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環首刀是如何取代鋼鐵劍,並一步一步興起成為中華瑰寶的?

刀和劍的興衰

自從鐵劍淘汰了銅劍之後,鐵劍的興盛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而是很快就增向了衰落。究其原因,乃是因為另一類短柄兵器——鐵刀的興起。

環刀崛起

先秦時期,刀始終不是重要的兵器。商周時期,曾有一些青銅刀也作兵器用,但極為罕見,普遍流行的是作為工具使用的短刀,如“長尺博寸”的削。

環首刀是如何取代鋼鐵劍,並一步一步興起成為中華瑰寶的?

入漢以後,隨著鐵器淘汰銅器,兵器中出出了一個新的品種,這莊稼漢是以鋼鐵製作的短柄長刀。這種刀刀體直而窄,長度一般在1米左右,寬約3釐米;刀身單側有刃,刀背厚實;沒有護格,柄首均做成橢圓的環形,所以今人習稱這繼“環首刀”或“環刀”。

環首刀是如何取代鋼鐵劍,並一步一步興起成為中華瑰寶的?

環首刀的較早實物見於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劉勝死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2年),時在西漢中期。該墓中出土9件鐵劍、3件銅劍,但僅有一件環首鐵長刀。當時,環刀新起,尚不普及,大量使用的短兵器仍是劍。

與鐵劍相比較,鋼鐵環刀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單側有刃,較之雙面開刃的劍,簡化了鍛制的工藝;

第二,環形柄首與莖連鍛於一起,不裝護格,外裝亦比劍簡單;

第三,以劈砍為主要功能,由於刀背厚實,劈砍較劍更為有力,且不易斷折,合乎步、騎兵戰場格鬥的需要。由此可見,鋼鐵鐵刀是製作比較簡便,功能更加實用的兵器,適合於成批製造,大量裝備軍隊。

環首刀是如何取代鋼鐵劍,並一步一步興起成為中華瑰寶的?

環首刀是如何取代鋼鐵劍,並一步一步興起成為中華瑰寶的?

刀盛劍衰

東漢時期,環首刀愈益盛行,劍的使用則轉趨衰落,逐漸被排擠出了實戰領域。東漢字書《釋名·釋兵》說:狹頁長者曰步盾,步兵所持,一刀相配者也。

在這裡,刀已是軍隊中與盾牌配合使用的主要短兵器。各地出土的東漢畫像石上有許多描繪戰爭的畫面,其中兵士所用之短兵器,無論步兵還是騎兵,幾乎全是環首刀。典型者如山東沂南畫像石墓門額上的一幅大型戰爭圖(圖一二七),其他如山東嘉禪武氏祠畫像石中的多幅攻戰圖,以及山東臨沂白莊,蒼山前洮等地出土的幾幅戰爭場面畫像石,也都如此。

環首刀是如何取代鋼鐵劍,並一步一步興起成為中華瑰寶的?

刀和劍的盛衰興替,至東漢末年就接近尾聲了。當時,實戰已基本上不用劍。《太平御覽》卷三四三、三四六收有南朝梁時陶弘景所著《刀劍錄》,其中記有不少漢末和魏晉時期刀劍製造的事例,如東吳孫權於黃武五年(226年)造“十口劍,萬口刀”;蜀主劉備命名匠蒲元造刀“五千口”;西晉司馬炎於咸寧元年(275年)造刀“八千口”等。當時,造刀數量很大,造劍通常只有一件或數件,前者是用以裝備軍隊的實戰兵器,後者則是供權貴佩服把玩的飾物或寶器,如曹丕所造“百辟寶劍”,“飭以文玉,表以通犀”,即是其例。在《三國志》和南、北諸史中,有大量戰鬥用刀的事例,但實戰用劍的記載絕少,也反映了這一變化。

(瞭解更多刀劍詳情,新增師傅微信:longquanysf)

環首刀是如何取代鋼鐵劍,並一步一步興起成為中華瑰寶的?

這是中國刀劍史上一次根本性的轉烴,此後直至明清,軍隊裝備和實戰使用的短柄兵器主要是刀,劍則脫離實戰,成為一種理想性的兵器,主要在佩飾、武術等領域繼續沿用。誠如明茅元儀所指出:古之言兵者,必言劍,今不用於陣。從這一變化的角度來看,東漢時期正是中國古代刀盛劍衰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