路,對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及社會熱點問題,強化動態專項智慧管理,提升普法精準度及針對性,實現“智治”目標。“共治”打破對立思維:跳出政府主管部門的“管理”思維,變“以普法者為中心”為“以受眾需求為中心”,改變普法責任主體和受眾對立的意識,開展依靠以人民為中心的普法工作,讓民眾在普法活動中樂於參與、積極反饋,讓廣大群眾共享普法成果,不斷實現“普法好不好群眾說了算”,達到普法“共治”目標。2021年,智慧平臺根據智治共治普法理念設定生成專項普法督導任務10件,精準向16個涉及部門下達;開展智慧互動普法活動16期。

創設資訊化普法新平臺

廈門翔安區:打通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建設的橋樑

動態智慧管理平臺有效解決普法管理難題

在全國率先自主研發普法動態智慧管理平臺。開創普法e考核:2017年3月,自主研發的“普法指數年度考核系統”在全國率先施行普法線上考核,注重普法工作日常智慧督導。平臺透過雷達搜尋、智慧歸類彙總等手段,作為普法資料庫的資訊補充來源;針對不同的量化指標,提供不同的指標演算法,實現即插即用的智慧打分模式,在系統中實時顯示各部門的普法分數,確保考核過程的透明與公正,實現了從紙質檔案考核到電子化動態考核的飛躍。打造“四化”普法資料中心:2020年3月,對原系統升級為“翔安誰執法誰普法動態智慧管理平臺”。管理平臺注重普法大資料的整合與運用,打造集實時化、智慧化、集約化、互動化為一體的普法大資料中心。其中,管理平臺設計了多層級使用者管理員,可一次研發多地使用,節約成本,提高資料的複用和共用,並利用大資料技術逐步夯實普法大資料平臺,並進行集中視覺化展示,實現“集約化”功能;利用集約化平臺在平臺上實現各種普法互動。對外,探索實現公眾評議;對內,構建標籤體系,對海量的普法資料提供多維度、全方位、智慧化的歸類和彙總展示,在部門間進行普法活動(案例)分享和學習,使該平臺成為有溫度的“法治之家”,實現“互動化”功能。當前,全區管理平臺使用者共計50個,共擁有8032條普法資料,其中共享335條資訊,普法創新資料達312條。

建立兩位一體評價新體系

廈門翔安區:打通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建設的橋樑

翔安區誰執法誰普法動態智慧管理平臺啟動暨平臺使用操作培訓

開創“宏觀+微觀”普法評估體系。“微觀考核”突出操作性:2013年推出普法年度考核方案,實行考核頻率、評分差異化管理,確保各部門對年度普法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年終,把各部門普法責任落實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範疇中,建立剛性約束機制;“宏觀評估”突出指導性:開展課題研究,推出《翔安誰執法誰普法動態智慧管理暫行辦法》,辦法包含有常態管理、專項督導、激勵創新及公眾評議四部分,條款共計18條。該指標體系運用內部評估與公眾評議相結合模式,並在指標權重設計上採用“德爾菲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同時兼顧各部門共同但有區別的普法責任,旨在實現考核、激勵、引導功能,並真正讓公眾理性參與普法評估。(圖文由翔安區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