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朝的清官有多慘?一清官窮得賣兒賣女,皇帝知道後說:腐刑吧

無論在哪個王朝貪腐都是最後的底線,歷史上多個王朝最終的結局都與昏庸腐敗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要說哪個皇帝最重視整治貪腐,必須要提一提朱元璋的名字,朱元璋是歷史少有的寒門皇帝,年少時為了活命,做過乞丐也當過和尚,只為在亂世當中活下來。

陰差陽錯下參軍,最終闖出了一片天地,正是因為朱元璋出身寒門,飽受世間冷暖,更是親眼見過百姓深受貪官毒害,這也使得朱元璋在心底厭惡貪汙,做了皇帝之後發誓要塑造一個政治清明的王朝。

下定決心政治貪汙之後,朱元璋制定了嚴苛的法律,規定但凡官員貪汙六十兩以上,無論級別大小一律梟首示眾,還要遭到剝皮揎草的酷刑,各州縣的土地廟就成了刑場,也叫做皮場廟,當時在縣衙兩邊的柱子上都掛著兩個塞滿稻草的人皮袋子,目的就是警示官員廉潔守法。

可以說朱元璋懲戒貪腐的手段十分凌厲,不過效果卻並不理想,朱元璋自己也曾感嘆“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後世史學家對於這種現象給出瞭解釋,認為明朝貪腐是社會制度所決定,完全是體制性的不治之症,為什麼會得出這種結論呢?

明朝的清官有多慘?一清官窮得賣兒賣女,皇帝知道後說:腐刑吧

明史學家吳晗曾指出,隨著王朝專制化的減弱,體制性的貪汙卻如同癌細胞一樣迅速擴散,說白了明朝史上,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以及後來短暫執政的明孝宗以外,其餘皇帝大多都有明顯的性格缺陷,很多人任用奸臣、寵信宦官,明朝也是歷史上宦官專權最嚴重的王朝。

一旦王朝大權都落到了太監手裡,情況可想而知了,劉瑾、魏忠賢哪一個不是受賄賂的好手,而且太監除了洪武年間備受打壓之外,其餘年代都深受皇帝喜愛,從這也能看出朱元璋的高深明見。

說回朱元璋也是一個手段很辣的人,為了懲治貪腐,鞏固統治,不惜大開殺戒,許多開國功臣也慘遭毒手,除了朱元璋有意肅清功臣以外,還有是一些大臣仗著自己的身份對朱元璋政治貪汙的策略置若罔聞,氣焰十分囂張,為此才發生了洪武四大案件,其中不少都與貪腐有關。

明朝的清官有多慘?一清官窮得賣兒賣女,皇帝知道後說:腐刑吧

首先就是空印案,明朝規定每年地方上都要派人前往戶部報告當地財政收支,所有的賬目必須與戶部稽核無誤後才算完結,如果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就要打回去重新造冊,而且需要原地方機關蓋上大印才能完結,只不過當時交通並不發達,很多事實出現誤差重新造冊很費時間,因此許多前去戶部稽核的官員都會提前準備好多份蓋上印信的空白文書備用。

畢竟錢糧在運輸過程中總會有損耗,所以地方官員與戶部人員都心照不宣的習慣使用空印文書,然而被朱元璋得知以後,認為是官員之間相互勾結,貪贓枉法,因此下令大力懲治,據統計空印案與郭桓案受牽連的人多達八萬多人,朱元璋眼都不眨,全部殺了。

從這就能看出朱元璋懲戒貪腐的決心,並且洪武年間官員俸祿也不高,正一品官員年俸祿不過1000多石,官職最低的九品官之後60石,遠遠比不上其餘王朝,這就苦了很多清官,畢竟不能指望人人都有海瑞的作風。

明朝的清官有多慘?一清官窮得賣兒賣女,皇帝知道後說:腐刑吧

明朝歷史上就有一個十分無奈的清官員名叫曾秉正,為官一生跌宕起伏,做官十分清廉最終卻被趕回家鄉,甚至在回家的路上又被抓了回來,施以腐刑,可以說是最慘的清官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朱元璋統治時期不斷打壓貪官,創造了暫時的政治清明,幾次大手筆殺掉了不少官員,很多地方都湊不齊完整的建制,為此朱元璋下令在民間舉薦賢才,接到上頭指示以後,各地州縣開始在民間物色做官人選。

曾秉正就是在這個時候被人發現,給了一個海州學正的芝麻官,官雖不大好歹也是朝廷人士了,做了官以後,曾秉正不忘初心勤勤懇懇做事,很快就被朝廷發覺,曾秉正曾上書朱元璋指出基層問題,朱元璋認為此人可用,命人提拔曾秉正為監丞,此後曾秉正一路做到陝西通政使的高位,實打實的三品大員。

明朝的清官有多慘?一清官窮得賣兒賣女,皇帝知道後說:腐刑吧

要說曾秉正為何能做到這個位置,還是因為他清正廉明,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任職,從未貪腐一次,不畏強權對於國家不利的事情都要指出來,也是因為自己的剛正不阿、直言進諫而得罪了朱元璋,這一次朱元璋沒有在讓步,直接將其罷免,趕了出去,被貶之後曾秉正只能離開京城返回家鄉,然而做官多年兩袖清風,加上明初的俸祿實在低微,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財上路,為了湊齊路費竟然將自己不滿五歲的女兒賣了換錢。

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後拍案而起,大罵曾秉正不配為人父母,何況按照朝廷的俸祿制度,三品官員每月可以領到35石的俸祿,怎麼會連路上的盤纏都湊不齊,自己一直以為曾秉正是個仗義執言的清官,此時卻背棄仁義道德,做出賣女的無恥之事,大怒之下朱元璋命人將曾秉正抓了回來,施以腐刑。

明朝的清官有多慘?一清官窮得賣兒賣女,皇帝知道後說:腐刑吧

實際上還真不是曾秉正哭窮,明朝的俸祿制度真的不算合理,當時發放俸祿大部分都用寶鈔代替,寶鈔雖然是官方發行,市場流通卻還是以金銀為主,寶鈔的質量很差,朝廷又不懂得維護,只管發不管回收,時間一長通貨膨脹嚴重,導致貨幣貶值,曾秉正作為一個廉潔的官員所發的俸祿除了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以外,很難攢下錢財,這才出此下策,結果卻被處以極刑。