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當你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有感覺?心理學家這樣說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實,這一法則對心理也同樣適用。人們常說,當你老是打噴嚏時,往往代表有一個人在想你;如果耳朵發紅,則是有人在唸叨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兩個人的相處時間久了,隨著默契度的上升,對方的一顰一笑都是能夠被我們很好地接收。你是否想過,當你想念一個人時,其實對方也能感應得到。

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很多無法以常理解釋的事情,如常常聽說,雙胞胎即使不在一起,也能夠感應到彼此內心的想法。

當你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有感覺?心理學家這樣說

當親人發生不好的事情時,即使我們並未在其身旁,內心也可能有不舒服的感受。其實,這或許是知覺選擇性引起的。

心理學上的知覺,是指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整體反映。

知覺對人體而言,更像是一個接收器,如果我們需要對一個陌生事物進行相關學習,首先就得藉助感覺器官把握好事物的特性,記憶事物還得靠人體的知覺。

神奇的是,我們並不會將周圍的所有人、事都刻畫在腦海中加工成永恆記憶,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個體刺激的事物才能被記住,這便是知覺選擇性。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信念夠強大,心中越將一個人看得重要,對其知覺的力度也就越大。

當你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有感覺?心理學家這樣說

這是在無形中為個體構建了心理暗示,這種暗示的存在,讓個體的日常行為也受到影響。

為何人們常說愛是藏不住的?如果你對一個人足夠喜歡,便會表現出與喜歡相對應的行為,做出一些有利於對方的事物,讓其接收到你的好意,這樣特殊的行為也能夠被對方感知。

正向的心理暗示會讓個體在與人交往中,朝著更親密的方向前進,當你得知自己是喜歡對方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產生親社會行為,竭盡所能幫助對方。最終,對方也能夠感受到你的好意。

其次,之所以“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因為你對一個事物的執念夠深,認知思維也更深刻,正如一個莫比烏斯環般無限迴圈。

當你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有感覺?心理學家這樣說

弘一法師曾經說過:“世界是個迴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因它在傳遞你心間的聲音,綿綿不絕,遂相印於心。”

若個體的執念夠深,其他事物便干擾不了自我,所念會演變成一系列自發行為,尋找與執念的相關,冥冥之中深受執念控制,與想念的人創造聯絡,最後無形中傳播自己的念想。

所以,兩個相愛的人會經歷從沒有任何聯絡,到逐漸熟悉彼此,也更加懂得彼此的心靈。

當兩個人的情感到達一個境界時,便能達到不用表達出來,透過眼神互動便能理解彼此內心想法的默契。

當你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有感覺?心理學家這樣說

因此,心電感應是合理存在的,並沒有我們所認為的那般玄。如果你想念一個人只是單相思,對方根本對你無意,那麼心電感應是無法實現的。

只有足夠了解,才能確保心電感應的發生,否則只能變成自我的遐想,試想日常生活中,能夠相互理解的關係才是最長久的。

如果只有單方面的付出與接受,勢必屬於短暫的情誼,我們只能將執念付之於愛我們的人。

這也告訴我們,當你並未得到想要的迴應時,並不是說心電感應不存在,而是對方的心裡或許沒有你的位置,那麼我們也沒有必要讓自己深陷其中。畢竟,任何一段關係都講究雙向奔赴,而不是單方面的努力。

其次,心電感應是基於兩個在生活中能產生聯絡的人。

當你在想念一個人的時候,對方也會有感覺?心理學家這樣說

即使現代生活的節奏很快,也不能阻礙兩個人的情感發展,對待身邊人,若想保持這種心電感應,還得與他們多多產生聯絡,才能更加了解對方的想法。

- The End -作者 | 湯米參考資料:《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