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明看到危險,為什麼人會原地不動?

明明看到危險,為什麼人會原地不動?

灰犀牛是什麼?

米歇爾·渥克認為,灰犀牛是我們人人都看得見的、迫在眉睫、高機率會發生的、衝擊力極強的危機。

灰犀牛向你衝過來,你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躲、我閃、我跳。

但現實是:

“人們真的就會一動不動。

石化了。

為什麼?

因為遭遇危機時一動不動,

僵在當場是人的一種普遍本能,很難克服。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電影裡,汽車要撞到人身上了,那個人的腳像釘在地上一樣,連躲也不知道躲。

“很多時候,對行動的抗拒心理是非常強大的,強大到我們

坐以待斃

,或者導致出現更加糟糕的情況。”

更可怕的是,致使我們犯錯的思想動因,會反覆作怪。一次被灰犀牛撞,下一次就能躲開嗎?大機率還是不能。

因此,要躲避灰犀牛,我們必須發現自己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認知偏差,並找到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為什麼會避不開“灰犀牛”?

米歇爾·渥克認為:

因為我們不願意正視它。

我們不做任何進一步的追問,因為我們不願意知道答案。

我們害怕知道答案後,就不得不去處理各種麻煩棘手的問題,

更害怕事情不能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往好的方向發展。

面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我們總是過於樂觀,

無視十拿九穩的事情也可能出錯的事實。

即便是我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當前存在的危險,

我們仍然不會採取適當的行動去預防災難的最終發生。

意識到危機的存在,卻不願意進一步追問。

其實是一種認知失調的表現。

社會學家費斯廷格最早提出“認知失調”的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很聰明、很理智,

相信自己的判斷。

一旦有徵兆預示自己是錯的,

人們就會傾向於篡改事實、否定證據,

並且會為自己找很多“大腦願意相信的”證據。

證明自己是對的。

認知失調就這樣發生了。

在這種心理因素的驅動下,人很難正視問題。

這也是人在遭遇“灰犀牛”後,

會經歷

的第一個心理階段:

否認。

米歇爾·渥克說,否認情緒是許多災難之前或之後一種最普遍的現象。

經過了否認的階段後,人們會給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拒絕行動的理由。

然後來到

第二個心理階段“得過且過”。

想方設法把問題推給未來。

比如後天就要開學了,還沒寫完的作業,你會今天就搞定它嗎?

不,你一定會明天晚上才開始寫。

(不排除有優秀的人明天下午就開始動筆的)

第三個心理階段:判斷性階段

美國著名的精神病學專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曾經詳細論述過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通常是人們開始在內心判斷、質疑、爭吵的階段,本來挽回損失的絕佳機會,

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第四個心理階段:驚恐階段

灰犀牛越來越近,我們開始感受到危險。

我們驚慌的程度,取決於我們此前做過多少準備;

取決於我們對同類型危機表現,以及在前面的階段浪費了多少次機會。

第五個心理階段:行動階段或是崩潰階段。

要麼採取挽救措施,要麼崩潰。

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灰犀牛帶來的風險,

我們必須尋找到一種方式,讓自己走出“否認”階段。

建立起自己的防禦體系。

要建立起自己的危機防禦機制,首先要學會預測。當一個預言家。

用米歇爾·渥克的話說就是“灰犀牛式的思想者”,能夠挑戰傳統智慧,徹底分析一個事件——

1、是否會發生;

2、何時會發生;

3、它的發生意味著什麼?

30歲時會不會預測到35歲會不會失業?

35歲時會不會預測到40歲婚姻會出現問題?

40歲時會不會預測到45歲身體會大滑坡?

這些對你意味著什麼,你該如何採取有效的手段預防?

有兩種人不會有所行動。

一種是不相信預測的人。有人說這樣預言不靠譜,因為“沒有人看到將要發生的事情”和“這一次完全不一樣”。都是智慧的產物。我們需要質疑那些藉助如此的陳詞濫調來推卸責任、躲避處罰的人,因為他們沒有及時應對明顯的危險。所謂預測,就是預測可能性,不是可避免性。

還有一種人,是過於樂觀的人。

神經學家塔裡·夏洛特認為人類的大腦結構讓我們總是用樂觀的眼光看待問題。我們總是高估積極事件的可能性,而低估無視消極事件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我們不斷地展示出“樂觀的偏見”——一個由心理學家尼爾·韋恩斯坦創立的名詞。

資料表明,大多數人高估了自己在專業領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期望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錯誤估算了自己的壽命,期望自己比多數人健康,比同齡人更富足;過度低估各種消極事情的可能性,例如離婚、癌症、失業等;總體上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了自信。

樂觀傾向在我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左右著我們的認知和判斷。

過度樂觀會影響我們對局勢的判斷。

此外,集體思維——心理學家歐文·詹姆斯在研究人們面對危機時為何能集體做出錯誤決定和行為時,創造了這個詞彙——也會讓我們無法看到傳統思維之外的東西。

傳統思維是人類非理性行為實踐的結果,會讓我們無視眼前的事物。與集體思維緊密相關的是實證傾向性,它會讓人們不太可能去考慮和接受其他可能性,即與傳統思維相悖的可能性。

我們周圍有越多的人相信同一件事情,我們與他們保持步調一致的可能性就大,無論他們的想法是對還是錯。

當我們常規認知外的新觀點出現時,我們的情緒會變得非常複雜。不論這些非常規思想結果是對還是錯,我們都會本能地拒絕。

這種反應的原因之一是:

我們有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保護自己不被打敗。

我們傾向於尋找、解釋、預先安排那些能夠證明鞏固我們原有想法和假設的各種資訊。

過度拒絕考慮更廣泛的可能性,會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缺少預測和否認危機,導致灰犀牛的危機四伏。

能夠主動預測,願意審視新觀點時,我們就走出了危機預防的第一步。

人生就是一場棋局,對手走一步,你要能看見威脅,並且走出你的攻防。

等你來讀書

NEW

公眾號每晚精讀一本書(ID:ggc-111)。

分享新知,追求向上的力量,和你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